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的高光时刻:有时候直播中出错
康辉的高光时刻:有时候直播中出错我们时常害怕网络暴力,但从我经历过的一些事包括“鼻涕门”,我仍然看到了很多善意、包容、理解和理性的关注。不过,我不敢接受任何关于敬业的褒奖,恰恰相反,虽然那一次不是我主观的失误,可比哪一次失误都让我痛心和自责,不在于它确如所料地引起了网络围观,而在于我痛感自己并不够敬业。做这个职业,身体不仅是本钱,身体本身就是工具,调整不好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不敬业。我只是在当时做出了所有可能的反应中最适当的一种,但依然改变不了这个失误本身给新闻播出带来的影响。这记重锤,砸得好痛,也砸得好正。网络上的反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康辉流着鼻涕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佩服、感动,感动于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的个人素质。”也有人说:“流着鼻涕播新闻太不庄重严肃了,不擦鼻涕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还有人说:“这种意外不属于央视处罚范畴吧?如果不属于,说明央视是人性化的。”更有人建议:“央视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同事们交流起来,一致感慨,有时候直播中出错简直就是鬼使神差、莫名其妙,错得自己事后捶胸顿足,大呼“怎么会在这小阴沟里翻了船”!但冷静下来,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万事总有因果,有失误也就必定有原因。除了直播时不够专注之外,对一些自以为熟极而流的内容过于自信,也是导致出现失误的一大主因。
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太空对接,同一天,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深潜成功。我在直播中当即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来表达终于实现了这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梦想的兴奋之情。说完这段话,引出了接下来的新闻片,我还兴奋不已时,耳机里传来导播无奈又忍俊不禁的声音:“康老师,你刚才说成 ‘可上五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你听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呢?扭头问搭档的张泉灵:“我说的是什么?”泉灵一脸坏笑地回答:“我也没注意。”
这是我从小就背过不知多少遍的啊,怎么就成了“五天”“九洋”了?拜托,您自己给我掰着指头数数这五天是哪五天?那九洋又是哪九洋?可事实就在那儿明摆着呢,这就是自以为是的结果啊!新闻片播完,镜头切回演播室,我先就刚才的口误道了歉,再纠正了一遍,心里的懊恼就别提了。从此也长了记性,再熟悉的也不能大意,嘴永远别跑到脑子前面去。
事后有人对我说:“其实我们看的时候也没注意到,你这一纠正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你出错了,没必要。”我不敢苟同,且不说任何失误都不可能不被发现,既然已经错了,不管当时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该承认并且改正就要承认和改正,这不丢人。比起把头埋在沙堆里就以为别人看不见的鸵鸟政策,坦承并及时改正不是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说到处理方式,有了失误该怎么反应?该怎么处理?得当不得当,大不一样。我刚工作不久,有一回值早班,新闻结束前的报尾,也是不知怎么了,一句简单的话愣是秃噜成了“这次新闻节目播……播……播……送完了”,之后下意识地、绝对是下意识地,我的手抬起来做了一个欲打自己嘴巴的动作,嘴里无声地来了句“”,这完全是我平时说话秃噜了以后的习惯性动作!可正在直播啊,等我意识到也晚了,只好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把话再说了一遍了事,我用余光都能看到旁边一起值早班的修平姐强忍住的笑。下来和修平姐请教探讨,有这种失误该怎么办?她告诉我先是要时刻意识到在播出状态中,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带进来,进而我们都觉得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先致歉再改正。想象一下,虽然这句话秃噜了,但如果我不是随随便便,而是郑重地说声“对不起”,再把话完整清晰地说完,对节目效果的损害不是最小吗?说起来,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真是知之甚少啊。
对于直播中的失误,网络上常冠以“××门”,我最出名的一次,大概是“鼻涕门”。
