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1、机器人赛道的探索与发明也是在 2007 年的秋天,一位江苏泰兴的高中毕业生,来到隔壁的安徽合肥,在中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从本科一路求学到博士毕业。11 年后,这位中科大的高材生跨越千里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机器人谷,和一群伙伴一起奋斗,从零开始拓展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希望科技的光芒能够照耀到传统的建筑行业。他是严启凡,碧桂园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周星驰导演的电影《长江七号》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挖掘机四处转动,长达数十米的钢筋散落,灰尘弥漫在空气里,周星驰扮演的建筑工人站在十几层的楼顶,挥舞着大铁锤凿水池,周围的十几个工人和他一样,没有作任何防护措施。

《长江七号》拍摄于 2007 年,而且作为影视作品或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张。但是它从侧面反映出传统建筑行业的落后。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1)

《长江七号》电影画面截取

2007 年还发生了一件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苹果公司时任 CEO 史蒂夫 · 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 iPhone。这块全触控屏幕、既能打电话又可以上网的手机推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科学技术的研究引导到智能化的方向。

也是在 2007 年的秋天,一位江苏泰兴的高中毕业生,来到隔壁的安徽合肥,在中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从本科一路求学到博士毕业。

11 年后,这位中科大的高材生跨越千里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机器人谷,和一群伙伴一起奋斗,从零开始拓展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希望科技的光芒能够照耀到传统的建筑行业。

他是严启凡,碧桂园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1、机器人赛道的探索与发明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2)

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

2018 年 7 月,碧桂园向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转型。积极投身机器人产业,成立 " 博智林机器人 " 子公司,正式跨界进入机器人赛道,重点聚焦于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在过去 3 年,博智林在建筑机器人这个细分赛道做出了不可小觑的成绩。最新数据显示,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 3336 项,获授权 1359 项。在研建筑机器人 46 款,其中已有 18 款建筑机器人实现批量商业化,服务覆盖 14 个省份近 70 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方米。

卓越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碧桂园集团大力的投入,以及一线研发人员堆积汗水和心血地上下求索。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3)

博智林机器人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严启凡 采访图

ZAKER 新闻对严院长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了博智林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从何而来,未来又将如何引领智能建造体系发展。

" 建筑行业是一个相对技术落后、比较传统的行业。" 严启凡告诉 ZAKER 新闻,当他深入建筑工地,观察施工操作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行业要如何改变这么落后的工作模式。这也是他决定加入博智林的原因。

来到博智林之初,严启凡担任的是产品经理的职务,负责一款墙纸铺贴机器人从 0 到 1 的研发。凭借过硬的技术以及工作期间展现出的管理能力,严启凡随后调任到基础技术研究院,担任院长。

严启凡告诉 ZAKER 新闻,基础技术研究院是一个核心技术研发的平台性部门,包括核心零部件、检测、算法等等,这也是公司极为重视的自主研发板块。因此,严启凡和团队相当于参与了博智林每一款机器人的研发制造过程。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4)

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施工场景

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的研发。" 整平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步骤,过去混凝土布料作业之后,它是很不平整的。针对这个问题和这个工序,我们通过设计地面整平机器人来进行实际施工,保证最终成型地面的水平平整度。" 严启凡向 ZAKER 新闻回忆,因为对平整度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楼面的 3~5 毫米这样一个精度,所以这款机器人迭代了很多次,最终误差控制在 3 毫米的范围之内。研发过程中团队几乎是扎根工地,灰头土脸是家常便饭。在博智林里,类似的研发故事不胜枚举。

2、党建学习引导研发方向

作为基础技术研究院的院长,严启凡在团队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 第一,要给大家找到目标和方向,团队只有定了目标之后才能够齐心协力,才能有凝聚力,才能够真正的有奔头。第二,激励也要做好,通过我们的业务方向的规划,保证大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 严启凡坦言," 博智林作为一个初创型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会相对繁杂一些,所以我们提倡简单透明、务实高效的文化。可以让技术人员更纯粹一些,专注于技术问题的解决。"

除此之外,党建工作也助力博智林高效发展。

严启凡 201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博智林党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共青团工作。他告诉 ZAKER 新闻,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莫斌总对博智林提出了三培养的政策——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集团高管," 我们发现大多数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推动整个公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都是相对比较强的。所以,在晋升人才的时候,党员的比例还是相对会比较高一些。"

而在如何将党建因子带入研究院的问题上,严启凡表示,首先博智林每年会优先考虑将核心骨干推荐入党,积极主动开展员工党课等培养工作;此外,还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而且这类活动不是局限于党员的,任何有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参加,通过交流学习党的精神。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5)

严启凡日常工作

例如,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6 月份博智林党委开展党员 " 亮岗、亮身份 " 活动,每位党员主动 " 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做表率 ",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在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7 月,博智林党委举行了党史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在深化党史学习的同时,也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6)

博智林党史知识竞赛现场

采访中严启凡讲到党建工作的展开对博智林的科研发展有巨大的促进效果。" 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在这种频繁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大家能够充分地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7)

博智林智慧工地系统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

2020 年 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等重点任务,以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2020 年约占我国 GDP 份额的 26% 左右,但整体却大而不优,长期面临着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国家统计局《2019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 40.8 岁,比前一年升高了 0.6 岁,其中,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 24.6%。这意味着,未来在工地干重活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

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的痛点,建筑机器人成为一个不错的解题之道。

大多数行业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除了最开始人工分散式的劳作,接下来肯定是往自动化方面去发展,自动化之后就会转到数字化,更加提升生产力,最后达到理想的智能化。

严启凡表示,为了更好实现建筑机器人在建筑工地智能化的应用,博智林在诸多核心零部件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完成技术升级和突破,包括控制器、伺服器、驱动器、传感器等。在涉及底层开发框架和算法的软件层面则几乎可以说是自主搭建的。此外,博智林还构建起整个项目的 BIM 数字化应用系统,在项目工地上,运营着智慧工地指挥中心,通过 BIM 数字化手段对所有场景的施工进度和状态全程掌控。

目前博智林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 12 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可同时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8)

卷扬式外墙乳胶漆喷涂机器人现场作业

例如,卷扬式外墙乳胶漆喷涂机器人,通过自动喷涂作业,从根本上避免传统喷涂的高坠风险。智能随动式布料机,用于高层住宅的混凝土浇筑,可根据指令精准到达指定位置布料。传统需要 3 人完成的布料作业,现在一人即可轻松完成,降低成本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碧桂园智慧施工: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最强大脑(9)

智能随动式布料机与地面整平机器人联动作业

" 终极目标是实现无人化 24 小时施工。" 对于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愿景,严启凡格外向往。通过博智林团队的不懈努力及碧桂园集团的投入,实现这个目标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