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农村交公粮:我在农村生活时
七十年代的农村交公粮:我在农村生活时当时天热,人多,车多,排不上号,一家一辆地排车,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交不上,然后我回家去帮父亲拿了被子,晚上就铺在车子旁边,等着入库。我也曾经跟着父母去交过两次公粮。我们公社一共有两个粮站,一个在孙桁,一个在卜集。去孙桁交时,我在后边给父亲推着车子,我记得大约交了十一二袋子,满满的一地排车。那几乎是我们家所有收成的一半多。还有很多评论都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个说:今天还记忆犹新,那时才十几岁,父母双目失明,跟着父母去,又抱不动,好长的队伍,站一天,还有人回家去拿被子。有个北大教授说:农民就是一生蛮力,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只有彻底消灭农民,国家才能富强。我估计他们家三代都是喝西北长大的。没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粮食来,他要靠什么来成为“教授”?他没有经历过背朝黄土面朝天,挥汗如雨的劳作生活,更不知道什么叫公交粮。交公粮,就是农民将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这一制度在中国至少维持了两千三百多
文:古岸云沙
图:来自网络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那是1983年农村交公粮的现场实拍。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瞬间被击中了,因为我曾在农村生活很多年,眼前的场景,好像犹如昨天一般。
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视频下面竟然有四千多条评论。其中最热门的一个评论是:年轻时交公粮为啥老了没退休金?
还有很多评论都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个说:今天还记忆犹新,那时才十几岁,父母双目失明,跟着父母去,又抱不动,好长的队伍,站一天,还有人回家去拿被子。
有个北大教授说:农民就是一生蛮力,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只有彻底消灭农民,国家才能富强。我估计他们家三代都是喝西北长大的。没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粮食来,他要靠什么来成为“教授”?他没有经历过背朝黄土面朝天,挥汗如雨的劳作生活,更不知道什么叫公交粮。
交公粮,就是农民将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这一制度在中国至少维持了两千三百多年,从秦孝公开始,被称为“皇粮国税”,一直到2000年国家实行试点改革农村税费,才开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我也曾经跟着父母去交过两次公粮。我们公社一共有两个粮站,一个在孙桁,一个在卜集。去孙桁交时,我在后边给父亲推着车子,我记得大约交了十一二袋子,满满的一地排车。那几乎是我们家所有收成的一半多。
当时天热,人多,车多,排不上号,一家一辆地排车,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交不上,然后我回家去帮父亲拿了被子,晚上就铺在车子旁边,等着入库。
我还记得第二天往粮库里推麦子时,那隐隐的心疼,到今天还记忆犹新,粮所的人用一根铁钎子往麦袋子上扎,感觉就像扎在自己心上一样,干湿度合格才能入库。
入库口有一个长长的坡道,过完秤,一袋袋的粮食要自己爬过坡道,扛进库里去,然后倒掉,就像鱼儿入了大海一样,一撒手,再也找不到哪一粒粮食是自家辛苦种下的了。
第二年去卜集交公粮,刚收的麦子,晒得天数不够,水分不达标,只好摊在粮库院子里的水泥地上继续晒。好在有个沾亲带故的老亲在卜集粮所做饭,我父亲没有留下看守,他帮忙给照应着,大约晒了两天才交上。
每一年麦收,对我们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性的重生,我父亲身体不好,大娘大爷年纪大了,两家二十多亩地,一块地一块地收割,总要从比别人家早下镰,却比别人晚半个月才能收到囤里。
有一年麦收下连阴雨,一连好多天不晴天,无论是收割的麦子还是没有收割的都发芽,每天一停雨点,就要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地里奔走,把摞在地里的麦个子翻一个个,晾一晾,也许等不到你去下一块地,雨又落下来了。
那些已经收割进场的麦子垛在那里,盖了草垫子,垛芯子里发了霉,几乎要捂出浓烟来。那可真是一场让人绝望的雨。
每次从地里往家场院子里运送麦子,上个坡道,我们全家都要齐上阵,才能推上去。那时候,我特别恨下雨天,也特别恨所有的有高坡的土路。天旱或者涝,都是农民的灾难,因为我们是看天吃饭的。
我们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孩子多,饭量大,每年交完公粮之后,粮食都不够吃的。
我父亲每一年麦收都要大病一场。对我来说,交公粮如同割肉一般的疼痛。
交公粮,可以说是我在农村生活时最难忘的岁月。也许正是曾经的农村经历,尽管如今我已离开了农村多年,我的一些亲戚朋友还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我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任何有关农村的信息,都会使我想起他们。我的心依然和他们连接在一起。
那时候我们常常讲,十三亿中国人有八亿是农民,所有人吃的粮食都是八亿农民无偿的奉献,你怎么好意思说农民没有做贡献?
不纳粮之后,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也多了,不用守着那二亩薄地靠天吃饭了,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里打工,挣钱,然后留在城市里。
如今的农村就像一个空壳子一样,年轻人出去了,留下老人寂寞地过着留守的生活。儿女们条件好,还可以让老人吃得好一点,如果条件不好,老人就要比一般人多受苦了。
他们劳动了一辈子,落下一身的病,又有哪一个“砖家”考虑过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如今他们都已风烛残年,没有了挣钱的能力,每个月不过一百块钱左右的所谓“老年钱”,也只够吃馒头和咸菜的。
民以食为天。农民最后的依托是土地,尽管那一点点土地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尊严。填饱肚子,这是他们生存的最低满足,这种满足经不起任何细微的冲击和敲打。他们吃得苦最多,受得罪最大,而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最低,此境遇常令人耿耿于怀。
看到很多人评论说:为什么不给那些交过公粮的农民发工资?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他们也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理应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