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聂石樵先生讲楚辞
楚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聂石樵先生讲楚辞抚情效志兮[8],冤屈而自抑[9]。郁结纡轸兮[6],离而长鞠[7]。滔滔孟夏兮[2],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3]。眴兮杳杳[4],孔静幽默[5]。
《楚辞新注》摘选
《九章》(节选)
对《九章》这个篇名的解释,历来有两种意见。一是王逸,认为《九章》是个专名词,意义是“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二是朱熹,认为“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把“章”看成是篇章,“九”是篇章的数目,是后人辑录起来的。朱熹的意见比较可取。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赞里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又《列传》录《怀沙》全文,称为《怀沙》之赋。《怀沙》、《哀郢》都以单独的篇名出现,并与《离骚》、《天问》、《招魂》等并列,可见《九章》的篇名是后人加的。西汉刘向在《九叹·忧苦》中说:“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早提出《九章》这个名词,同时他又是《楚辞》第一个编者,因此,《九章》之名可能就是他加上的。到东汉王逸,沿用了刘向的旧题,并加以解释,使《九章》之名固定下来。《九章》的内容和《离骚》大致相同,都是直接叙述作者的身世和遭遇,不同的是《离骚》是作者综合性的自叙传,《九章》则是更具体的片段的生活实录。
怀沙[1]
滔滔孟夏兮[2],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3]。
眴兮杳杳[4],孔静幽默[5]。
郁结纡轸兮[6],离而长鞠[7]。
抚情效志兮[8],冤屈而自抑[9]。
[1] 《怀沙》是抱着沙石自沉的绝命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司马迁的年代离屈原不远,他的记载比较可信。又朱熹《楚辞集注》:“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篇中所流露的情绪,完全是一个即将死亡者的声音。
[2] 滔滔,《史记》引作“陶陶”,和暖貌。一说“滔”字也作“慆”,悠久,《诗经·豳风·东山》:“滔滔不归。”孟夏,旧历四月。
[3] 汩(yù遇),疾速。徂,往、去。这句是说急速地走向南方。
[4] 眴(shùn顺),同瞬,看。杳杳,深暗幽远的样子。
[5] 孔,甚、很。幽默,静寂。
[6] 这句是说心里因忧思郁积而深为痛苦。
[7] 慜(mǐn敏),同“愍”,忧患。鞠,窘困。这句是说身遭忧患而长期窘困。
[8] 抚,循、按。效,考核。这句犹言扪心自问。
[9] 自抑,强自按捺。
刓方以为圜兮[1],常度未替[2]。
易初本迪兮[3],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4],前图未改[5];
内厚质正兮[6],大人所盛[7]。
巧倕不兮斲[8],孰察其拨正[9]。
玄文处幽兮[10],矇瞍谓之不章[11];
离娄微睇兮[12],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13],鸡鹜翔舞[14]。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15]。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16],羌不知余之所臧[17]。
[1] 刓(wán完),刻、削。圜,同“圆”。欲削方木以为圆形,意谓变节从俗。
[2] 度,法。替,废。这句是说合理的法则不变。意谓本性难改。
[3] 易,改变。初,初志。本,闻一多《楚辞校补》:“本,疑当作‘卞’,‘卞’、‘变’古通。”迪,道路(见《说文》)。本迪,即变道,和“易初”对举成文。这句是说改变初志和本意。
[4] 章,明。画,规划。志,《史记》引作“职”,是“识”的假借字。墨,工匠画线用的绳墨。这句是说按照规划绳墨去做。
[5] 图,法。前图,前人的法度。
[6] 《史记》引作“内直质重”,即心志正直、品质厚重。
[7] 大人,指所谓贤人君子。盛,赞美。
[8] 倕(chuí垂),相传是尧时的巧匠。斲(zhuó斫),用刀斧砍削。这句是说即使有巧匠如倕,却不让他持刀斧砍削。
[9] 拨,弯曲。
[10] 玄文,黑色的花纹。处幽,处在幽暗的地方。
[11] 矇,有眼珠而看不见叫矇。瞍(sǒu叟),没有眼珠叫瞍。矇瞍,瞎子的总称。
[12] 离娄,也叫离朱,古代传说中的人名。据说他的视力很强,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睇(dì弟),斜视、流盼。微睇,能看到极细微的东西。
[13] 笯(nú奴),竹笼。
[14] 鹜(wù误),鸭子。
[15] 概,古代量米麦等用以刮平斗斛的丁字形木器。一概相量,等量齐观、同等看待。
[16] 鄙固,鄙陋、顽固。
[17] 臧,好。一说臧同“藏”,抱负。
任重载盛兮[1],陷滞而不济[2];
怀瑾握瑜兮[3],穷不知所示[4]。
邑犬之群吠兮[5],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6],固庸态也[7]。
文质疏内兮[8],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9],莫知余之所有[10]。
重仁袭义兮[11],谨厚以为丰[12]。
重华不可兮[13],孰知余之从容[14]!
