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大问题详解(红楼梦前后脱节)
红楼梦十大问题详解(红楼梦前后脱节)那么,我们讨论《红楼梦》里的脱节,目的是什么?一,从故事脱节里可以找寻什么书里类似脱节的地方并不少,亦是老生常谈,不一一赘述。当然,一部96万字(以百廿回本计)的大部头,故事有脱节的地方,本在所难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上面这一句基本上是废话,但还是先与说明为好。
《红楼梦》里前后脱节的地方不少。
上世纪二十年代,俞平伯即指出,第35回结尾,写听到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可是36回开头,却不提这事,又从贾母说起,“话说贾母自王夫人处回来,见宝玉一日好似一日,心中自是欢喜……”
显然衔接不上。
俞平伯
书里类似脱节的地方并不少,亦是老生常谈,不一一赘述。
当然,一部96万字(以百廿回本计)的大部头,故事有脱节的地方,本在所难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上面这一句基本上是废话,但还是先与说明为好。
一,从故事脱节里可以找寻什么
那么,我们讨论《红楼梦》里的脱节,目的是什么?
有的朋友在做“弥缝”的工作,想把脱节的地方修复起来;有的朋友疑心脱节处存在故意的遮掩,而想从中“探佚”出什么,这些工作,自有其价值。
而玉山更愿意从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把它作为一个切口,由此去找寻《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与方法,以探究艺术的规律。
这里面问题很多。
首先是,脱节处为什么那么多?
不仅故事有脱节,人物的年龄也是一笔乱账,有的忽大忽小,有的老是不长。
核心人物贾宝玉,大名叫什么?从头到尾没交代。“宝玉”是小名。62回、63回,写他过生日就写了两回,到底是哪一天?几岁?
核心人物的信息都不清晰,其他人物讲不清的地方就更多了。
胡适说,《红楼梦》的结构、组织是很不高明的,其实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胡适
但是我们还可以多问几句,譬如,某些脱节是很容易修补的——像俞平伯指出的那个,为什么没有修补呢?
二,红楼未完成意义何在
所以还是要重复那句老话:《红楼梦》未完成。
说未完成不是指后四十回什么人续写,而是说,好比一栋建筑已整体建起了,但是装修整理未完成。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仍未完成,是不是夸张?
玉山以为不是夸张。那么,耗费那么大的时间成本,为什么没有完成修补,这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其一说明,《红楼梦》是几部书组装起来的。
至少是由记述石头故事的世情小说《石头记》,与打着“诫风月”旗号的情色小说《风月宝鉴》拼装组合起来的。
譬如有人指出秦可卿死的时间不合榫,前面已明说病重,只有一冬了,后面却又拖过一年才死,是怎样拖过的,也没有交代。
其实这里就是为了插入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原是《风月宝鉴》里的——才硬生生拖了一年。
还有像贾宝玉和秦钟鬼混的故事,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应该都来自于《风月宝鉴》。如果把这些故事剥离,我们会发现于主体并无影响,前后仍是连贯的。
这些故事本身有的很精彩,作者舍不得丢弃,就把它组装进来。
因为是组装进去,不仅时间上难以弥合,甚至人物有的地方也不一致。像前面的王熙凤,面目就比后面的要风骚的多。
其二,有些脱节处是艺术结构的需要。
譬如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可卿同领警幻所授之事,之后又与袭人初试。
不管是性梦还是初试,总要在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实施,至少得是十二三岁吧。可是参照前文,此时贾宝玉只有七八岁,到23回,他才“十二三岁”。
发现这个脱节是容易的,但是要想一想为什么脱节。如果作者把这个情节放在一个“合理”的年龄段,不就解决了吗?
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第5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判词”。贾宝玉在薄命司翻阅判词,这些判词预示了书中主要女性的命运,其实就是写作大纲。这个纲领性的东西,不适宜摆到后面,它设置在这里是恰当的。
所以,人物在年龄上存在BUG也就顾不上了。
再说“判词”,它是作者预先设定的提纲,但它不是宪法,在创作过程里,是有可能调整的,所以,
其三,有些普遍以为的脱节其实不是脱节,而是构思调整。
不能简单地拿是否与判词一致来断定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
譬如香菱,夏金桂死了,香菱扶正,获得一个幸福美好的结局。
很多人认为这是续作者高鹗的败笔,其实未必。
“致使香魂返故乡”,意思如此显豁的句子,我们都能读懂,续作者能读不懂吗?
所以这就是本来面目——香菱获得幸福结局,其实书里有很多伏笔,这个另外谈。
作者在这个人物上,前后构思不一样,只是还没有修改前面的提纲——判词。
判词在第五回,为什么没做修改?
——顺着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
其四,《红楼梦》不是从头到尾逐章修订的。
参照庚辰本第22回,有批曰: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
这里的“未成”,是没写完,还是没修订完?
应该是没修订完。此回里有贾宝玉林黛玉重要吵架,是人物情感发展的一个节点,应该是较早写就的内容,而不可能是最后。
这一回可能反复修订,在最后一次修订过程中,芹翁溘然长逝。
《红楼梦》的写作,不是拟好大纲,从头到尾写下来,而是先写了某些主要故事,再组织起来,一块一块地充实血肉。修订过程也是这样。否则,说第22回之后都另有作者或修订者,岂不谬哉。
这也回过头说明了《红楼梦》存在很多脱节的原因:还没到从头到尾通贯起来这一步。
这项整体通贯的工作,程伟元高鹗自然是做了的,但主要在后四十回,因为是在零零星星的残稿基础上修补。前八十回动的不是那么多,把大部分脱节都保留下来了,这样处理是对的,是出于对原创者的敬畏。
总之,由故事的“脱节”处探究下去,会有很多发现,从中可以体会到艺术创作的某些奥秘。
阅读《红楼梦》,除了品评人物体验情感赏鉴文字之外,不妨在这个路径上用用功。
这几年这方面的文章,读到的不是很多。玉山愿与同好多多交流[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