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婚前一夜必须自己一个人睡吗(新婚夜掀开盖头)
新娘婚前一夜必须自己一个人睡吗(新婚夜掀开盖头)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荀父最终还是选择了卖!两个孩子,五十银元。如果不卖,全家人都会饿死,卖了,就还有盼头!1907年,荀慧生终于还是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段开场。因遭同族构陷,荀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举家逃往天津。人在异乡,家里好几张嘴天天等着吃饭,可眼看着家里的米缸连老鼠也不愿多待,再这样下去,恐怕饿死是只是迟早的事!万般无奈之下,荀父想到一个法子——将荀慧生与哥哥荀慧荣卖给附近的梆子戏班。这在那个黑暗年代是见怪不怪的常事。
他是京剧四大流派“荀派”的开山祖师,放在如今也是娱乐圈的“顶流艺人”;他长相俊朗,每每演出,都引得无数追求者趋之若鹜;他用情专一,为避“桃花”,不惜得罪上海大亨黄金荣;他出生卑微,却用一生苦研技艺,最终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齐名的“四大名旦”。
他叫荀慧生,艺名“白牡丹”,是京剧领域的一代宗师,更是当时无数女子口中的“荀郎”。
纵观荀公一生,用传奇二字形容也不为过。
1900年,荀慧生出生在河北省阜城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时值清朝末期,封建王朝对国民的荼毒深入骨髓,再加上时局动荡,外忧内患,国内饿殍满地,民不聊生,每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可能等不到长大。
1907年,荀慧生终于还是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段开场。
因遭同族构陷,荀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举家逃往天津。人在异乡,家里好几张嘴天天等着吃饭,可眼看着家里的米缸连老鼠也不愿多待,再这样下去,恐怕饿死是只是迟早的事!
万般无奈之下,荀父想到一个法子——将荀慧生与哥哥荀慧荣卖给附近的梆子戏班。这在那个黑暗年代是见怪不怪的常事。
两个孩子,五十银元。如果不卖,全家人都会饿死,卖了,就还有盼头!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荀父最终还是选择了卖!
学艺之苦,苦不堪言,通过影视资料和一些老人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那个年代的戏班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下九流”的职业,而学艺的孩童们,可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衣食无忧的小学生,他们大都吃不起饭,流离失所,甚至很多人不记得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
至于练功?唱戏讲究个童子功,小萝卜头似的孩童,每天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在练功的同时还不能耽误戏班子下乡进城“跑场”。
天不亮就起早赶路的路人常常能见到,一辆辆戏班的板车从身边匆匆而过,上面的小萝卜头被颠簸得歪七扭八。
很快,哥哥荀慧荣咽不下这份苦头,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翻墙逃回了家‘荀父知道后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坏事了。由于荀慧荣不堪忍受戏班生活逃回了家,这就等于荀家人破坏了契约,是要赔钱的!
荀父思忖良久,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人,他想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除了把荀慧生转卖给别人!
就这样,荀慧生被转卖给了他的第二个“师父”庞启发,并且双方立下了“生死状”,只要庞启发乐意,就算把荀慧生活活打死也没关系!
那一年,荀慧生七岁,开始了他长达九年的“牢狱”生活。
荀慧生天生不善言辞,这赋予了他无与伦比的专注力与忍耐力,在师父庞启发手下学艺,夏穿袄子冬着纱,顶着水碗过冰面,他是做错了要挨打,做好了也要挨打,对于师父的喜怒无常他没有丝毫反抗,只是默默承受,专心练功。
初登台,出演青衣戏《三娘教子》,或许是因为年龄尚小,或许是舞台经验不足,荀慧生刚走到台口就把台词给忘了,紧张得一个字都吐不出来,这下,花钱看戏的观众不乐意了,观众们纷纷起哄喝倒彩。
躲在后台的庞启发见状,脸一瞬间就黑了下来,为了给观众一个交代,也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他走到台上掏出烟杆,当场将荀慧生暴打一顿,这还没完,回到家里他仍不觉得解气,对着荀慧生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曾经不知有多少艺童是这样被打死的,还好荀慧生早已习惯了这种皮肉伤,他只是心里觉得备受打击,自己不分四季地刻苦练功,以为这次可以一鸣惊人,没想到第一次登台就搞砸了。
于是他痛定思痛,为了记住这次教训,给自己取名“荀词”,不要忘词的词!
