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越水火兮,敢迟留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为兵家常识。但明朝有一支军队,杀敌一千,损失仅数人。这支神奇的军队就是抗倭铁军戚家军,训练这支军队的就是抗倭英雄戚继光。戚继光率领这支铁军转战浙、闽、粤沿海数年,与倭寇大小八十余战,歼敌十余万。

这支军队有个响亮的口号:“报国救民,杀倭封候。”这口号来自戚家军的军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越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说起这军歌,那是有点故事的。1562年,6000戚家军在福建平倭。8月初8日,用时6小时,以牺牲13人的代价一举攻下横屿岛,斩倭寇首级2600具。继而乘胜追击到福清,再斩杀倭寇1000,接着再接再厉,一夜连破倭寇60座大营,杀得小日本魂飞魄散,数万倭寇望风而逃。8月15中秋月圆,戚家军摆筵海滩,戚继光即席赋词,众将士击节而歌,一唱万和,声震林木。

而在此前平定浙江东部沿海倭寇的台州大捷中,戚家军更是创造了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战损比神话:1∶275。

从明朝开国之始,倭寇之乱就连续不绝。据《明史》中记载,从明朝建国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就出现了倭寇,到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平定倭寇,期间整整经过了两百年。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继光练成了戚家军,倭寇就开始知道了什么叫做灭顶之灾。不过在此之前,戚继光也曾经过两败龙山所的莫大耻辱。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9月,一战龙山所。戚继光以四千明军对八百倭寇,待八百倭寇钻入了为他们布好的大口袋,戚继光一声令下,明军四面出击。本来算定了是一个完美的歼灭战,不想这八百倭寇竟撕开包围圈逃了出去。窝囊的还在后面。戚继光指挥四千明军追歼倭寇,倭寇回身接战,明军竟然潮水般往后败逃。戚继光怒不可遏,但兵败如山倒,谁也止不住。戚继光蹬上一处高地,连发三箭,三个寇酋应声倒地。倭寇回身再逃,戚继光发令再追。倭寇返身再战,明军又退,如此反复数次,最后明军溃败,好在没有全军覆没。一月后又有两千倭寇登陆,这次戚继光不敢大意,申请调兵联合围剿,浙江总兵胡宗宪调集两万明军迎战。倭寇一触即退,明军大举掩杀。倭寇诈败到雁门岭设伏,入夜突然杀出,明军全线溃败,如果不是戚继光、谭纶、俞大猷等名将在潮水般的败军之中奋起神威斩杀倭寇,严令本部人马力战不退,明军将逃无可逃,结果将不堪设想。

不到两月,经历龙山所两次大败,而且都是由胜转败,戚继光见识了倭寇战力之强和明军之斗志之差,申请训练新军。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戚继光在义乌招募了3000人进行训练。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1)

嘉靖四十年,两万倭寇突然从浙江登陆,这是明朝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股倭寇。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时,一股仅六七十人的倭寇从杭州的北新关向西剽掠淳安 突破徽州的歙县 到达绩溪、旌德 又经过泾县 奔向南陵 到达芜湖。他们焚烧长江南岸后 奔向太平府 进犯江宁镇 侵犯南京,进犯大安德门 到夹冈时 又朝秣陵关进发 从溧水向溧阳、宜兴流动 并洗劫了溧阳和宜兴,越过武进 抵达无锡 驻扎在惠山,最后在浒墅的杨林桥才被剿灭。一股六七人的倭寇,劫掠几千里 杀戮杀伤近四千人 时间长达三个月。这次一下子两万多倭寇突然登陆,一时间东南沿海风声鹤唳,朝廷上下一遍惊慌。但戚继光却胸有成竹,巴不得早倭寇早日前来,好检验一下自己训练的军队和发明的鸳鸯阵的威力。于是戚继光只派少量人马驻守各关隘,带领着自己的3000戚家军直奔倭寇登陆的宁海而去。

戚家军在宁海与一千倭寇相偶,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发明的“鸳鸯阵”阵第一次闪亮登场。

“鸳鸯阵”由十一人组成,队长站在队伍最前的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队长身后是一对一手持盾牌,一手持标枪的攻防兼备的盾牌手,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进攻远处之敌。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一对“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在竹杆上扎满铁枝和倒刺,以勾住敌人兵器,使其发挥不了作用。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精通戚家枪,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近前的敌人,就用长矛前刺,戚家枪对付。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2)

