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中亚主要人种(南亚次大陆的人种结构)
南亚中亚主要人种(南亚次大陆的人种结构)印度的一些山区部落也未能避免外来血统的混入。卡里亚人(kharia)印度北部原住民蒙达人的一支,一般认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但是他们混的东亚和高加索血统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多一些。库孙达人(kusunda)是尼泊尔的藏缅语族原住民,他们的高加索人和维达血统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巴基斯坦人中俾路支人(balochi)、布拉灰人(Brahui)相对较纯,是以伊朗农夫血统为主导的,但他们也混有印欧语族血统和少部分原住民血统。其他巴基斯坦民族,如信德人(sindhi)、布鲁绍人(burusho)、卡拉什人(Kalash),无论是印欧语族血统还是南亚原住民血统都比他们更高一些。雅利安人入侵造成种姓制度更是完全没有证据的说法。印度人不管什么种姓都是混血,从外表是分辨不出种姓的,至少印度人自己并没有看脸辨种姓这个技能。种姓制度也不是印度独有的,波斯、西非塞内加尔等国古代都曾有过种姓制度,只是印度的种姓
目前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多数族群都是以伊朗新石器时代农夫与南亚原住民为底色,再混入印欧语族群血统形成的,他们都是混血民族,只有比例多少的区别。在当今的印度人群中,南印度达罗毗荼语系族群的印欧血统更少,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种族上更接近哈拉帕人。但这不代表哈拉帕人与现在生活在北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印欧语系族群没有关联,实际上巴基斯坦人和北印度人更有可能是哈拉帕人的直系后裔,因为哈拉帕文明遗址位于这一地带,只是他们的混有更多的印欧血统。这就好比,奥巴马的母亲是白人,奥巴马的表哥也是白人,奥巴马本人是黑白混血,奥巴马的表哥在种族上更接近奥巴马母亲,但实际上奥巴马才是他母亲的直系后裔。大概这么个关系。
这里要解释一个误区,很多人将肤色黑的印度人称作达罗毗荼人,肤色白的称作雅利安人。还有很多人以为印度的高种姓是雅利安人,低种姓是达罗毗荼人。但是在印度,达罗毗荼人这个词不是这样用的。达罗毗荼人在印度特指达罗毗荼语系族群,印欧语系民族无论什么种姓什么肤色,都不被称作达罗毗荼人。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古代有独立的国家,在英国殖民之前,印度南北从来没有统一过。古代北印度人对达罗毗荼人的态度与对待其他外国人并无不同。印度古代法典《摩奴法论》成书时,达罗毗荼人尚未接受印度教,该书明确的将达罗毗荼人和其他所有当时和印度有来往的外国人都列为了刹帝利(外国人由于不守吠陀,所以不是真刹帝利,只是往来时可以权宜按照刹帝利礼节对待)。所以印度传统上根本就没有达罗毗荼人是低种姓这种说法。
雅利安人入侵的说法是英国学者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于19世纪提出的,它本是一个假说,但后来成为了世界上的主流说法,并进入各国教科书。印度人对雅利安人入侵的说法很反感,因为该学说曲解印度教典籍。比如有西方学者因为梨俱吠陀中提及罗刹是黑色的,就认为吠陀中描述因陀罗与罗刹作战的段落是在讲雅利安人与土著的交锋。但是印度教中黑皮肤的不仅有罗刹,世界之主奎师那也是黑色的。《摩诃婆罗多》中的绝世美人黑公主也是黑色的。
1921年哈拉帕遗址重见天日原本对雅利安人入侵说是一个打击,因为此前的说法是先进的雅利安人征服了落后的土著。此后出土的一系列哈拉帕文明遗址证明了印度土著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印欧语族。从此,雅利安人就只能算做是蛮族入侵了。但蛮族入侵目前也只能是一个假说,因为在考古中没有发现哈拉帕文明毁于雅利安人入侵的证据,在遗址中也找不到战争痕迹。印欧语族进入印度不能等同于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入侵造成种姓制度更是完全没有证据的说法。印度人不管什么种姓都是混血,从外表是分辨不出种姓的,至少印度人自己并没有看脸辨种姓这个技能。种姓制度也不是印度独有的,波斯、西非塞内加尔等国古代都曾有过种姓制度,只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格外严苛所以尤为著名。除了印度以外,其他几个国家的种姓制度都明确是起源于社会分工。
下图是南亚次大陆部分民族的常染分析。南亚有很多本土特有的基因,其中有一些很难厘清其来源,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直接以南亚成分或高加索维达混合成分来概括它。这里直接使用了古人样本对其进行分解。这里的Iran_N是伊朗新石器时代居民。steppe_EMBA是欧亚草原的原始印欧语族群。onge即安达曼的翁奇人,代表南亚原住民。Han即汉族,代表东亚成分。印度人的东亚成分主要来自藏缅语族与孟高棉语族。
孟加拉人(bengali)、旁遮普人(punjabi)、古吉拉特人(Gujarati)等印度主流印欧语系民族都是高度混血的族群,不但伊朗农夫与印欧语语族血统不相上下,还有海量南亚原住民成分。
巴基斯坦人中俾路支人(balochi)、布拉灰人(Brahui)相对较纯,是以伊朗农夫血统为主导的,但他们也混有印欧语族血统和少部分原住民血统。其他巴基斯坦民族,如信德人(sindhi)、布鲁绍人(burusho)、卡拉什人(Kalash),无论是印欧语族血统还是南亚原住民血统都比他们更高一些。
印度的一些山区部落也未能避免外来血统的混入。卡里亚人(kharia)印度北部原住民蒙达人的一支,一般认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但是他们混的东亚和高加索血统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多一些。库孙达人(kusunda)是尼泊尔的藏缅语族原住民,他们的高加索人和维达血统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
印度高种姓群体同样是混血。Vishwa种姓的婆罗门混了海量南亚原住民血统。Tiwari种姓婆罗门的南亚原住民血统相对少一些,但也能达到三分之一。传统上被视为贱民的Mala种姓也是高度混血的群体。这里显示Mala种姓贱民和Vishwa婆罗门的血统构成相似度很高,只是Mala种姓的原住民血统相对要高出大约3%左右,Vishwa婆罗门则多出同等比例的印欧语族血统。从血统来源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种姓属于同一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