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想当年,“德和城”开业之后,往返于山西和顺德府的马帮、驮队出没于此,商贾们进进出出,这里成了邢晋古商道上一个重要的货物交流之所。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上,正房二层是仓库之用,楼下是郑家先祖生活起居的地方;西厢房经营日杂百货,西南房经营皮毛,并配置账房一间;东南房经营的是山货,并配置账房一间;至于东厢房,就是店员居住之用。“德和城”的正房里,有一面木制隔断,在“至中和”三个大字旁边的时间落款里,有很清晰的“光绪十四年立”的字样。陪我们讲解的是村里一名叫安庆敏的老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押石人,退休前是中小学一级教师,当过校长,对押石村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德和城”类似于现在的某某超市、某某商贸公司这个意思,取义于郑家的家训“诚信天下·和气生财”。这么一座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宅院,北方楼14间,南房7间,青石院墙,木柱顶梁,大门楼青砖雕刻,“耕读传家”四个字分刻门楼左右,整个院落看起来——大

邢台市城计头乡押石村的故事是真多。无论是武状元郑保林的故事,还是那一座“德和城”,或者是东安大院、西安大院,也或者是战争年代那些风起云涌之间个人命运的沉浮,都被时间悄悄标记。记住,或者忘记。

先到状元府

到了押石村,大概率要先去状元府看看。状元府又叫“德和城”,是清光绪年间武状元郑保林和他的兄弟们一起盖的大宅子。天蓝云白心晴,赞62门前一棵黑枣树,绿荫如盖。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

这棵黑枣树已经有120年的树龄,算下来应该是当年盖这座宅子的时候栽下来的幼苗。

“德和城”的正房里,有一面木制隔断,在“至中和”三个大字旁边的时间落款里,有很清晰的“光绪十四年立”的字样。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3)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4)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5)

陪我们讲解的是村里一名叫安庆敏的老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押石人,退休前是中小学一级教师,当过校长,对押石村的历史如数家珍。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6)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7)

他告诉我们,“德和城”类似于现在的某某超市、某某商贸公司这个意思,取义于郑家的家训“诚信天下·和气生财”。这么一座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宅院,北方楼14间,南房7间,青石院墙,木柱顶梁,大门楼青砖雕刻,“耕读传家”四个字分刻门楼左右,整个院落看起来——大气,简约,庄重,又不失在细节之处的匠心。而这种风格,和“德和城”大宅院商住两用的性质也有很大关系。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8)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9)

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上,正房二层是仓库之用,楼下是郑家先祖生活起居的地方;西厢房经营日杂百货,西南房经营皮毛,并配置账房一间;东南房经营的是山货,并配置账房一间;至于东厢房,就是店员居住之用。

想当年,“德和城”开业之后,往返于山西和顺德府的马帮、驮队出没于此,商贾们进进出出,这里成了邢晋古商道上一个重要的货物交流之所。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0)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1)

而郑家虽然在此把家族推向了一个顶峰,但郑家的祖籍并非在此。说起来,郑家的祖籍还在邢台市区,就是现在东董村一带。我们目前知道的东董村、西董村和中董村三个村庄,当年都叫董村。康熙年间,董村郑家兄弟郑星、郑月去山西经商,看中了押石这个地方,恰巧当时押石的王、黄两姓家族在山西发了财,要举族迁往山西,有意卖掉故居,这就有了郑家在押石的落地和繁衍。

至今,押石还有老黄墓、黄家垴、老黄沟和王墓洼这些地名,就是当年王、黄两姓在这个村子留下的痕迹。但是村里,已经再也不见王、黄姓氏的人。郑姓在村里占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户口;第二大姓是安姓,大约将近三分之一的样子;还有岳姓,属于小姓了。

武状元郑保林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2)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3)

押石的故事很多。

先说说武状元郑保林的故事。

押石自古就有农耕尚武的传统。早在清乾隆年间,村民们就开始自办武校,一直持续到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才把这一传统打断。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4)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5)

郑保林出生于1868年,从小就在村里的武校练武,表现出了过人的武术天赋。郑保林的父亲看到他的天赋,稍大点就送他到顺德府武林高手杨国栋的身边拜师学艺。后来又拜保定府内功高手杜晓飞为师,武义进步飞速。杨国栋曾经赞叹道:“吾弟子盈门,郑保林为罕见也。”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6)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7)

光绪十三年,郑保林参加乡试得中武举人。光绪十四年,郑保林奔赴京城参加殿试,把一柄青龙偃月刀使得如蛟龙出水,击败山东响马出身的武一锤,夺得武状元。郑家的繁华,也达到了顶峰。