简单说来,鸳鸯阵攻防兼备,十一个人相互配合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必杀阵。鸳鸯阵对敌,远的用投枪招呼,近的用长矛乱戳,贴身的就用短刀划拉,还有“狼筅”勾住倭刀以削减其威力,盾牌护住阵前后排,虽然倭寇彪悍凶残,倭刀锋利坚韧,刀法诡谲阴狠,然而面对戚家军的“鸳鸯阵”,小鬼子的所有阴谋诡计都是枉然。

倭寇们遇到的明军从来多是豆腐兵,一触即溃,但这次一接战就被杀了个人仰马翻。倭寇们是第一次遇到鸳鸯阵,根本还不知利害,于是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躲过了标枪的继续冲,又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鸿运高照到现还没死的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就算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被捅,捅不死,气也气死了。四十分钟,仅仅用了四十分钟,倭寇就被斩首三百,戚家军无一伤亡。这个战绩,这个效果,就连戚继光自己也没有料到。倭寇们知道什么怕了,回身逃窜。

正在此时,飞马来报,新河方向发现倭寇。

新河是卫所,但此时守备空虚,戚家军家属多在新河,一时人心不稳。戚断光当机立断,分兵一半急驰新河救援,自己带领剩下的一半继续追歼逃敌。

剩下的倭寇逃到了雁门岭。今日之雁门岭非昔日之雁门岭,戚继光将剩下的七百倭寇尽数歼灭,一雪二败龙山所在此地的耻辱。

新河多亏有戚继光夫人,打开军械所分发武器,城头遍插旌旗,带领戚家军家属妇孺身着军服手持刀枪林立墙头,不断擂鼓呐喊,犯新河的倭寇共一千,见状不敢妄动,犹豫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决心攻城这际,援兵正好赶到,于是一千倭寇命归黄泉。

戚继光在宁海接新河战报知倭寇也只一千,正纳闷倭寇主力要偷袭何处。傍晚探马来报,四千倭寇正向台州奔去。于是戚继光急令手下的一千一百人立即出发,饿着肚子驰援台州。戚家军一夜急行一百一十里,第二天早上赶到台州城下,倭寇离台州城只有三四里地了。戚继光下令立即迎敌,灭此朝食。两军在距台州两里的花街相遇。这些个倭寇,弄得我们的戚家军一夜没睡,还赶了110里路,还两顿饭没吃,那个怒气,就不用说了。1500戚家军花街对阵4000日本武士浪人,耗时80分钟,倭寇被斩首308颗,杀死一千多,剩下的被逼进瓜陵江淹死无数,戚家军则有陈文清等3人阵亡。

接下来戚家军又在上峰岭伏击了从圻头赶往台州的倭寇 斩首300多。

台州大捷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4月26日开始,到5月25日结束,一月之间,戚家军一战宁海,二战雁门岭,三战新河,四战花街,五战上峰岭,六战洋坑,七战长昂洋,八战沙镬洋,九战仰月沙,十战悬山,十一战小藤岭,十二战大藤岭,十三战长沙,平均两天一战,十三战十三捷, 阵亡20人,歼敌5500余,创造出1∶275的战损比神话。从此以后,倭寇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逢戚必死”。

浙东的倭寇被扫平,戚家军又到福建平倭。福建的倭寇在十分猖獗。从温州方向来的倭寇 会合福宁、连江的众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 会合福清 长乐诸路倭寇攻陷玄钟所 延及龙岩、松溪、大旧、古田、莆田等地。宁德屡次被倭寇攻破,福建因此连续告急。福建倭寇主要聚集在横屿 牛田和兴化。横屿岛四面皆为水路险隘,三千日本武土浪人加上一千多汉奸在此安下大营,明军数次攻上岛屿皆全军覆没,所以横屿岛也被明军称之为“夺命岛”。牛田一带则聚集倭寇数万,扎营六十座,延绵三十里,倭寇头目驻扎于兴化。

这时戚家军已扩充为6000人,到了福建首先进攻横屿岛。冲锋的士卒每人持草一捆 待退潮时一路填平烂泥壕沟前进,艰难跋涉两个小时才接近横屿岛,倭寇以为又有明军送死来了,不想才三个鸳鸯小队仅33个人一上岸便大败滩头倭寇,后继部队疯涌而上,戚家军奋起神威,斩倭寇首级2600颗,解救百姓3700人,又乘胜追至福田一带的福清破敌,半夜时分抵达倭寇屯聚之地 连续破营六十座 杀死一千多人,数万倭寇作鸟兽散。黎明入兴化城 大家才知道戚家军到 酒肉慰劳不断。戚继光于是回师。抵达福清时 正遇倭寇从东营澳登陆 再毙倭寇二百人。配合其他明军的打击,横行福建的倭寇被一举荡平,倭寇在福建几乎绝迹。