那是2010年4月2日,中午直播的《新闻30分》。一条急稿送进来,两页传真稿,我还没来得及完整看一遍,镜头已经切到了我面前的摄像机。因为紧急,编辑没时间将稿子按照符合提示器标准的格式重新整理,我要低头看稿播出,同时,在一些句头句尾和需要强调的地方要抬头看摄像机交流。播了没几句,一种不祥的预感袭来,我这该死的有过敏性鼻炎的鼻子早上起来就不对劲,而《新闻30分》播出的前几条都是抬头看提示器,倒还没事,这赶上一篇要低头播的急稿,鼻涕就开始不管不顾地服从地球引力的作用了。不专注是直播的大忌,可这时候我已不可能不生出杂念,一边震慑心神别出错,一边脑子里飞速判断、决定到底该怎么办。 擦一下?可能保证一下就完全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行,恐怕结果更糟。不擦?万一真的流过界岂不是更不严肃了?这是重要的时政新闻啊!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决定不抬手擦,因为一旦做了这个动作,就最直接地打破了播出的正常状态,相比之下是更不妥当的处理方式。我尽量多抬头播,必须低头时就借着镜头的角度偷偷吸一吸鼻子,尽量减缓鼻涕下泄的速度,同时不能过于慌张地加快语速,不能让脸上有任何不该有的表情,那不仅欲盖弥彰也会让自己做出的所有应急措施都毫无意义。就这样坚持播完,没出现最坏的情况,可鼻涕到底挂在了鼻子下面,以演播室的灯光,不可能不显现,而且,吸鼻子的声音再控制也能听得出来。我知道,“鼻涕门”无可避免了。
网络上的反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康辉流着鼻涕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佩服、感动,感动于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的个人素质。”也有人说:“流着鼻涕播新闻太不庄重严肃了,不擦鼻涕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还有人说:“这种意外不属于央视处罚范畴吧?如果不属于,说明央视是人性化的。”更有人建议:“央视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在主持人因为客观原因不慎流鼻涕的时候,要有应对措施和行为规范,以保证重大新闻的圆满顺利播出。”等等。
我们时常害怕网络暴力,但从我经历过的一些事包括“鼻涕门”,我仍然看到了很多善意、包容、理解和理性的关注。不过,我不敢接受任何关于敬业的褒奖,恰恰相反,虽然那一次不是我主观的失误,可比哪一次失误都让我痛心和自责,不在于它确如所料地引起了网络围观,而在于我痛感自己并不够敬业。做这个职业,身体不仅是本钱,身体本身就是工具,调整不好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不敬业。我只是在当时做出了所有可能的反应中最适当的一种,但依然改变不了这个失误本身给新闻播出带来的影响。这记重锤,砸得好痛,也砸得好正。
有同事这样形容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可能遇上各种坑,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有时候屏幕上的差错,不完全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也会“被出错”。
2019年5月1日,我上了微博的热搜,起因是当天的《新闻联播》片头播出中,镜头忽然切到演播室,观众看到我的手正放在鼻子上(又是该死的鼻子),于是“新闻主播康辉当众挖鼻孔”马上成了网络评论区一片哗然的新由头。那天片头走起时,春天干燥的空气里总是有一些小的飞絮,演播室也不是真空,有一片不偏不倚正好钻进了我的鼻孔,为了防止引起打喷嚏之类的播出事故,我不得不处理一下。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被突然亮了出去!这下可是有图有真相啊,手放在鼻孔处,不是在挖鼻孔又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不是当众又是什么?那一刻,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嘴也说不清”。
有点儿冤枉吗?是有点儿,毕竟我的动作是有缘由的,而且我明明是在镜头不该在我身上的时候做的动作啊。可冷静下来,再想想,也不完全是冤枉,我还是犯了之前说过的“没有时刻处在播出状态中”的错误。我们的播出规范中有“不在播出过程中说与播出内容无关的话,不做与播出内容无关的动作”的描述,严格来讲,这不仅是对直播镜头前的我们的规范,也是对直播镜头后的我们的规范。直播时时刻刻可能有意外情况出现,如果我们能做到时刻保持播出状态,即使有意外情况出现,我们也能不加重失误的程度,不是吗?所以,即使每天的工作都可能遇上各种坑,我们自己时时警醒着,就算掉下去了,也能多少伸手抓住坑边,不至于掉下去得太难看吧。
文章摘自《平均分》作者:康辉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制作:大C
审校:刘峥
监制: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