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十分关键:不但住有所居更要
住有所居十分关键:不但住有所居更要小朋友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里玩耍。新华社发有“康养小镇·葡萄之乡”之称的青海舟曲县大川镇土桥子村。新华社发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居者有其屋”的民生诉求始终放在心头,考察调研的脚步一次次走进居民家中,踏进社区、农户。从北京的大杂院,到边疆的棚户区;从乡村贫困户的院落,到灾后重建的新居……与此同时,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留下殷殷嘱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一句句坚定有力的话语,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本期,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进灯火中、屋檐下,听几个温暖的安居故事,寻一份蓬勃的发展信心。
【关心的民生事⑭·一线讲述】
听干部群众聊屋檐下的安居故事——
不但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宜居”
编者按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居者有其屋”的民生诉求始终放在心头,考察调研的脚步一次次走进居民家中,踏进社区、农户。从北京的大杂院,到边疆的棚户区;从乡村贫困户的院落,到灾后重建的新居……与此同时,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留下殷殷嘱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一句句坚定有力的话语,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
本期,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进灯火中、屋檐下,听几个温暖的安居故事,寻一份蓬勃的发展信心。
有“康养小镇·葡萄之乡”之称的青海舟曲县大川镇土桥子村。新华社发
小朋友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里玩耍。新华社发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新华社发
“绣花功夫”谋改造雨儿胡同换新颜
讲述人: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正航
雨儿胡同位于南锣鼓巷西侧,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曾经的雨儿胡同和一些老城胡同一样,院内私搭乱建非常普遍。2014年2月,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2015年起,北京市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为试点,下足“绣花功夫”,开展修缮整治,让老胡同的面貌焕然一新。
那时我刚工作没多久,听到改造的消息,特别替居民们高兴。我打小就住在这附近的胡同里,已有20多年了,直到2010年才搬走,非常了解胡同街坊的生活状态和不便之处,也让我对老城改造有了一种使命感。
经过修缮改造,胡同里停车杂乱、违建遍地、到处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许多居民还在家门口种上绿植,环境眼瞅着美起来了。居民崇大爷乐呵呵地跟我说:“这院子里很多老住户去住楼房了。现如今,院儿里的自建房拆掉了,厨房卫生间也建起来了。我再也不用冒着风雨去公共厕所了。啥叫幸福感?这就是。”
就拿雨儿胡同30号院来说,里面曾有南、中、北三排房,十分拥挤。经过整治,小院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成了新老建筑、文化、居民和谐共处的“共生院”。居民还一起商量着给院子取了个新名字——“雨儿人家”。随着“共生院”改造完成,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5个社区公共空间也在2019年正式“诞生”,居民们将它们命名为槐香客厅、议商暖阁、值年小站、文馨书馆、琢玉学堂。槐香客厅可供居民预约使用,做一桌家宴招待客人、举办一场热闹的家庭聚会,充满了暖暖烟火气;议商暖阁为胡同的小院自治会提供了公共议事厅,居民生活中需要协商解决的公共问题都可以在这儿讨论商定;值年小站设置了“便民百宝箱”,居民自发提供了扳手、锤子等常用工具,可供随时借用……
作为社区工作者,工作中最幸福的就是居民信任,他们愿意跟你说心里话,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一定把他们交代的民生事办好。等疫情好转后,我要带着由社区热心居民组织的“古巷传奇”胡同导览队,把胡同里的历史故事、文化特色展示给游客。我已经和居民们一起设计好了团队的logo、队服、电子导览图。相信我们的志愿服务能让胡同文化的光亮散发得更远、更广。
下沉一线勇担当,助力棚改“加速度”
讲述人: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棚改办原主任高兆武
2014年1月,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阿尔山市考察,叮嘱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随后,阿尔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从全市抽调骨干投入到火热改造中去。
2015年5月到2021年6月,我被市里抽调到伊尔施镇棚改办,担任副主任。接到通知后,我的心情挺复杂,因为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在本市尚无经验可循。再三考虑后,我下定决心:为了父老乡亲,冲到棚改一线去。
伊尔施镇是当时林业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拆迁工作情况最复杂的地方。我上任后,专门负责拆迁中的急难险重任务,每天都要处理来自居民群众、各工作小组、各单位部门的种种诉求,工作很有挑战。
镇上大部分居民老中青三代都是林业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比如拆迁户张大娘家,80多岁的老两口与三个儿女共住在一个院内的三处板夹泥房子里。老两口居住面积50多平方米,儿女居住的两户才30多平方米。负责的干部朱连英好不容易做通了张大娘老两口的工作,儿女们却各执己见。为让一家人早日住上新房,朱连英前后跑了89次,工作笔记写满了一本。时间长了,一家人十分感动,转而配合各项工作。三个月后,一家三户都搬进了崭新的楼房中,彻底告别了棚户区。
八年来,我目睹了棚户区改造给群众居住条件带来的巨大变化。早先,老百姓的板夹泥房子不防风不抗雨,房内取暖也费劲,每年都得上山去拉烧材,请人截成段、劈成柴。柴火堆积如山,只要一户着火便会“火烧连营”,一片房都烧没了。现在,大家住进楼房,再也不用为取暖用电、烧火做饭发愁了。老百姓们没事就在社区里打扑克、下棋、唠家常,在广场上跳跳舞,生活得越来越有尊严、越来越享福了。