然而就是在福建平倭的林墩之战中,戚家军受到了建军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最大损失。

戚家军横扫福田倭寇六十座大营,追击到兴化,兴化的四千倭寇闻讯逃到兴化城东南方向的林墩,这四千倭寇全是日本浪人和武士,欲依托林墩水网密布,沟渠纵横的地势负隅顽抗。戚继光还在追击途中就已经布置好歼灭林墩这敌的计划,为了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一到兴化主分兵两路夜袭林墩。一千戚家军林墩北面进攻,戚继光本人带领主力从南面大路进击。但是给南路戚家军带路的是一个汉奸,把戚家军带入小路,东绕西转来到一个叫“小桥”边的森林里,鸳鸯阵施展不开。小桥只能迎面一人通过,对面才是倭寇大本营。戚继光一见事情不妙,但北路已经打响,只得下令冲锋。一哨(一个小队)36人冲上小桥,1小时不到全部阵亡,二哨36人接着冲上不到20分钟又死伤大半。戚继光急红了眼,手执长枪冲到最前面,杀得浑身是血,众将士奋勇争先,一场恶战终于拿下小桥。攻过小桥,戚继光命令痛下杀手,从半夜到第二天正午,四千倭寇尽数被歼灭,其中斩首2023级。有六七百倭寇逃到一个瓦窑,将士们早已杀红了眼,首级都不要(明军以首级论赏银),一把火将其烧为灰烬。然而戚家军即付出了成军以来的最大伤亡,仅阵亡人数就达到90人。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3)

戚家军成军以来,什么时候打过这种窝囊仗?从来就是一个时辰解决战斗,杀敌成百上千自损几个而已。戚继光痛切心肺,第二天亲着素服,亲撰祭词,带着众将领来到林墩小桥祭祀。戚继光一到小桥就翻身下马,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伏地放声大哭,众将士无不落泪。一回到兴化城,戚继光便大病一场。估计是在林墩恶战中戚继光身上负伤,更气恼自己精心训练的忠贞战士不是死于与敌人的硬碰硬的对决之中,而是死于汉奸向导之手。

戚家军这样的损失,以前没有过,以后也再也没有过。

史诗级冷兵器真实战斗:难以逾越的高峰(4)

倭寇被扫平,戚家军被调到北边防蒙古铁骑,被任命为总兵官 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早在嘉靖29年(公元1550年),戚继光到京城考武状元,正遇庚戌之变,蒙古大军围城北京,考试被迫取消,所有武秀才都被派去守城。为应试武状元的文化考试,戚继光正在写一篇叫《备安达[1]册》的论文。由于文章写得太好太及时,在当北京的参考举子中间广为传抄中被兵部主事发现。兵部主事立即向朝廷举荐了戚继光,并紧急走赶抄广为散发,戚继光也因为这篇文章被破格任命为京城九门提督的总旗牌官。现在戚继光回到北疆驻防,针对北疆作战环境和蒙古铁骑的作战特点,设立一支结合车营、火器营、步兵和骑兵的多兵种联合部队,守时无懈可击,攻时战无不胜。这次部队只有8000人。每一辆车用四人推拉 战时结为方阵 骑兵步军居中。又制作拒马器阻遏敌人骑兵的冲击。敌寇来到 先放火器 接近则由步兵持拒马器排列向前 兼用长枪、狼筅。敌寇逃跑 则以骑兵追杀。这支部队只作战了两次,“不但在戚继光驻防的十七年中蓟门一安危安然无恙,继任者 随其成法 数十年间也太平无事。”[2]继任者便使得线获得了长达几十年的安定。

这两战一是针对董呼哩部落,戚家军8千全歼董呼哩3万铁骑,董呼哩一人只身脱逃。第二战是针对长秃部落,戚家军8千全歼长秃部落五万铁骑,长秃被活捉。从此蒙古人转向辽东,再也不敢在蓟门一线生事。戚继光无仗可打,闲得慌,动辄调动十万大军在长城上进进出出,分两队自己跟自己玩,还邀请蒙古部落首领来观摩;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演习吧。

注:此文根据《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和《明史》相关内容写成

[1] 北方蒙古族后裔

[2] 《明史·戚继光传》

本文作者 :亿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