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说起与天津相声的渊源,李金斗如数家珍:“天津相声的特点之一是火爆。很多的名家,比如马三立、郭荣启、常连安,以及后来的苏文茂、刘文亨、高英培、李伯祥、魏文亮等。”北京相声与天津相声总体上没有多大区别,北京相声以侯宝林、赵振铎、王世臣等名家为代表,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可以说是兼具知识性、幽默性、趣味性、技巧性。”天津相声风格,其作品有传统段子,也有新段子,风格就像是闲搭话,两三句就一个小碎包袱,天津人自己平时说话也是这样,说两句就能给你抖了一个,所以听着很亲切。所以天津相声的特点是,语言生活化,小包袱不断。而北京相声,语言和身段更舞台化,像戏曲一样,一板一眼,可能就是受到了舞台相声影响。李金斗曾经这样评价:“相声发源地在北京,但是火爆在天津,很多相声前辈都到天津演出过,受到天津观众的捧场,所以天津这块宝地才会涌现出这么多相声名家。

“相声生在北京,长在天津”,好多人这么说。

相声这个名字也是从京津地区经过几代艺人分散全国,才成为了代表性的名称。京津相声风格的最大差异还是来源于环境,北京聚集的各色人等太全,做段子时候就得考虑比较全的接受性,但是也就意味着艺人说话要戒口;天津原来就是码头城市,流动性的人多,下层辛苦的人多,需要节制的地方少。进了园子以后,北京相对的文化人多,所以节目会更咬文嚼字一些;天津的观众更市井化,可以更活泼,更野一些。

纯北京风格的相声演员,代表性的有:侯宝林、高德明、福保仁、罗荣寿、王长友、二赵,当下的有王谦祥、李增瑞和李金斗、陈涌泉等。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1)

而天津风格的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郭荣启,田立禾,于宝林、高英培、苏文茂、刘文亨等,这是真正的天津相声风格。

天津相声风格,其作品有传统段子,也有新段子,风格就像是闲搭话,两三句就一个小碎包袱,天津人自己平时说话也是这样,说两句就能给你抖了一个,所以听着很亲切。所以天津相声的特点是,语言生活化,小包袱不断。

而北京相声,语言和身段更舞台化,像戏曲一样,一板一眼,可能就是受到了舞台相声影响。

李金斗曾经这样评价:“相声发源地在北京,但是火爆在天津,很多相声前辈都到天津演出过,受到天津观众的捧场,所以天津这块宝地才会涌现出这么多相声名家。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2)

北京相声与天津相声总体上没有多大区别,北京相声以侯宝林、赵振铎、王世臣等名家为代表,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可以说是兼具知识性、幽默性、趣味性、技巧性。”

说起与天津相声的渊源,李金斗如数家珍:“天津相声的特点之一是火爆。很多的名家,比如马三立、郭荣启、常连安,以及后来的苏文茂、刘文亨、高英培、李伯祥、魏文亮等。”

天津的相声风格有个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观众帮着捧哏接下茬的多,现挂的多,相声表演水平高的演员多,同时懂相声会相声的观众多。北京的园子相声,是一个捧哏的站台上;天津茶馆相声,则是一帮捧哏的坐在台下。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3)

北京的相声大方,开放,热闹,我看过几场北京相声,年轻演员在台上特别能玩得开,撕逼,打架,骂街的都有,台下也是非常火爆,基本上一个包袱一个包袱的响,起哄的,而且很多北京相声看的不是包袱,看的是耍宝,同时,不同于天津相声演员,北京相声演员在老一辈和新一辈,他们的表演首发很多是不同的,老一辈的还尊重传统,洒脱大方,同时寓教于乐,带着北京相声演员的气派,只要在北京打出名气,基本上在全国就有名了。

侯宝林先生说:“相声,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同时他认为“天津相声演员肯改革、活跃。”这就是他给天津相声的定位。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4)

天津的相声演员重视传统,善于继承,而“改革、活跃”是环境逼出来的,“聚处”么,演员多,高手多,老观众多,要想出站住脚必须有自己的东西,从“三节会”到“开粥场”、从“赌论”到“打牌论”、从“八不咧”到“论捧逗”,每位名家都有自己的绝活。

