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一,规定每个企业只能申请三个系列九个配方的婴幼儿奶粉;2016年10月,我国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主要严在三点:01跨境电商婴配粉绕开“最严监管”跨境电商婴配粉绕开监管这事,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的一句提议,引发热议。

这事奇葩在于,一个人大代表、乳业从业人员提出对跨境电商婴配粉加强监管的提案,竟然被断章取义上升到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对立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1)

就像张文宏医生提倡喝牛奶增强免疫力,却被指不尊重中国粥文化,这个时代误解总是不会缺席。

抛开争议不提,关于跨境电商婴配粉背后的安全隐患,以及复杂的利益纠纷,其实值得每个人关注,因为这里面的内幕堪称触目惊心。

01

跨境电商婴配粉绕开“最严监管”

跨境电商婴配粉绕开监管这事,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2016年10月,我国推出了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主要严在三点:

一,规定每个企业只能申请三个系列九个配方的婴幼儿奶粉;

二,所有注册工厂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生产认证之后,才能申请配方。

三,获得批号的工厂还得接受中国监管部门高频次的现场抽检、月月抽检等考验,一次不合格就会被全国通报,产品下架召回,一年内两次不合格可能直接被吊销配方注册证书。

又是注册认证、又是高频次抽检,中国奶粉市场准入门槛堪称全球最高之一,国家搞这么“严”的目的很明确:

提搞准入门槛,控制产品质量,从而彻底终结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配方过多、过滥的乱象,让中国宝宝喝到安心、放心的奶粉。

但跨境电商婴配粉绕开了“最严监管”。

由于跨境电商监管过渡政策不断延长,跨境电商婴配粉和国产奶粉被区别对待,成功绕开了“最严监管”,双方就此进入一种“平行但不公平”的局面。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2)

国产奶粉这边,政策严厉监管倒逼行业自律,逐渐步入良性发展。

一方面,注册新政让整个行业大洗牌,大量中小品牌和贴牌奶粉退出市场,彻底终结了国内2000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的乱象

另一方面,严监管下国产奶粉的质量得到保证。2019年,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已经高达99.79%,位居全球最高水平,也是目前中国所有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产品。

可以看出,为了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我们国家和乳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跨境电商婴配粉,则是一种野蛮生长状态。

因为跨境电商的规则漏洞,许多没有通过国内配方注册的洋奶粉成功绕开监管,一路畅通无阻闯入中国市场,国外卖不出的奶粉,就通过跨境电商发到中国赚钱。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婴配粉市场规模大约200亿元,至少占到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20%的份额。

可以说是享受着巨大便利,一路做大做强。

一边是斥巨资建设现代化乳制品工厂,付出巨大成本以通过严格监管,而且只能申请三品九方的国产奶粉,一边是毫无监管的跨境电商婴配粉。

有人说国产奶粉贵,要满足如此严格的监管要求,成本当然会高。而且,你以为又便宜又好的进口奶粉,其实没那么简单。

02

洋奶粉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

即便抛开前面的问题,跨境电商婴配粉更严重的问题是安全隐患,这是对消费者的不公平。

不少国人迷信洋奶粉更好,跨境电商爆发后,洋奶粉更是借此便利大量流入中国,畅销背后问题也不少:

2017年3月,央视财经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对9款奶粉做了次检测,包括从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的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6款热门海淘奶粉,以及3款国产奶粉。

结果,3款国产奶粉全部合格,6款海淘奶粉的不合格率高达66%

2018年3月,荷兰发布紧急预警,某外国品牌奶粉受阪崎肠杆菌污染后被销往中国、英国、越南等地,因此引发的婴儿重症,死亡率高达50%。

如果不是国家质检总局成功阻截,后果不堪设想。

同年,广州海关又破获了一起价值1.68亿元的跨境电商走私婴幼儿配方奶粉大案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3)

所以,洋奶粉并不全是物美价廉,千万不要不加辨别就随便购买。尤其是跨境电商婴配粉背后,暗藏着一条涉及假冒、走私的黑色产业链,为了利益有些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国外奶粉屡发恶性事故后,海关总署也曾多次明确提示消费者,谨慎购买直邮海外奶粉,但这种事故依旧层出不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简单,跨境电商网购奶粉是从海外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什么配方注册审核、监管检验、月月抽检它都没有,也就是“检疫不检验”,说白了就是三无产品。

而且跨境电商婴配粉完全是你情我愿的买卖:我国有关部门早有定性,跨境电商进口的商品,“按照个人物品监管”,也就是责任自负;

跨境电商平台那边,只是个采购中介,也不对产品质量负责。如果质量出了问题,你只能找国外厂家,但山高路远的维权可谓难上加难。

国外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瞄上了跨境电商这一漏洞,频繁造假、卖假,扰乱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秩序。所以大家在选购进口奶粉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并选择大品牌,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既然跨境电商婴配粉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为何现在仍未解决?

03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其实当年注册新政落地前,如何加强跨境购监管就曾引发争议。

但3年多过去了,跨境电商婴配粉依然畅通无阻,加强对其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改变这一顽疾,中国各界正在努力,比如李翠枝代表的提议,作为在食品行业工作了20多年的质检人员,她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才根据自己的专业提出“加强对跨境电商婴配粉监管”的提案。

作为质检人员、人大代表,其目的明显是在强调跨境电商奶粉的安全问题,代表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心声,没想到竟引发巨大风波,被人误解。

误解背后想必是有推手的,上文提到跨境电商婴配粉市场规模已经高达200亿元,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利益问题。李代表的提议如果通过,那些借规则漏洞造假、卖假的企业就会原形必露失去浑水摸鱼的机会。蛋糕被动了,他们岂能不反对?

所以在一些力量的推动下,李翠枝的话被断章取义,甚至被渲染成“企业搞垄断限制大家买洋奶粉”、“人大代表以权谋私让企业获利”,明显是别用有心。

而且论据都站不住脚,李翠芝的建议当然不是要完全禁止奶粉进口,目的是强调对跨境电商婴配粉的监管。

只要是走正规海关渠道进口的奶粉,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检测,也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把不合格的产品排除在国门之外。

一方面规范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秩序,一方面保护婴幼儿的安全健康,这不正是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吗?

王思保李翠枝(李翠枝的建议动了谁的蛋糕)(4)

目前来看,鱼龙混杂的进口婴配粉和严监管下的国产奶粉,正处于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如果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中国的“后浪”喝到质量有保证的婴配粉,加强对跨境电商婴配粉的监管是必由之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