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连环计的故事,他是三十六计的作者
三十六计连环计的故事,他是三十六计的作者檀道济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他根据自己一生南征北战以及古人战争的经验编写出了兵书巨著《三十六计》,成为继《孙子兵法》后世界军事学的又一丰碑。檀道济没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到最后一刻,却被自己人所枉杀。世人但知岳飞、袁崇焕,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岳飞之前七百年的另一个宋朝,也有一位如他一般伟大忠诚的武将,死于渺小自私的同胞。历史的教训,常常被人扔到角落中,一幕又一幕悲剧,总是重复着上演。檀道济的死,令亲者痛,令仇者快,消息传到北魏国都平城,北魏的将士们击掌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的那些鼠辈不足惧啦!”从此形成了南弱北强的局面。
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意外走红,充分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则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杏花春雨江南 骏马秋风塞北”的神韵与丰富内涵。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令我们足以自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有这么丰富完整令人惊叹的史书资料。比如同属文明古国的印度古代就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让印度得以重建古代史。在这里我们要向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过去。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实何止是兴替呢?历史可以告诉未来,因为如果你认真研读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历史竟然一直再循环重复,而且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后来者如果能真正吸取经验教训,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再现汉唐盛世。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取历史人物之长处,避免其失误。才能创造出即使平淡绝不平庸的人生。说到自毁长城人们可能会想到袁崇焕,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一代名将从檀道济。现在让我们把视线投到南北朝时期,就从檀道济说起。
檀道济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元勋,他善于用兵,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刘宋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派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率领大兵向北讨伐北魏。在短短的20多天里,檀道济就和北魏打了30多场仗,把北魏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檀道济率军乘胜追击北魏残军,一直追到了历城(今属山东济南)。
然而,就在檀道济到达历城,为胜利而暗自高兴的时候,却被北魏的将领叔孙建来了个突然袭击。叔孙建瞅准机会,率领一支轻骑兵截断了檀道济军队运送粮草的道路,烧了他们的粮草。这一下檀道济的军队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只好从历城撤退。在撤退的途中,他的军队中有人逃了出去,投奔了北魏。这些逃兵把檀道济因为缺乏粮草而撤军的消息,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将领一听情况,就立刻派出大军追赶檀济道的军队。
如果真让北魏追上,那不是必死无疑吗?檀道济每想到此便坐立不安。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天晚上,檀道济带着一些士兵到了军营前,和士兵一起用升和斗等量沙子,然后再把沙子装进口袋里。在装沙予的时候,边让人来称量,边高声呼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军面前,来探风声的魏军回去便报告说檀军仍有成堆的粮食,檀军无粮的消息是假的。魏军将领听后惧怕,不敢追击,还将告密的人斩首示众。檀军借此安全撤退。
檀道济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元勋,声名远震,历武帝、少帝、文帝三朝,而且道济的左右心腹很多,跟随他身经百战的儿子们也均有才能,因此朝廷多怀忧惧。后来宋文帝累年疾病,文帝胞弟彭城王刘义康深惧皇帝驾崩之后无力制服檀道济,便发假诏书骗道济入朝,将其收付廷尉,其子及心腹皆被诛杀。道济无罪被诛,愤怒异常,目光如炬,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果然,道济死后魏人闻讯大为欢呼,此后不再惧怕,还经常南下骚扰刘宋边境,并有饮马长江之志。后来魏军攻打刘宋,宋文帝甚有惧色,叹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檀道济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他根据自己一生南征北战以及古人战争的经验编写出了兵书巨著《三十六计》,成为继《孙子兵法》后世界军事学的又一丰碑。檀道济没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到最后一刻,却被自己人所枉杀。世人但知岳飞、袁崇焕,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岳飞之前七百年的另一个宋朝,也有一位如他一般伟大忠诚的武将,死于渺小自私的同胞。历史的教训,常常被人扔到角落中,一幕又一幕悲剧,总是重复着上演。檀道济的死,令亲者痛,令仇者快,消息传到北魏国都平城,北魏的将士们击掌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的那些鼠辈不足惧啦!”从此形成了南弱北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