从这以后,他每天练得更加刻苦,是为了早日脱离庞启发的束缚也好,还是因为天天与戏曲作伴早已爱上这个行当也罢,他完全没有表现出他这个年龄的孩童所拥有的童真,而是醉心戏曲,无法自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出《忠孝牌》,让他变成观众口中炙手可热的“神童”,开始走红十里八乡,而他的师父也看准时机,给他取了个伴随他一生的艺名——白牡丹。
1910年,眼看着徒弟荀慧生在附近的野场子名声大噪,庞启发就带着他去找自己的师父——北平梆子戏泰斗人物,有“十三旦”之称的候俊山,继续学习梆子。
候俊山是全能型艺人,文武男女通通都能驾驭,曾被慈禧太后赐予六品顶戴和黄马褂。为了得到让荀慧生得到他的赏识,庞启发特意让荀慧生唱了一出很能体现功力的戏,顺利达成了目标。
然而庞启发的目的有这么单纯吗?他不过是希望荀慧生能为他多赚些钱罢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庞启发受邀到北平正乐班担任教习,荀慧生结识了一生挚友尚小云,两人与赵桐珊被称为“正乐三杰”。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学艺生涯使荀慧生的功力越发精进,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得到了他们的赏识。
转眼,到了1915年,按照惯例,今年的荀慧生就能出师单飞了,就不用再做庞启发的“家奴”了!
一想到这里,饶是荀慧生的沉稳性子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庞启发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
“睁大你的眼睛给我看清楚了!合同上可并没有写什么出师时间!你要是敢从我这里跑出去,看我不打断你的双腿!”庞启发手里挥动着那纸“卖身契”,气焰十分嚣张。
原来,荀父当初在订下契约时,吃了没文化和没社会经验的亏,没有在上面写明具体的出师时间,就如同无良公司的霸王条款一样,“一切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可……”荀慧生当时才十几岁,本就不善言辞,哪有什么据理力争的本领?
而庞启发本就是贪得无厌的老油条,眼看着一棵摇钱树每天为他日进斗金,塞满了腰包,有什么理由要放跑他?
就这样,荀慧生被庞启发软禁了起来,在那个法制形同虚设的年代,荀慧生除了演戏哪儿都不能去。
一天,荀慧生的好友尚小云听说了这件事前来探望,“我们的白牡丹这是怎么了?整天闷闷不乐的。”
挚交好友来探望,本应是要倒揖相迎的,可现在什么开心的事都抵不过庞启发的那份泼赖。见庞启发不在,尚小云用胳膊肘捅了捅荀慧生,悄声道:“你现在这么愁下去也不是办法,依我看,不如赌一把!”
“赌?怎么赌?”荀慧生投来询问的目光。
尚小云四下张望了一下,神神秘秘地说道:“我帮你逃出去,你先找个地方藏起来,然后我去请行当里有威望的前辈为你游说,我就不信你师父能顶得住压力。”
“可是……”荀慧生有些没底气。
“哎!你自己的前途在你自己手里,你难道都不肯去赌一把吗?难道你要被那老家伙一辈子攥在手里?当他的摇钱树?”
不,荀慧生当然不甘心一辈子只是个赚钱工具,他也渴望自由,他也希望早点摆脱这个学徒身份!
