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祖儿出生的第二年,明神宗由于国本之争而对大臣极为不满,遂以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东林党开始兴起,朝中党争加剧,时局愈发崩坏。徐有勉、王孺人夫妇对这个晚来的次子格外珍视,取名为徐宏祖(霞客是他别号,字振之),小名祖儿。这句话具不具备普遍性,具体到每个个体是否都如此,我不敢乱下结论。但我想,这句话恰恰就是对徐霞客整个人生较为贴切的描述。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呱呱坠地,迫不及待地看了这个世界第一眼。如果他生下来就会说话,看到老父亲徐有勉的第一句可能是:“感谢老爹!不辞辛劳,老当益壮,生下我这个二儿子。”此时,他大哥徐弘祚已经二十一岁。

文|二十四桥LL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1)

每个人眼中的成功都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成功”似乎不具有普遍性的定义。

但当具体到某个个体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能轻易评判他人是否成功。比如一个富翁是成功的、一位出过畅销书的作家是成功的、一个获得权威奖项的演员是成功的……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徐霞客表达了成功的一种诠释:“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这句话具不具备普遍性,具体到每个个体是否都如此,我不敢乱下结论。但我想,这句话恰恰就是对徐霞客整个人生较为贴切的描述。

一、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呱呱坠地,迫不及待地看了这个世界第一眼。如果他生下来就会说话,看到老父亲徐有勉的第一句可能是:“感谢老爹!不辞辛劳,老当益壮,生下我这个二儿子。”

此时,他大哥徐弘祚已经二十一岁。

徐有勉、王孺人夫妇对这个晚来的次子格外珍视,取名为徐宏祖(霞客是他别号,字振之),小名祖儿。

祖儿出生的第二年,明神宗由于国本之争而对大臣极为不满,遂以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东林党开始兴起,朝中党争加剧,时局愈发崩坏。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2)

不过这一切与处江湖之远的徐家无关,他们仍在过着自己的日子,小祖儿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时不时地被先生打手板。老母亲王孺人比较护犊子,看到儿子被打了几次手板后,一番据理力争之下,使得先生主动请辞。

祖儿由此迎来了第二位先生,也是这位人称季先生的塾师,启蒙了小祖儿心中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有一天,季先生在讲读《山海经》的时候,徐霞客对书中所描述的外地仙山向往不已,就问先生这里有没有仙山,山上有没有神仙。就像罗大佑在《童年》这首歌里唱道: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或许,这正是少年心中的浪漫。

这一年,徐霞客与季先生的儿子季梦良有了第一次交集。

这一年,徐霞客心中埋下了日后行走天地间,赤足量山河的浪漫人生的种子。

二、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徐霞客游历山水的人生在旁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这在徐家却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徐家祖上是有“前科”的。

徐霞客高祖名为徐经,乃江阴巨富。有一年上京赶考,偶遇唐伯虎,两人很快成了至交好友。

怎么个好法呢?据说徐经考试时作弊,唐伯虎也因此受到牵连,两人不仅没考上进士,连举人都没了。有难同当,两人这份友情“实锤”无疑。

至于唐伯虎心里有没有怨言,那就另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之后唐寅作了一首很有名的诗——《桃花庵歌》。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至于徐经,在这次事件之后对科举制度非常不满,认为它坑害了自己,不,是坑害了无数人。老友唐伯虎不就被坑了么?所以决心教育自己的子孙,要跟它决裂,什么玩意儿,我们徐家人不伺候了,拜拜了您呐!

有这样一个祖先,徐家的画风变得与时代迥然不同,他们虽然还念书写字,但对于科举却毫不在乎。就拿徐霞客父亲徐有勉来说,也经常往来苏杭之间,游山玩水,好不自在。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3)

若说季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徐霞客心里埋下了一颗“志在四方”的种子,那么,迥然于时代的家风便是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的土壤。

简单来说,塾师与家庭教育两相结合的化学反应,塑造了徐霞客区别于晚明读书人的独特人格,而这样的人格在当时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三、

