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一个无聊而残忍的问题

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一个无聊而残忍的问题让脑洞里长点草,“尽力地去做荒谬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大众热点其实也是圈子里的文化,只是圈子大小的问题。人们需要在这种聚集体中找到表达情绪的位置,小圈文化的生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更为人熟知的可能还有@今天是周五么,周五君从今年4月14号起,孜孜不倦地发了189条“今天是周五或不是周五”的微博,追随周五君的8万多粉丝,嘴上说着无聊无聊,脸上却在跟着笑。其实,这些账号背后多是普通的个人,并没有太多刻意的设计,到底是什么击中了粉丝的心呢?在这些账号的评论区里,不时能看到粉丝文不切题地聊着自己的生活,或相互之间搭讪吐槽。

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一个无聊而残忍的问题(1)

对,今天不是周五。

但不影响偶尔“无聊”。微博上有些“无聊号”,你可能也是他们的粉丝。

所谓“无聊号”,这里指的是那些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无聊得拍大腿,但粉丝量却上万甚至几十万的账号。

比如2011年出现的@古城钟楼 ,每隔一个时辰报时一次,几乎从头“铛”到尾,丑时铛一声,寅时铛三声,以此类推。曾有人称之为“微博报时的行为艺术”,正所谓段子手打不过报时机,别笑,人家现在有48万粉丝呢。

更为人熟知的可能还有@今天是周五么,周五君从今年4月14号起,孜孜不倦地发了189条“今天是周五或不是周五”的微博,追随周五君的8万多粉丝,嘴上说着无聊无聊,脸上却在跟着笑。

其实,这些账号背后多是普通的个人,并没有太多刻意的设计,到底是什么击中了粉丝的心呢?

在这些账号的评论区里,不时能看到粉丝文不切题地聊着自己的生活,或相互之间搭讪吐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大众热点其实也是圈子里的文化,只是圈子大小的问题。人们需要在这种聚集体中找到表达情绪的位置,小圈文化的生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

让脑洞里长点草,“尽力地去做荒谬的事”

@古城钟楼 如今每发一条微博,依然有粉丝在评论里排排站、抢沙发。相比最初“哈哈”式与质疑式的评论,留下来的粉丝对待这些账号的态度却愈发走心,有粉丝说,“刚开始我也跟着笑,可是看铛铛君坚持了这么久,觉得真难得”,也有粉丝在评论里道早晚安,互相像是熟悉的朋友。

曾有人用“浮躁中坚守着的宁静”来评价@古城钟楼,这种坚持“无聊”的极简主义表达,反而让粉丝看到了一种真诚的幽默感。去掉所有的修饰,人们还是更喜欢简单而又细水长流的东西。基于这样的好感,@今天是周五么 现在也会穿插小广告,但粉丝似乎并不反感。

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今天 发微博了吗”,能搜到四五百个账号,但至今微博数还是个位的,有大概186个(别怀疑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只是无聊)。由此可见,这种形式如今已不算新鲜,但为什么吸引粉丝,主要是因为在无聊的基础上,能做到坚持无聊。

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一个无聊而残忍的问题(2)

如图是谢德庆的行为表演作品,他每隔1小时在自己工作室里打卡一次,一天24次,不间断地持续了365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做法其实也是为“无聊”正名,提醒人们推翻固有的思路,允许脑洞里长点杂草。若不是每个时代都有无所事事的青年人,现代城墙上又怎么会有众多的涂鸦。

“无聊”像是给了我们一个精神漫游的小切口,用一种百无聊赖的破坏来建设全新的精神花园。亦或许,有些内容让你感到荒谬,但正如谢德庆说:“就像西西弗斯一直在推石头上山,石头滚下來他又推上去,有时候你对抗命运的方式,就是尽力地去做荒谬的事情。”

而回归新媒体运营角度,这些账号对用户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观察也值得参考。

群体的无聊带来“无聊”的胜利

社交网络大众化之后,一切都变得碎片化。有人用“粉尘化”来形容现在的社交环境,其实很贴切。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又无暇逐一翻看,与很多信息接触的时间,也就只有毫秒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内容生产者们挖空了心思去做“更有趣”的内容,来吸引粉丝的眼球。标题党肆意横行,段子手层出不穷,但兴奋点过多往往令人疲倦,甚至感到无聊,从而重新回到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曾有人写过一篇论文,专门研究这种网络上的无聊,还提出了“网络群体无聊”一词,就讲丰富的网络生活里有一些精神空虚的网民。

无聊的时候自然会寻求消解的出口。当有趣不再有趣,反其道而行之的无聊反而变得有趣了起来。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种猎奇心理,受众的目光总容易聚集在一些没有看到过的事物上。

你可能很难想象,有时会有上万人一同转发一条“今天不是周五”的微博。有意思的是,这个微博出现后,很快就出现了一批相似的账号跟风玩队形,从@今天是周一么 到@今天是周日么 一应俱全,还有@昨天是周五么 、@后天是周六么 上前冒泡,无聊与无聊相互抱团。

无聊之余更有甚者,微博上有个叫@王菲今天发微博了吗今天配图了吗 的账号,每天紧跟转发@王菲今天发微博了吗 的微博,关注其每条微博有没有配图,每条转发都写明“有”或“没有”,真是不服都不行。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群体性的无聊,造就了这些“无聊”本身的胜利。

换个阵地玩?可能没法复制

换个角度看,周五君此前在twitter上看到的账号“Is It Friday Yet?”,并没有取得太多关注,已早早停更。若是把这套方法搬到微信上,怕是也会关注寥寥。

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一个无聊而残忍的问题(3)

@今天是周五么 与“Is It Friday Yet?”。

究其原因,都与平台自身的属性有关。Twitter的转发机制与微博不同,twitter原生只支持一级转发,被哪些人收藏转发、收到多少评论以及评论的内容,都只能看到一部分,与微博排队转发的阵势相差甚远,不利于情绪的感染和扩散。

相较“Is It Friday Yet?”,周五君的胜利还在于对配图的运用,这种配图表情一向深受网民喜爱,微博上还有一批专门做表情的账号,比如拥有39万粉丝的@表情社 。

对比微信我们或许感受更深,微博推送可以做到量多且随时,不受单向传播和闭环的束缚,关注成本也低得多,粉丝不必因每天推送的小红点深感压力,偶尔刷到的信息,很快会被其他信息淹没,一则零散的信息若是能让粉丝短暂停留,或许就能算是有效的传播。换成微信公众号的话,毕竟没几个人能忍“一天12铛”的推送,更何况取消关注的操作也挺费神。

说到这里,设想有一天铛铛君换个地方报时,周五君换个阵地玩耍,王菲的铁粉换个月台遥望天后,粉丝还真不一定相爱相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