他心动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荀慧生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路线和计划逃走了。尚小云也十分古道热肠,在他与一干同行前辈的帮助下,庞启发选择了妥协,师徒二人约定,将出师时间延长两年,并且荀慧生所得分成得给庞启发一半。
1916年,荀慧生正式出师,至此,他长达九年的“牢狱生活”总算告一段落。
◆两情相悦不能长厮守,忠贞不渝可以舍风流时代的车轮将梆子戏倾轧,这个地方小曲种越发得不到观众的喜爱,戏台上的荀慧生看得很明白,而身处青春期的他也不得不经历每个男人都要经历的变声期,也就是行当里说的“倒仓”,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再适合唱梆子戏了。
值此时,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梆子戏,改唱京剧。
这不是心血来潮,其实在出师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就已经在向京昆艺术领域的大家诸如陈德霖、王瑶卿之列求教,并在后来拜他们为师,并接受诸多前辈的教导与熏陶。
事实再一次证明,荀慧生要是不唱戏,那就等于是亲手砸了老天爷给的饭碗。
他凭借《胭脂虎》、《铁弓缘》等拿手好戏在京圈打响了自己的名号,瞬间吸粉无数,虽然演的是旦角,但他凭借扎实的功底、俊朗的容颜和独特的气质,深得年轻貌美的女子喜爱。
这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一个恋人,吴小霞。
两人第一次相见就坠入爱河,互相倾慕,加上有武生名家杨小楼的做媒,这段感情本可以顺风顺水。
可命运总是戏弄人,吴小霞的父亲吴彩霞是正儿八经的梨园世家,受封建思想影响,干着“下九流”的行当却瞧不起处于鄙视链更底层的梆子戏,因此他对于荀慧生这个乡下来的毛头小子大有意见,更是大放厥词称“雅俗有别”劝吴小霞死了这个心。
实际上荀慧生的处境确实是如此,虽然自己收获了一大票戏迷,但京圈里的许多同行压根瞧不起他低贱的出身,不被同行承认,即使戏迷再多,也难登大雅之堂。
也因此,荀慧生更加需要“吴家女婿”这么一个身份来让自己变得“正统”。
对于吴彩霞的态度,亦师亦友的杨小楼拍了拍自己胸膛,信心满满地对荀慧生说“包在我身上”!
杨小楼作为吴彩霞的师兄,又收了吴彩霞的儿子为徒,按理说吴彩霞怎么也得卖他这个面子’没曾想第一次上门就遭到了吴彩霞的严词拒绝。
杨小楼哪肯罢休?他是武生出身,天生带着股粗野之气,他三顾茅庐加上死缠烂打,最终,吴彩霞迫于杨小楼,佯装答应了这门亲事。
荀家有喜,婚礼当天,满面春风的荀慧生送走闹洞房的人,迫不及待地来到佳人身边,等挑开大红盖头,他是又惊又怒。
新娘竟不是吴小霞!
“小霞呢!”荀慧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歇斯底里地吼道,“荀郎~”身着红妆的女人畏畏缩缩,只敢轻声呼唤荀慧生的名字。
她叫吴春生,是吴彩霞的六妹,吴小霞的姑姑,这一出狸猫换太子是吴彩霞玩的把戏,为的是顺自己的心意,竟不惜牺牲两个年轻人的幸福。
“砰”地一声,荀慧生一言不发地摔门而去,只留新娘独守空房,掩面而泣。
翌日,得知真相的吴小霞泪洒当场,只留下一封给“荀郎”的信和两人的定情信物就独自离去。
而荀慧生呢?古时旧制,这样的婚礼虽然是一场闹剧,但却足以毁了吴春生一个姑娘家的所有,荀慧生于心不忍,便选择了默认。
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处于很尴尬的地步,互不相熟却在同一屋檐下,虽然名为夫妻,却无夫妻之实。
直到有一回,荀慧生照例在台上表演,台下蓄谋已久的仇家带着几十人起哄闹事,密密麻麻的茶碗茶壶飞向台上的荀慧生,在一旁看戏的吴春生第一个反应过来,不顾危险,以女子之身飞扑而去,将荀慧生牢牢地护住,自己却受了伤。
患难见真情。
看着这个因为自己而受伤的女人,荀慧生内心的隔阂松动了,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流淌。
从此,荀慧生与吴春生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很快有了身孕。
后来,荀慧生前往上海演出,一炮而红遍上海滩,本地大亨黄金荣见状,便请他唱堂会,一同合作的女演员在排练中假戏真做,对他示爱,他却始终牢记自己是有家室的人,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可这事得罪了黄金荣。黄金荣何许人?那是上海滩权势熏天的大佬啊,随随便便被人放了鸽子他能忍?
黄金荣得知消息后当堂大骂,“这个小赤佬欠调教!”随后更是要派人把他抓回来!而那位爱慕着荀慧生的女演员得知消息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对黄金荣以身相许!