马三立先生被某些相声理论专家定位为“传统相声的代表”,言外之意他不是创新演新的模范,可我们把所有名家留下的音像资料摆在桌面上,马三立给我们留下的可听的新相声最多,我说是“可听的”,“一次性筷子”的作品不算。我们先把“开会迷”、“错重错”、“查卫生”除外,“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买猴”、“西江月”、“练气功”、“相声的魅力”、“写对子”、“起名字的艺术”、“情绪与健康”等等,那是段段精彩,这还不算“偏方”、“老头醉酒”等很多的单口小段。

北京、天津相声风格,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刻画人物的不同,天津相声以我为主,即自嘲。北京相声以他为主,即嘲讽。

天津相声更像是聊天,天津相声主要是反映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接地气,像马大哈、张二伯、丁文元等等相声塑造出来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来,而且天津演员更爱自嘲,像马善人,马大学问。

北京相声则以叙述为主,北京相声相对来说反映市景市民生活的不多,更多的是反应映以往皇城根下的事情,用相声的形式给他表现出来,北京相声更多的是在说别人,段子以说别人的事为乐。

天津相声确实在描述着天津人的某些脾性,借的是一个“俗”字、求的是一个“顺”字、图的是一个“乐”字。把自怨自艾化作自嘲自讽,一切一说了之,一切一笑了之。“乐”是天津卫人豪爽开朗乐观性格的必然,苦中作乐苦中得乐,这就是马三立《逗你玩》小段儿所概括的世俗哲学。

“马三立式”天津相声风格,是很随意地与观众聊天中开局,在“瞅个空子”冷不防中抖响包袱,在半真半假中描画形象,在“骂人不吐核儿”的玩笑里融进褒贬,所以,天津的相声体式才会有“无人不宗马”的迹象。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5)

比如苏文茂,也是津门的相声名家,他的艺术风格“文而不温”,以睿智的幽默取胜,拓展了相声嘲讽“知识阶层”的“酸腐气”和“小资味儿”,但他也善取马氏自嘲的手法,老段子里的“苏文茂先生”和新作品的“苏大秘”等无不如此。

刘文亨、魏文亮这二位追随“侯派”喜欢“学唱”的名家,其实也是按照马老性格化的方式,使自身留有“小市民”形象的印痕。

于宝林先生是马三立大师的弟子,于先生的经典段子《哭四出》,在主人公(老太太)一出一出邂逅苦戏的同时,却也迸发出相反相成的喜剧效果。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6)

尤其应该提到的是高英培和“马派”传人马志明。

高英培先生既有传统根基又具性格风采,他把自己塑造成外愣内精、略带傻气,却也很世故的“小市民”,在他许多拿手的段子里他们都是憨态可掬、可爱又可笑的形象,他们身上的毛病不是大奸大坏,只是那个阶层所晕染出的小能小术。比如他的代表作《钓鱼》以及如“万能胶”、“坐地泡”等形象,都是天津社会底层积习的凝聚。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7)

少马马志明先生继承并发展了“马派”相声,他的表演本真自然朴巧,心平气和绝无造作,他创作的新段子也都臻于化境,《核桃酥》《看不惯》《纠纷》等都以小见大,把形象的独特性和思想的概括性融为一体。

在北京相声中很少听“贯口”活,也很少见“倒口”活,更别提来段大鼓,快板。姜昆,侯耀文,李金斗,可能都没有过。我想可能就是说不好的缘故吧,不然谁有金粉不往脸上擦啊。而天津演员好像都可以来几段,难怪北京名家王谦祥说“有名的相声演员都在北京了,有能耐的都在天津了”。

说一下白全福老先生,是我个人极为喜爱的演员之一,从白先生的特点来说,他的段子基本是京派路数,白先生特别擅长的是发托卖相,其中尤以“大审案”为精华,而其单口例如“吃月饼”,尽显京派单口表演之风格。

天津为啥是相声:天津和北京的相声有什么不一样(8)

以前的北京相声大气潇洒,天津相声更接地气,更市民。

有位北京相声迷为我补充了一点:现在的天津相声跟以前没什么区别;而北京相声就是外行观众惯着外行演员自己哄自己乐了。

这句话可能得罪北京的相声艺术家们了,对不起了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