古固有不并兮[15],岂知其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16]。
惩连改忿兮[17],抑心而自强。
离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18]。
进路北次兮[19],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20],限之以大故[21]。
[1] 盛,多。这句是说自己才力很高,所能担任者重,所能容纳者多。
[2] 不济,不成、不被利用。这句是说然而埋没沉滞不能成就自己的志愿。
[3] 怀、握,在衣叫怀,在手叫握。瑾、瑜,都是美玉。这里借喻自己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才能。
[4] 穷,穷困。示,告示、给人看。这句是说却不知如何向人显示。
[5] 邑,古时称国为邑。
[6] 非,诽谤。疑,猜忌。俊杰,豪杰。
[7] 庸态,庸人的常态。这两句是说诽谤猜忌俊杰,本来是庸人之常态。
[8] 文,表面的花纹。质,内在的实质。内,读作“讷”,木讷、朴实无华。文质疏内,应是“文疏质讷”,即外表粗疏,内心却刚毅倔强。
[9] 材,有用的木料。朴,木皮。委积,堆积。这句是说有用的木料和无用的树皮堆积在一起。
[10] 所有,指具有的才能。
[11] 重,重复。袭,重叠。这句是说我仁而又仁,义而又义。
[12] 谨厚,谨慎、忠厚。这句是说又加之以谨慎忠厚。
[13] 重华,舜的名。遌(è厄),遇到。
[14] 这句是说谁能知道我的雍容气度。
[15] 不并,不并世而生。指古代圣贤不能同时出现。
[16] 邈,远。慕,依恋思念。
[17] 惩连,《史记》引作“惩违”,可从。王念孙《读书杂志》:“连,当从《史记》作‘违’,‘违’与‘愇’同。《广雅·释诂》四:‘愇,恨也。’”惩,止。惩,即止恨,与“改忿”对文。
[18] 象,法则,愿自己的志行能为后人效法。
[19] 次,停留、住宿。
[20] 舒忧,暂舒忧愁。娱哀,稍快悲怀。指作《怀沙》之赋。
[21] 限,规定的日子、期限。大故,指死亡。这句是说拼着一死而已。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1]。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2]。
怀质抱情[3],独无匹兮[4]。
伯乐既没[5],骥焉程兮[6]!
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7]。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8],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9]。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10],吾将以为类兮[11]。
[1] 分,洪兴祖《楚辞补注》本作“汾”,汾读作“湓”,《前汉书·沟洫志》颜师古注:“湓,踊也。”水汹涌的样子。汩(ɡǔ骨),水流快的样子。这句是说翻波涌浪地疾流。
[2] 忽,荒忽,形容道远。《史记》于“道远忽兮”以下有“曾吟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
[3] 怀质抱情,即“怀瑾握瑜”。质,指品质。情,指思想。这句是说自己抱忠信之情,怀敦厚之质。
[4] 匹,朱熹《楚辞集注》:“匹,当为‘正’字之误也。”正与下文“程”叶韵,证明。
[5] 伯乐,即春秋时受到秦缪公赏识的孙阳,以善相马著名。
[6] 程,考核、衡量。
[7] 错,同“措”,安排。
[8] 曾,通“层”,重叠。爰,古通“咺”,哀而不止。
[9] 谓,说。两句意思是我的思想和别人不同,同他们没有什么可说的。朱熹《楚辞集注》:“按此四句,若依《史记》移著上文‘怀质抱情’之上,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意尤通贯。”可从。
[10] 明告,公开告诉。君子,指彭咸。
[11] 类,榜样。
橘颂[1]
后皇嘉树[2],橘徕服兮[3]。
受命不迁[4],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5],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6],圆果抟兮[7]。
青黄杂糅[8],文章烂兮[9]。
精色内白[10],类可任兮[11]。
纷缊宜修[12],姱而不丑兮[13]。
[1] 《橘颂》,赞颂橘树。橘树是江南的特产,作者借描写橘树以自喻。对这篇赋的写作时间,说法很多,从“嗟尔幼志”、“年岁虽少”等语看,应是屈原在少年初仕为三闾大夫时所作。
[2] 后,后土。皇,皇天。后皇,地和天的代称。嘉,美好。这句是说橘生天地间,是树木中良好的品种。
[3] 徕,同“来”。服,习惯。朱熹《楚辞集注》:“《汉书》:‘江陵千树橘。’楚地正产橘也。”这句是说橘一生下来就习惯于楚地的气候和土壤。
[4] 受命,禀受自然的生命,即禀性。不迁,不能移植。《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
[5] 素荣,白花。
[6] 曾,同“层”。剡(yǎn演),尖利。棘,刺。这句是说橘树层层枝条上有利刺。
[7] 抟(tuán团),以手团物使成圆形。
[8] 青黄,都指果实的颜色。
[9] 文章,即文采,指橘子的颜色。烂,斑斓。
[10] 精色,鲜明的颜色。内白,内瓤洁白。
[11] 类,似。可任,可以担负重任。这句是说类似可以担负重任的人。
[12] 纷缊(wēn温),茂盛。宜修,指美好。
[13] 姱,美好。
嗟尔幼志[1],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2]。
苏世独立[3],横而不流兮[4]。
闭心自慎[5],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6],参天地兮[7]。
愿岁并谢[8],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9],梗其有理兮[10]。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11],置以为像兮[12]。
