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还有一种秦地文化的依存为秦岭碑刻。它是指现存秦岭腹地、秦岭南北麓及西秦岭山体蔓延部分的碑刻。秦岭碑刻设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宿、宗教、人物等,佛教方面有《是黑奴造像碑》《智该禅师碑》《唐大福和尚碑》等,道教方面有《仙人魔君之碑》《王重阳书无梦令碑》等,儒教方面有《唐吏部尚书权德舆颂师德教碑》《元成宗加封孔子诏碑》等,民俗方面有先秦“石鼓文”。汉代九市、八街九巷,到唐代西市已是热闹非凡的贸易集市,唐长安集市不如汉代繁华。若论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据开元年间韦述撰九嵕山《两京新记》,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城内街道纵横,规模宏大,瑰丽绝伦,为当时世界著名的名都。城内街道纵横,里坊罗列,历来记载多有异同。核实而论,应该是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当是经过发掘实测,得到了证明。在城内钟鼓楼,大慈恩寺浮屠(即大雁塔)是唐高宗为母亲所建的寺院,后来玄奘法师天竺取经回来再次译经,

若从时间上来确定秦地文化的历史逻辑涵义,上限可追溯到周文化及其原始先民的最初形态,汉唐鼎盛为其文化主体,但却有不能说秦地文化终止于京都地位的丧失及政治经济中心的东迁南移之时。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与印度传入的释家都曾经根植与三秦大地,儒家也是从中原向四方扩散的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可以说秦地是中华主流文化发展、成熟所在地,宋明清时期,诞生于秦地关中的关学文化的兴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标志着三秦上层文化趋于完善以及其后的衰落之势。可见,秦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并且由于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的沉积,从而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至今仍然存活于现代秦人的生活与心理之中,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1)

一、物质遗存

(一)自然地理。

某一地域的传统文化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排列顺序,首先应该是该地域千百年来恒定的山河地理、自然景观。只要是已经形成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如果没有受到强大的地质运动和天灾人为破坏,基本上是会保持原貌的,就地理自然讲,秦岭是秦地一座重要的山脉。“东起商洛、西至汧陇,绵亘千里,经万壑千古不能断绝,盖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分处,古岭南皆为江,岭北皆为河。”秦岭山脉基本上是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水岭;是中国南北文化、中西部文化的聚合点和交汇点;也是地球表面一个幅员辽阔的独特地理单元,不仅生物种类众多,而且在地形地貌上多种多样,南坡群山毗邻,峰峦叠嶂,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地理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南北气候自主峰至河谷具有不同特征。秦岭以南,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北部反之。终南山是秦岭在关中平原地带的称谓,在唐代是文人骚客隐居的地方,很多文人通过在终南山中修行的权贵引见,从而获得重用,因此,有“终南捷径”之说。终南山山中寺院道观遍布,文化意味浓郁。华山和太白山分别被秦地文人戏称为男人山和女人山。前者名列五岳之一,名曰西岳,有“华岳西山第一景”赞誉,以雄起阔大为美。太白山,去天三百,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奇观。在宝鸡境内的陈苍山,传说山上有神鸡,民间流传的雄者王,得雌者霸。今咸阳的礼泉有九嵕山,还有西安临潼的骊山。

关中在古时候,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森林植被茂盛,因此,成为谋求王霸之业者争夺之地。《战国策》里苏秦曾向秦惠王献连横之计时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秦末汉初,张良也曾想刘邦建议建都关中,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绕,北有胡苑之利,阻以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这些在齐鲁吴越等地所不具备的土的气息,泥的滋味决定了此地域不是彼地域,也因此形成了民众特有的个性和气质。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2)

(二)人文景观

一个地域历史越久远,人文景观沉淀就越丰富。从“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植五谷,地重,重为邪。”历经十三个王朝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栉比鳞次。平原上随处可见的皇陵宫阙,黄帝陵、始皇陵、云陵,唐十八帝王陵,王公大臣,公主嫔妃的陪葬墓遍布。遗留下的宫室亭台满目皆是。讲人文景观,西安城自然是重中之重。这座古称为长安的地域,作为国度,历经了1077年,因此历史悠久,不仅使这座城市成为文化的象征,而且城内的古代建筑也具有文化的隐喻。任何一座历史遗迹如果超过百年,它本身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遗存,而是地域传统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在先秦时期,《禹贡》《山海经·山经》《诗经》《周礼》《国语》就记载了有关秦地的山川、水道、土壤、周围居住的少数名族等地理特点,然而正式将这座城市命名为长安确实在西汉年间。汉高祖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定都关中长安,意使后代子孙能够长治久安。经隋代,隋文帝建成了大兴城,大唐王朝则在大兴旧址上修葺完善,致使长安在公元八、九世纪成为一座蔚为壮观的国际大都市,万国朝拜的地域,也因此,赢得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声誉。