从史料记载来看,对徐霞客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有一人,即著名江阴诗人许学夷。

十五岁那年,徐霞客参加县考,不料名落孙山。心情郁闷之下,来到城北眺望长江。这一望,就望出个岳父来。

其时,许学夷看到徐霞客郁郁寡欢,便上前来与之交谈。这次交谈不亚于幼年时季先生对他的影响,心中那踏遍三山五岳、穷江河之渊源、寻山脉之经络的豪情壮志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理想有一个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多长时间则因人而异。许学夷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个过程,使得徐霞客心中那颗早已发芽的种子迅速开花,并结出了一颗青涩的果子。

许、徐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越相处许学夷对少年徐霞客就越满意,开始想着要把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于是便要将爱女许心慈许配给徐霞客。许学夷的意思大概就是:你很不错,做我的儿子吧!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4)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有勉临终时对徐霞客说,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不必挤进污浊的官场。

在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徐霞客正式迎娶许心慈为妻。也是在这个时期,深知儿子理想的王孺人给了他一顶远游冠,并让他出去散散心。

父亲的临终叮嘱,母亲的开明,对徐霞客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支持。于是相约岳父许学夷,同游太湖、苏州、无锡等地。这也是他出游的开端。

四、

徐家祖上虽然是江阴巨富,但传到徐霞客祖父时已经家道中落。也就是说,传到徐霞客时,徐家并不太富有,只能算是小有资产的家族。

不过徐霞客出游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他出行并非香车宝马,大抵用双脚走路,带上一个、二个家仆,挑着行李便出发了。

从现有的资料看,徐霞客在游历时最花钱的地方应该是在请导游方面。因为他要去的地方往往是连当地人都不敢去的险地,但自己又不认识路,那怎么办?只有高价请人带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5)

翻阅徐霞客的整个人生,他的游历生活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之前,也就是他28岁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他主要研读前人的典籍,主要是地理文化方面。同时,凭着个人兴趣游览了太湖、泰山等名胜,没有留下游记。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同岳父许学夷一起出游。

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跟着前人足迹游览山水的文人骚客,心里不一定有思考典籍对各地山川大河的描述是否正确的想法。但可以大胆的说,这一阶段的出游肯定对他日后的理想有着关键性的塑造作用。

第二阶段,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历时二十年。期间,徐霞客游览了浙、闽,以及黄山、嵩山、华山等诸多名山。不过这个时候他留下的游记也没有多少,只占到全书的十分之一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其母王孺人于天启五年(1625年)逝世。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6)

崇祯九年(1936年)。此时,徐霞客双亲早已不在,两个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再加上自己已到知命之年,早就构想好的“万里遐征”计划不能再拖了,再拖估计只能带入土里。

于是他准备了一应行李,由顾行、王二两个家仆肩挑而行,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万里征途,这也是他游历生活的第三阶段。

这次历时四年的远游很艰难,遇过强人劫匪,王二、顾行两个家仆先后逃走,一直陪同的好友静闻和尚也死在途中。不过这些困难没能阻止徐霞客的脚步,他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地的大山巨川,留下九卷游记。一直到身患重病难以独自走路,加上挂念妻儿,他才请求当地土司木增派人送自己回家。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时年56岁的徐霞客于家中病逝。临终前,他将所有的旅行日记交由少年时的好友季梦良编辑整理。后者不负重托,用了两年时间整理出《徐霞客游记》。

我想,当季梦良将整理好的游记放在徐霞客墓前时,那年墓前的秋风定是开心的,因为它正翻阅着徐霞客的大半个人生,领略着大好河山的秀美。

写在最后

生而行者徐霞客,徐霞客行走天地间(7)

中国历史上喜欢远游的古人有不少,著名的有李白、玄奘、徐霞客等人,他们的游历地图甚至比许多现代人都要广阔,看的风景也比许多人要多。

这些行走在天地间的前人,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李白的浪漫至死,寻仙问道;玄奘的一心向佛,弘扬佛法;徐霞客的“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人生,而这种生活方式至今都被后人无限向往着。

反观现在,大多数人为了房子、车子而活。工作的忙碌是为了赚钱还房贷、还车贷,或者是为即将到来的房贷、车贷而准备着。换句话说,在如今很多人眼里,拥有一套房子、一部车子已经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敢说这种活法是对是错。但为自己活一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应该是比前一种活法要更有意义的事。

参考资料:朱千华《徐霞客》(中华传奇人物故事汇)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二十四桥LL”

—end—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