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赔光63亿大裁员,负债百亿裁员万人
四年赔光63亿大裁员,负债百亿裁员万人还有,内部不稳、人心不定,近年来大裁员的消息时有发生,而且2019年刚开年,短短34天时间里,就有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的6位管理层先后出走!再次,还因为违规关联交易被港交所调查,从去年 4 月一直停牌到现在,已打响退市倒计时!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被誉为“国民果汁”的汇源,如今却是步入泥潭,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首先,业绩连连下滑、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市值足足蒸发了120亿港元;其次,巨额债务压顶,欠下了114.03 亿的天量债务,只能通过不断变卖资产来还债,资金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败的神话、没有屹立不倒的巨头!
提起 “汇源果汁”,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曾经是我们逢年过节、招待宾客时餐桌必备的饮料,连续多年稳稳占据着果汁行业的头把交椅,2007年还是港交所当年规模最大的 IPO,老板朱新礼当选为2008年为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要有多风光,就有多风光!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被誉为“国民果汁”的汇源,如今却是步入泥潭,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首先,业绩连连下滑、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市值足足蒸发了120亿港元;
其次,巨额债务压顶,欠下了114.03 亿的天量债务,只能通过不断变卖资产来还债,资金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
再次,还因为违规关联交易被港交所调查,从去年 4 月一直停牌到现在,已打响退市倒计时!
还有,内部不稳、人心不定,近年来大裁员的消息时有发生,而且2019年刚开年,短短34天时间里,就有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的6位管理层先后出走!
最后,连老板本人朱新礼,也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于去年10月被司法机关列为被执行人!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今的汇源果汁可谓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那么,我们的“国民果汁”究竟是怎么了?为何沦落到如斯境地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崛起:从濒临倒闭到行业龙头
汇源果汁的老板朱新礼是上一辈企业家的典型代表,白手起家、勤劳肯干,靠着自己的双手打下了一片江山。
1992年下海的朱新礼接手了一家负债1000万的县办罐头厂,债台高筑、停产三年,连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
就在这样的绝境下,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国内国外来回奔波推销,去德国参加食品展时,没钱吃饭,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没钱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帮忙。
苍天不负苦心人,在朱新礼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打动了外国人,拿到了瑞士一家公司500万美元的大订单,轰动了整个国家!靠着这笔钱,汇源果汁成功存活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外市场攻城略地,国内市场也要开拓进取,1996年时,朱新礼看中了当年最为红火的央视广告,咬牙花7000万元拿下1997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而当时汇源全年的总收入都还不够7000万!
但是,正是得益于这支“天价”广告,汇源成为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一时间,“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响彻大江南北,汇源果汁成为了中国销量最好的果汁之王。
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以24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当年香港最大的IPO,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汇源果汁步入巅峰时刻!
拐点:伤筋动骨的资本败局
然而,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站在山顶的汇源果汁在经历了短暂的光辉之后,却迅速走上了下坡路。
汇源果汁的转折点,发生在可口可乐对于汇源的收购案。
朱新礼十分信仰李嘉诚的那句名言——企业要当儿子养,但要当猪一样卖掉!
2008年8月,朱新礼决定把经营了16年的企业卖给可口可乐,在把手机关掉、躲进山里3天之后,他下笔签订了收购协议。
2008年9月,可口可乐正式宣布以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消息一出,汇源果汁2008年9月3日股价从4.05港元涨到了11港元左右。
然而,朱新礼却没赶上好时候。彼时中国正在举办奥运会,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都空前高涨,这时候可口可乐居然想要收购我们的“国民果汁”,这不是外企“入侵”吗?
况且之前就有悲惨的先例,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遭遇“雪藏”,甚至有不少爱国人士认为,卖了汇源就是卖国!
舆论压力下,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这笔收购。这笔交易的终止对于朱新礼无疑是五雷轰顶,因为之前他已经为此做了万全的准备。
在与可口可乐商议收购时,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削减其销售人员。
为此,汇源果汁企业内部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果汁销售与营销人员总数为3926人,2008年底为1160人,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销售员工。
然而千算万算,朱新礼没有算到并购居然会失败,因此一切都需要重头再来,重建网络、重招员工、重建厂房……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成本,还延误了发展良机。
等到汇源好不容易重新建起、再成规模时,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市场,时代早已不是那个时代。
衰落:无可奈何的大势已去
然而,这不是汇源一个人的悲剧。不止是汇源,其实传统的食品饮料行业近些年来都是一片哀鸿遍野,以娃哈哈为例,饮料行业曾经当之无愧的老大,年度销售额一度超越“两乐”与康师傅、统一四家企业在中国大陆业绩之和,但近5年营收缩水300亿。
正所谓“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相反,如果你站在一个夕阳产业,那么即使再努力,往往也是事倍功半,而饮料行业正是这样的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竞争壁垒低,入局者前赴后继,产业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市场早已是过度饱和状态。
从消费者而言,消费的构成主力已经发生转变,90后、00后成为消费的主战场,而新生代消费者,更重视的是个性化、年轻化。像汇源这样的品牌,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老太老。
曾经的行业巨头,渐渐呈现倾颓之势。汇源果汁年报显示,2011年到2016年,汇源果汁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当然,汇源果汁不是没有挣扎过,这些年来也尝试着做过创新,推出了多种产品,目前至少17个系列产品,比如鲜果原汁、ou新柑、330ml梦幻盖利乐钻100%果汁、乐碱天然苏打水、木兰山泉矿泉水……
但几百款产品里,能让人记住的,却寥寥无几,基本都是反响平平、表现乏力。只有那些老产品——果蔬饮料,苦苦支撑着公司的业绩,在后继乏力的情况下,不知汇源还能支撑多久?
终局:谁能来拯救国民品牌?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一家企业,如果内部不稳、人心不齐,那么恐怕市场上也难有起色。汇源的衰落,与它内部的人事管理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汇源的人事变动之大起大落,实在是让人惊叹。2013 年,汇源果汁的销售及营销员工还不到 3000 人,第二年就暴涨至上万人,而在急速扩张之后,老板朱新礼又踩了一个急刹车,从2014年的1.77万人,裁减至2017年上半年末的3965人,裁员幅度将近80%!
由此可见,汇源的战略管理之混乱。而汇源的管理,恰恰是无数中国家族企业的缩影——家族成员一言堂,缺乏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
不可否认,没有老板朱新礼,就没有今天的汇源,是他将企业一手发展壮大,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女儿、胞兄弟和女婿等众多亲属纷纷加入,家族所有成员齐头奋进、共谋发展。
然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家族成员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能让企业高速成长,但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粗犷的公司治理方式、这种牢固形成的裙带关系就会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当然,朱新礼也多次做过尝试,引入过数位职业经理人,但无一例外都是雄心勃勃地来、灰心丧气地离开。
2006年,朱新礼从可口可乐挖来陈志强,在汇源果汁担任副总裁 但满腔热血的新官在上任之后,却发现朱氏家族势力根深蒂固,三个月后 几乎无用武之地的陈志强黯然离开。
2013年,曾经担任李锦记的执行总裁苏盈福宣布出任公司行政总裁,但是苏盈福,也没能待满一年。
2019年刚开年,不过34天时间里,就有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的6位核心管理层先后请辞,离开汇源。显然,汇源果汁的内部问题之严重,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程度。
那么,面对产品市场的萎靡不振、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雨飘零、面对团队内部的人心离散,这一次,汇源还能成功自救吗?我们的国民品牌还能东山再起吗?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来源:财经三分钟(ID:qgq1818) | 作者:杨瑞,由餐饮界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