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的了解一个人(怎样快速了解一个人)
怎样快速的了解一个人(怎样快速了解一个人)能量充沛的人比较活跃,遇事想法多,能够当先锋、打头阵,遇到困难挫折不易轻易放弃,内心有强大的驱动力。看过走向共和电视剧的同学我相信都会对孙中山先生革命起义十次失败十次,但是仍旧锲而不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势和魄力折服。和能量充沛的人打交道,他的气场和信念很可能也会感染你带动你,使你自己突破自身的能力边界。2.理想信念就是一个人在干事创业的时候有没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分为:能量充沛和偏安一隅两类。过分自信易导致鲁莽行事自信的人会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反映的比较客观,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这类人通常表现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比如,西游四人组中,表现自信的就是齐天大圣了。不自信的人通常表现的比较内向、内敛、沉默寡言,不希望自身处在焦点或是旋涡之中,希望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其他地方,他们更喜欢用上帝视角(真空)来观察人和事。和不自信的人打交道,要和过分自信的人恰恰相反,对他们的言和行要放大的去看去听
不论是生活交友,还是团队合作,快速的了解一个人是深入交往的基础。在这个看颜值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感觉左右,嘟嘟脸肯定可爱,三角眼必定凶狠,如何走出快速交往中“以脸识人”的误区,今天分享一个观察了解别人的五个抓手,帮助大家准确把握一个人的特质。
(一)一个人的内部特质主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自我评价,二是理想信念,三是内在需求。
1.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一般分为过分自信、自信、不自信。
过分自信的人表现为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夸大自己的言行,比如在职场中会遇到一类人,在刚领到任务的时候胸脯拍的震天响,又是承诺书、又是军令状,转头抓落实的时候,问题状况频出,有时候的想法天真到令人想哭。比如著名的“西天四人组”中猪八戒就是这类人的典型,在和这类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要对他们的言行,适当的调低期望值,对他们表述的事实要打折扣,多质疑。
过分自信易导致鲁莽行事
自信的人会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反映的比较客观,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这类人通常表现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比如,西游四人组中,表现自信的就是齐天大圣了。
不自信的人通常表现的比较内向、内敛、沉默寡言,不希望自身处在焦点或是旋涡之中,希望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其他地方,他们更喜欢用上帝视角(真空)来观察人和事。和不自信的人打交道,要和过分自信的人恰恰相反,对他们的言和行要放大的去看去听,他们很可能因为过分谦虚,同样扭曲了客观事实。
2.理想信念就是一个人在干事创业的时候有没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分为:能量充沛和偏安一隅两类。
能量充沛的人比较活跃,遇事想法多,能够当先锋、打头阵,遇到困难挫折不易轻易放弃,内心有强大的驱动力。看过走向共和电视剧的同学我相信都会对孙中山先生革命起义十次失败十次,但是仍旧锲而不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势和魄力折服。和能量充沛的人打交道,他的气场和信念很可能也会感染你带动你,使你自己突破自身的能力边界。
天下为公,一往无前。
偏安一隅的人比较淡定,通常可能表现的比较慵懒和佛系,差不多和都可以是他们比较多的口头禅,他们喜欢随遇而安。
3.内在需求就是一个人价值追求的取向。出自麦克利兰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分为:权力需求、成就需求和交际需求。
具有权力需求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之上,而且对他人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影响的方式可以是人们所能获得的可以控制他人行为的任何东西。高权力需求的人会积极地寻求影响的方式。例如,他可能会使用上下级关系或外在报酬,来控制其他人的行为。如大名鼎鼎的袁世凯,不断的利用军事影响力、财政实力、朝堂的控制力来夺取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在团队中,权力需求强的人,可以交给一些组织协调类的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力。
具有成就需求的人,会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以及他们所想要解决的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人乐于找出克服障碍的方法。他们想要获得成功,但是他们也愿意接受在其考虑之中的风险。高成就需求的人会对情境进行分析,试着了解成功的机会,然后再为自己设置适度的成就目标。这种目标实现起来既不会过于容易,也不会过于困难。这种人更喜欢为自己设定绩效目标,而不是仅仅对外来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而已。他们会寻找那些能够获得成就满意感的情境,而且更倾向于接受非常规任务而不是常规任务。他们企盼并欢迎关于他们做得怎么样的反馈信息。技能、能力、培训和经验等所有东西,都会给成就激励型人员的绩效锦上添花。
成就需求感强的更愿意接受非常规任务而不是常规任务。
具有归属需求的人,他们渴望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认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喜欢,就会十分的痛苦。他们乐于与别人和睦相处,维持和谐融洽的组织关系,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二)一个人外部特质可以这从两方面来观察:一是个人对外部关系的包容程度。二是个人应对外部压力时的表现。
1.包容程度就是愿不愿意主动和各类陌生人交朋友,能否容纳不同观点、立场,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立场为一体。包容程度强的人天然有一种和人的亲近感,比如有些人和谁都是自来熟,没有很明显的边界感,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丝毫不感到任何的拘谨。这类人往往是社会信息的集合和社会各种关系的纽带,天然自带众多的接口与别人相连接,属于社会关系网中一个个节点。包容程度差的人都有自我领地的意识,陌生人进入领地的边界就会莫名的不舒适。同样,他们也不轻易的走进别人的领地。与这类人相处,只有把“外皮”剥开,才能真正和这类人相处,而这个“外皮”可能是一个兴趣、一个专业、一项技能。
只有剥开外皮,走入内心,才能真正相交。
2.承压能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做出的选择。承压能力强的人面对外部压力会表现为较强的承受能力,意志力坚定、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所以这类人的行为比较稳定,可以预期,所以这类人可以多压担子,多放到不同场景中去锻炼。承压能力弱的人面对外部压力表现的较为焦虑,比较敏感,如果你稍加引导,开一个压力宣泄的口子,他就滔滔不绝的向你抱怨当前的处境和面临的困难。这类人的行为通常比较难以预期,情绪化行为比较多。
承压能力是一个人行为是否可以预期的重要观察点。
结论:如果面对一个陌生的合作者或者潜在的朋友,不妨在交谈和交往中从对内评价和对外反映这两大方面去观察和考量对方,基本可以框定你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