近几年,阿尔山市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绿化后的棚改区环境更美了,还建起了生产生活空间、休闲休憩场所。家乡真的变样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换了房子,美了生活
讲述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居民许建峰
2021年10月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来到我家,参观了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同我家三代人围坐交谈。我告诉,我们家原来住在沿黄大堤房台村的老房子里,2016年搬进了这里的楼房,生活条件好了,就业门路多了,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20世纪7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搬到了沿黄大堤的房台村居住。我是土生土长的东营人,出生时刚迁入老房台没几年,家里三世同堂,5口人挤在4间又矮又黑的土坯房中,狭小的院子里还养着鸡和驴。那时没有供水也没通电,每天早上父亲都要早早起床去村头挑一天的生活用水,每天晚上母亲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点针线活。从我记事起,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天,屋里四处漏雨,屋外满地泥泞,全村都找不出一条像样的路。
变化发生在2013年。东营市对66个房台村进行住房拆迁改造,建设新社区,其中就包括我们村。当听说政府要为我们盖楼的消息时,我兴奋得一宿没睡着。
2015年开始,老房台的11个村分批搬迁。我父母告别生活了30多年的老屋,搬进了80平方米的新楼房。房子窗明几净、南北通透,老两口别提多满意啦。母亲逢人就说:“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我们一家四口搬进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一厅、宽敞舒适,两个闺女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停地在房间里奔跑欢呼。
搬新房只是第一步,还得住得舒心。而我们盼的,党和政府都想到了。社区聘请了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水电气齐全,实行集中供暖。干净平整的大马路通到楼下,到处种满树木花草,环境特别漂亮。社区不仅有卫生室、幼儿园,还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餐厅、青少年之家等,看病上学、休闲娱乐在家门口就实现了。
住得好,还要能致富。社区发展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由党支部领办6家合作社,我一下子从农民变成了股民,每年都能领到分红。妻子也在合作社找到了工作,领上了工资,日子越来越美了。
时间飞逝,距离到咱社区过去了快一年。这段时间,社区环境又有了很大改善。新栽种的梧桐树、国槐长得枝繁叶茂,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充满活力。
灾后恢复重建,关怀温暖人心
讲述人: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
没见过那么大的雨一直下,住了20多年的4眼窑洞就这样塌了,村里的路也毁了……回忆起去年秋天的那场连阴雨,我至今心头还酸酸的。那时,我家那口子蹲在塌了的窑洞前哭,一家人都不知道以后生活该咋办。
很快,我们就住进了灾后临时集中安置点。听说政府要帮咱盖新房,还说“要保证春节前入住”,我心里一下子轻快了不少。当时多少有点不放心——天寒地冻的,离过年也就不到100天了,这房子能盖好吗?没承想,工程队几天后就来了;一个多月后,村里的房子都修复了。我家两间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房就盖在原来塌了的窑洞上,干净结实、敞敞亮亮,瞧着就让人心里透亮。年前,我们一家就搬进去了。
今年春节前夕,来到了我们新家。“重建住房质量好不好?”“年货置办齐了没有?”“还有什么困难?”……从灾后重建到衣食住行,问得很细。我告诉,这房子又结实又暖和,一家人可以踏踏实实过年了,两间新房大概花了10万块,政府补贴和各方面援助了8万多,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
激励我们勤劳致富,我们得行动起来啊。我的大儿子师亚平有厨师手艺,决定经营农家乐。正月初五,他的“霍嬷嬷”霍州饸饹面食店开了张,每天能卖100多斤干饸饹。二儿子师亚龙也思谋着办一个年馍加工厂,节前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忙忙叨叨张罗着准备开张。
村里也有了新变化。开了第一家超市,游客越来越多,冷清的山圪垛热闹起来了,乡亲们蒸的年馍成了紧俏货……我感到很满足,浑身是劲儿。只要齐心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老深漂”,有了安心之选
讲述人:深圳市龙岗区景华春天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住户唐锦柱
2001年,刚退伍的我决定来深圳谋生。如今,我已经在深圳生活20多年,算是一个“老深漂”了。房价高、租房难是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我曾租住过所在公司的宿舍,后来自己租房住,每月光是租金就要三四千元。
2014年,我开始申请深圳的公租房,曾中签了35平方米的小房子,再三考虑还是放弃了。2016年女儿出生后,我换用“三口之家”的政策优惠方式继续申请公租房。2018年,景华春天公租房项目正式公示。2020年12月,我终于获得了租赁资格,并于2021年3月底搬进了新家。
这里交通非常方便。以前,我和妻子每天上班通勤要一个半小时。搬到这里后,小区和地铁口只隔一个路口,我俩坐地铁上班,不仅时间缩短了半小时,也不用担心堵车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新家所在的龙岗区,周围配套设施很齐全。小区楼下就有超市、理发店、幼儿园,附近还有一个市场。我们楼栋还设计了一个“空中花园”,有绿地可休闲散步,也有滑梯、木马供孩子们玩耍。
住在公租房里,租金比同一地段的商品房便宜1/3,不用担心房东涨价、拒租,再也不用频繁搬家,内心的安全感大大提升了。当然,这只是我们一家人暂时的过渡。随着日子渐渐安稳下来,我和妻子更要安心赚钱,未来继续改善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期待未来保障性住房的物业、配套更加完善优化,成为更多人的“安心之选”。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王美莹、李建斌、赵秋丽、冯帆、李志臣、高平、严圣禾、董城、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杜克成、朱明红、伏沼竹、魏强、王娜、刘晓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