[1] 嗟,感叹词。尔,指橘。幼志,幼年的志向。
[2] 廓,指心胸开朗超脱。无求,无所求。
[3] 苏世,即醒世。这句是说自己清醒地独立于世。
[4] 横,横绝,意谓特立独行。不流,不随波逐流。
[5] 闭心,指坚贞自守,不为外力所动摇。自慎,与“闭心”同义。这句是说凡事慎自守持。
[6] 秉德,怀德。
[7] 参,配合。两句是说橘德无私,可参配天地。
[8] 并,疑“不”之声误。谢,辞去。这句是说希望自己年岁之不逝。
[9] 淑,善。离,通“丽”。不淫,不惑。此言橘美好而不动摇。
[10] 梗,正直,指橘的枝干。理,木材的纹理。
[11] 伯夷,殷末孤竹国君的长子,因反对周武王灭殷,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古代一直把他看作清高有节操的人物。
[12] 置,犹植。像,榜样。
《渔父》
《渔父》和《卜居》一样,是楚人悼念屈原的作品。但写作背景不同。《卜居》应是写屈原谪居汉北之时,《渔父》则是写他放逐在沅湘之间。文中之“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便是证明。屈原最后是由沅水入湘水,自沉汨罗的。父,楚地对老年人的尊称。《方言》:“凡尊老,南楚谓之父。”渔父,捕鱼的老人。这里实际上是一个隐者的形象。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也十分剧烈,因此在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些佯狂玩世、逃避政治斗争以保全自己性命的隐遁人物。这类人物楚国最多。如孔丘游楚时遇见的接舆、长沮、桀溺,荀况《尧问》中的缯丘之封人,韩非《解老》中的詹何,《吕览·异宝》中的江上丈人,《韩诗外传》中的北郭先生等,都是楚人。渔父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是那个历史时代和楚国的特定环境的产物。作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的对立和屈原坚贞不屈的意志。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1],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2]?
何故至于斯?”
[1] 江,这里应指沅江。潭,深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今常德府沅水旁有九潭。”
[2] 三闾大夫,官名,掌管楚国屈、景、昭三姓王族谱牒等事。屈原曾担任此官职。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1]。”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2],而能与世推移[3]。
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4]?
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其[5]?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6]?”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7],新浴者必振衣[8]。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9]?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10],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 见放,被放逐。
[2] 凝滞,拘泥执着。不凝滞于物,即对客观事物不抱固定刻板的看法。
[3] 与世推移,即随俗从流。
[4] 淈(ɡǔ谷),搅浊。淈泥扬波,即同流合污。
[5] (bū逋),吃。糟,酒滓。歠(chuò辍),饮。醨(lí离),薄酒。糟歠醨,即与世同醉。
[6] 深思,指忧思国君与人民,即所谓“独醒”。高举,指高于世俗的操行,即所谓“独清”。自令放为,为什么自己招致放逐。这句《史记》作“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闻一多认为“于义为长,当从之”。可参考。
[7] 沐,洗头发。弹冠,掸去帽上灰尘。
[8] 振衣,抖掉衣上尘土。
[9] 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门)汶,沾辱。这两句是说不能让干净的身体受脏东西沾污。
[10] 皓皓,犹皎皎。皓白,比喻品格贞洁。
渔父莞尔而笑[1],鼓枻而去[2]。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3]!”
遂去,不复与言。
[1] 莞(wǎn皖)尔,微笑的样子。
[2] 枻(yì亦),楫。鼓枻,叩桨。
[3] 沧浪,水名。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武陵龙阳,有沧山、浪山及沧浪之水。又有沧港市、沧浪乡、三闾港、屈原巷,参而核之,最为有据。”《沧浪歌》又见于《孟子》,可见是江湘间流传的歌曲。江水初夏涨时则浊,秋末落时则清。缨,系帽子的带子。清水濯缨,浊水濯足,是说适应环境,即“与世推移”之意。
“诗词名家讲”丛书目录
叶嘉莹 主编;陈斐 执行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8月出版
1、诗经译注
祝敏彻等译注
2、楚辞新注
聂石樵校注
3、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郭预衡等选注
4、唐诗精华评译
羊春秋评译
5、宋诗三百首
霍松林、胡主佑选注
6、元曲三百首
吴战垒校注
7、明诗三百首
羊春秋选注
8、清诗三百首
钱仲联、钱学增选注
9、历代词萃
张璋、黄畬选注
10、日本汉诗选评
程千帆、孙望选评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黄佳怡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