自古就有“穷文富武”之说,押石村能把武校办了一二百年,而且还能培养出个武状元,这本身就能说明这个村子很富裕,至少是有大家族在繁衍,能支付得起练武的一应开支。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8)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19)

如果故事到此,也不失为一桩美谈。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押石村的老宅院虽然规模很大,但是却少了一种“官气”,或者是“贵气”。以郑保林武状元的身份,郑家大院当比现在的更要成体系和成规制。这里又涉及到另一宗尘封的往事,暂且不提。

押石的老院落

押石四面环山。站在村子的高处,但见一座座石头院落高低错落,至今仍旧在讲述着历史的故事。除了状元府,押石至少还有几十座老院落。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0)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1)

抗日青年纵队住过的小北沟楼院,就是典型的一座。小北沟楼院是一栋二层的石楼,用料比“德和城”还要考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小北沟楼院的建设者,正是状元府的“承建方”郑振浩。“德和城”的主人,属于郑氏先祖郑星的三儿子这一脉。为了保证“德和城”的建筑质量,他们把工程承包给了本村建筑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郑振浩承包。郑振浩又属于郑星的兄弟郑月的重孙子。长话短说,郑振浩在建筑“德和城”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儿子、孙子们说,“德和城”要建,咱们自己的房子也要建。因为石料场属于郑振浩的,他就决定给“德和城”打石头的时候,每天早上、上午、下午收工,给“德和城”干活儿的子孙们,都要往自己家扛一块大青石。大家兴高采烈,下工回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挑拣一块面直、底平的好石头扛回家,日积月累,“德和城”盖好了,自家的小北沟楼院也矗立起来了。而且采石用料,比“德和城”的标准还高。

还有文德堂和五世同堂的故事,说的也是押石郑家的往事。

押石比较出名的还有东安大院。这就又牵出了押石另一大家族安家的故事。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2)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3)

岁月之下,荒草早已经淹没了东安大院。一条用作台阶隔断的青条石上,刻着“光绪七年正月”的字样,告诉着我们这座宅院的建筑时间。押石安家是从路罗镇杜彬村迁移过来的,和郑家不同,安家属于穷苦出身、白手起家。郑家是把盖房子的工程承包给了包工头,安家的先祖安进宝却是率领自己的子孙,自己动手挖地基,自己动手打石头,整整用了二十年,才建起了东安大院。光开挖地基就用了六年,挖地基堆的土,都赶上了一座小山。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4)

东安大院北楼十间,南楼十间,两厢配房各四间,荒草乱树之间,难掩东安大院当年的热闹和繁华。

红色押石

押石村是个红色村落。

“德和城”大院,就是1938年期间八路军129师被服厂所在。

1938年4月,浆水抗日救国临时政府和营头朗日县政府合并成立邢台抗日县政府,政府所在地就在城计头村。押石和城计头相差5公里,为了安全,县政府在城计头办公,后勤供给和家属就在押石村。除了被服厂,冀南银行印刷厂也设在押石安学林院子。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5)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6)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7)

这些旧址,都在。当年的冀南银行印刷厂,现在住着两位老人。我们到的时候,老人正在炝锅做韭菜馅,准备包饺子。

1940年12月到1942年,抗日青纵队就驻扎在押石的小北沟楼院。1942年5月20日,日寇为了扫荡青纵队,血洗押石,杀戮村民14人,打伤19人,制造了“押石惨案”。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押石村65人参军,烈士8人,民兵1000多人次支前作战,做军鞋2000余双,交公粮12万多公斤,和中国人民一起迎来了革命胜利。其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郑洪恩(通讯排长)、安永福(骑兵连长)、安学忠、安学礼;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郑洪廷(连长)、郑江礼(排长)、岳增寿(连长)、郑洪春。

这些名字,押石永记,我们也永记。

押石的民宿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8)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29)

当我们走出押石,我不住地回望。

这个村子的故事太多,多到写一万字,也不足以写透她的那些房子、那些人、那些故事。

村里郑爱生,收拾、装修了两处老院落,做民宿之用。一处院落,叫“溪畔”,另一处叫“见山”。民宿不大,但美在安静、精致、有品。

对押石的采访,我这已经是第二次。如果有闲暇,我还想三来押石,就住在那处叫“溪畔”的院落,听风、听雨、听你,也听一段几百年的时光。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30)

河北邢台黄寺古村(邢台古村落押石村)(31)

文 张军昱 图 张平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