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熟来月经可以抑制吗(一岁女童竟然来月经了)
孩子早熟来月经可以抑制吗(一岁女童竟然来月经了)1、身高突然快速增长女孩在8岁前出现以下特征要注意☟性早熟都有哪些表现?一般来说,孩子正常的发育节奏是:女孩10-12岁,男孩12-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身高突然增长,出现性发育特征。而性早熟,就是说儿童性发育提早了。
几十年前,我们对“性早熟”这个词还很陌生。近些年来儿童性早熟的情况越来越多见,而且有些年龄越来越小。
你能想象年仅1岁的女宝,连续3个月来例假,而且乳房、子宫、卵巢也出现增大的情况吗?▼
那么,家长该如何预防孩子性早熟?又该怎么发现孩子性早熟的信号?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锁孩子性早熟的秘密。
性早熟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孩子正常的发育节奏是:女孩10-12岁,男孩12-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身高突然增长,出现性发育特征。
而性早熟,就是说儿童性发育提早了。
女孩在8岁前出现以下特征要注意☟
1、身高突然快速增长
2、出现腋毛、阴毛
3、来月经
4、乳房发育(乳头乳晕增大、有硬块)
男孩在9岁前出现以下特征要注意☟
1、身高突然快速增长
2、变声,喉结变明显
3、长胡子,出现腋毛、阴毛
4、睾丸增大、阴茎增粗、阴囊皮肤变深
5、出现遗精
爸妈们平时可以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比如在洗澡时、游泳时多观察,或者通过绘本、动画等,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告诉爸妈。
总之,上面说的那些异常发育情况,越早发现越好。
当然,出现以上情况并不足以确定娃就是性早熟,还需要带去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一般可以直接挂儿科,也有一些医院分得细,可以挂儿童内分泌科,女孩子还可以挂少儿妇科。
医生会问病史及家族史,做体格检查(检查乳房、睾丸等发育情况),并结合各项检查来确诊孩子有没有性早熟:
✔ 抽血-测激素水平
✔ 拍X光片-测骨龄
✔ B超-看子宫和卵巢(女)、看睾丸(男)
✔ CT或磁共振-看脑部
性早熟的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多,而且女孩子大部分是特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性早熟。
这可不是说男孩子就可以松一口气了,男孩子一旦发现性早熟,需要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疾病原因,很大可能是脑部肿瘤导致的,千万别大意。
总之,平时注意多观察宝宝的身体变化,发现异常,别犹豫,带去医院查查看就啥都清楚了。
性早熟对孩子有哪些伤害?
● 使小孩身材矮小
性早熟的小孩,身高会在短期内猛增,但由于骨骼发育过早,会造成骨骺闭合比同龄人早,以致成年时会较矮。
● 对心理健康不利
过早的发育,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与同龄人格格不入的体型,通常会招来他们的嘲笑、鄙视或排斥,从而内心产生自卑、不安等情绪,诱发心理疾病。
● 影响学业或生活
异常的发育特征很有可能成为性早熟小孩的心理障碍,在生活方面也会多有不便,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学业。
● 过早进行性行为
性早熟小孩心智与生理的发育没有匹配,不仅没有社会经验,自控力也不如成人,容易致使他们提前发生性行为,存在怀孕、患有性病等风险。
● 可能会危及生命
有些小孩的性早熟可能是特定疾病造成的,性早熟有时候是肿瘤的征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可能导致更多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自家孩子的生长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警惕孩子性早熟的“元凶”
● 吃胖了!
很多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容易性早熟,肥胖是罪魁祸首之一。
肥胖会干扰雌激素水平,同时,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让孩子吃得更多,进一步增加肥胖。尤其女孩子。
所以下面这些会引起肥胖的做法就很不可取:
1. 过度喂养:一些家长或老人总有个“嗜好”,给孩子不停地塞东西吃,一天到晚吃吃吃,还觉得能吃是福呢。
事实上,长期过量喂养,很容易弱化宝宝对饥饱的感知能力。不了解饥饿的感觉,越吃越多,越吃越胖。
2. 过量摄入高能量、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比如炸鸡、薯条、甜点、饼干、膨化食品、糖和饮料等等,不胖才怪呢!
孩子的生长发育确实需要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但如果每天大鱼大肉地吃,而忽略了荤素搭配,多余的热量转化成了脂肪,就会导致超重和肥胖。
要注意,小时候胖,长大了也更容易胖哦,而且还会引起其他更多的毛病。
● 盲目吃补品
那些传说中的的“补品”,比如:蜂蜜、蜂王浆、鸡胚、燕窝等,不确定是否会存在一些干扰激素的物质。但盲目给孩子吃,很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而肥胖,那就是“拔苗助长”了。
还有些中草药类的补品,如冬虫夏草、人参之类的,本身就带有药性,甚至可能重金属超标,就算不会影响孩子的激素水平,安全性还是个问号啊。
顺便提醒下,家长用的一些激素类药物,比如避孕药,一定要保管好,不要让孩子误食。
肯定会有人会问:那豆浆、反季节果蔬等会不会引起性早熟啊?
其实水果吃之前多洗洗,去除农残,适量吃,就不会有问题。
所谓的催熟剂或膨大剂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只对植物起作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个国家农业部早就辟谣过了。
至于豆制品,也是健康食物,大豆里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结构类似雌激素,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可它又不是真的雌激素,并不会导致性早熟。
所以,放!心!给!娃!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