最难消受美人恩。黄金荣既然抱得美人归,此事也就作罢,两人的婚礼还给荀慧生寄去请柬,可这样的邀请,荀慧生去了该如何自处?
不去则又会得罪黄金荣,事情就变得没完没了,恰逢此时,荀慧生的好友著名文学家老舍来探望他,荀慧生喜出望外地向老舍求助,老舍劝他“躲一躲”。
于是,荀慧生干脆跟着戏班到杭州演出,也借此事避开了黄金荣的婚礼。
在上海的这段时间,荀慧生从来不乏美妇佳人对他的示爱,可他从未忘记自己的结发夫妻,这段阴差阳错的爱情,要是能够长厢厮守该有多好!
只可惜,天向来不遂人愿,结婚的第四年,在为荀慧生诞下一儿一女之后,吴春生因病去世。
情路坎坷,人散曲未终。
在这之后,经历丧妻之痛的荀慧生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与自己一名粉丝相恋并踏入婚姻的殿堂。后来却因为二人性格不合的缘故,又草草离婚。
在这段日子里,有一个名叫张伟君的女子一直在暗处仰慕着荀慧生,她是荀慧生的铁杆粉丝,在她年轻未嫁的那段日子里,荀慧生是有婚姻的,她做不来那等破坏人婚姻的下作事,于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匆匆与别人结了婚。
可即使是结了婚,她心里仍放不下荀郎,她一有空就去戏园子听他的戏,时常找机会偶遇荀慧生,搞得荀慧生都对这个端庄温婉的女子有了似曾相识的眼熟。
一个人的心里是放不下两段感情的。
不出意外,张伟君离婚了,彼时,荀慧生离异未娶。于是张伟君鼓起勇气对荀慧生吐露心声,荀慧生则被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子感动了,他提出,两人先试着做朋友。
后来啊,两人也算是天作之合,直到荀慧生被批判,躺在病床上,张伟君也不曾离去,陪伴着荀郎走完最后的路。
◆一生受人恩惠颇多,并选择以善行回馈社会荀慧生一生阅历丰富,小时候曾与革命党人王钟声同台演出,并因此让许多关心革命的人关注到这个十来岁的孩童。
在他嗓子变声“倒仓”的那段时间里,是几个热血的大学生为他组建“白牡丹社”,并逼迫庞启发暂时停止荀慧生的演出,还出钱出力出关系,让荀慧生有机会可以向众多京剧大家学习技艺。
“出逃师门”又受到了尚小云等人的帮助,在自己籍籍无名与声名不显时更是得到候俊山、王瑶卿等一众前辈泰斗的点拨授艺。
荀慧生感恩这些曾帮助过他的人,无根野草般的他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善意。
我们都知道,梨园唱戏的社会地位低下,在当时又压根没有社会福利制度,倘若名声大噪还好,赚得盆满钵满,娶妻生子,到老也能安享晚年;可唱戏能出头的终究只是少数个别人。
戏子们从小学艺,前期的所有投入都压在了唱戏上,少部分能出头的人生活倒也滋润,可绝大部分人一旦因为年龄或身体健康原因断了戏剧,就连活下去都很难,在死后连安葬费都没有。
荀慧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成名后,经常接济那些生活难以为继的同行,还曾发起义捐活动,由“四大名旦”牵头,众多“角儿”出资,修建了一座“梨园公墓”。
在爱国这件事情上,荀慧生也毫不含糊。傀儡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企图为封建社会“招魂”,邀请北平的名角前往参加“登极大典”。
荀慧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邀请,并怒称“绝不与汉奸为伍”。
抗日战争期间,他还身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并在北平义演,将演出所得尽数捐出。
荀公一生出演了三百多出戏,同时还怀有一颗爱才、惜才的伯乐之心,他收徒无数,门生数量之巨,说是桃李满天下也毫不夸张。
回顾他的一生,对于艺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与超越,勇于尝试创新与改革;对于感情,虽然情路坎坷,但他忠诚可靠,忠贞不渝,对待每一位妻子都不曾有过二心,就算被金钱与美女包裹也毫不动摇,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最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迫害致死,不禁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1、中国知网;京剧大师荀慧生的爱情故事;萧萧;人民周刊;2016.(13)
2、中国知网;日记中的荀慧生;柴俊为;意林文汇;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