汉代九市、八街九巷,到唐代西市已是热闹非凡的贸易集市,唐长安集市不如汉代繁华。若论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据开元年间韦述撰九嵕山《两京新记》,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城内街道纵横,规模宏大,瑰丽绝伦,为当时世界著名的名都。城内街道纵横,里坊罗列,历来记载多有异同。核实而论,应该是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当是经过发掘实测,得到了证明。在城内钟鼓楼,大慈恩寺浮屠(即大雁塔)是唐高宗为母亲所建的寺院,后来玄奘法师天竺取经回来再次译经,今天这几处已经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还有许多著名的寺院,比如: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从北向南第五坊靖善寺、永阳坊的大庄严寺,第一街第二坊开化坊的大荐福寺,晋昌坊的大慈恩寺,长乐坊的大安国寺,朱雀门街东第三街西南隅有玄真观,朱雀门街第三街东南隅为金仙玉冠观,金仙。玉真是唐睿宗的两位爱女,做了女道士之后,修建的道观,富丽堂皇。郊外扶风的法门寺是曾经六迎佛骨的著名寺院。在唐代新开辟的人文景观是城南曲江一带,以曲江池为中心,由杏园、芙蓉园、慈恩寺、乐游原、青龙寺的多个景点组成了大型的园林文化区,新科进士在曲江可以进行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月登阁打球等活动,因此,这里便成为盛唐长安的文脉,形成了特有的盛唐都市文化。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3)

还有一种秦地文化的依存为秦岭碑刻。它是指现存秦岭腹地、秦岭南北麓及西秦岭山体蔓延部分的碑刻。秦岭碑刻设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宿、宗教、人物等,佛教方面有《是黑奴造像碑》《智该禅师碑》《唐大福和尚碑》等,道教方面有《仙人魔君之碑》《王重阳书无梦令碑》等,儒教方面有《唐吏部尚书权德舆颂师德教碑》《元成宗加封孔子诏碑》等,民俗方面有先秦“石鼓文”。

二、礼乐制度、关学思想

(一)礼制

地域传统文化的第二层是这个地域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在秦地。关中是核心地区,陕南、陕北则处于边缘,关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有利于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以及哲学思想。在关中形成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周时的礼制,哲学思想是北宋时期张载开创的关学。前者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制度,后者则一直没有走出关中,成为地域色彩浓郁的哲学学派。西安说周礼。周之文化,以礼为根本,集前人之大成,开后世之政教。礼分为冠、昏、丧、祭、射、乡、朝、聘。男子二十而行冠礼。既冠者玄冠,玄冠以见君,并谒乡大夫、乡先生,以示其成人。昏,即是今天的婚礼。周之婚礼,先使媒氏通言,女家许之,乃使入纳彩,继之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诸礼。丧为丧礼,即丧,停尸于床,小殓在室,大殓在祚,迁柩、迁祖,大遣皆行大礼。射有三射,大射、燕射及宾射。乡为乡饮之礼,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人为宾介。朝礼为周之朝仪之礼,聘则为聘用之礼。这些礼仪主要目的是使人除去公私之生活上放纵粗野之行动,是肉体与道德具有一定不变的性格,也只有经过这样的文明教化,才有利于政府统治。

(二)关学

北宋年间,张载在关中创立宋代推理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关学。关学在关中延续近千年,对关中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影响深远,其核心精神是重礼贵教,尤重复兴三代之礼。张子亲自耕井田,推演儒家礼仪,张载亲炙底子蓝田三吕制定了《吕氏乡约》和《乡仪》,将原始儒家的礼仪在乡间推演。至明季,关学鸿儒吕柟、秦关都推演过《乡约》。冯从吾在长安开设关中书院讲习关学,清时的李二曲精通关学典籍,成为轰动朝野的理学家。清末三原贺复斋设帐授徒,门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朝鲜。贺复斋的学生牛兆濂是民国时期影响极大的末代关学大儒,在蓝田推演《乡约》,著书立说,声名远播。关学赋予关中人质朴、务实个性,学以致用思想,致使他们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主张恢复古代的礼仪制度,为现实服务,反对空谈。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4)

三、民间宗教信仰

由于地理环境上陕西是三分天下的状态,因而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均域就民间宗教信仰上讲,各有所偏重。关中是十三个王朝建都所在地,官方文化兴盛,儒、道、佛信仰皆存在,且民间宗教信仰非常普遍。在关中形成以山脉为中心的圈状宗教信仰地带,分别是以华山为中心,形成道教;以太白山为中心,形成太白信仰,南五台信奉观音,太乙山形成太乙真人信仰圈,蓝田境内拥有武真大帝信仰圈。另外,在关中家家有祭坛,或供奉观音,或供奉关公,村村有寺庙,承担着维护社会关系的功能,从家庭幸福、护佑社区,到政府行为,以及在维持社会关系方面都事无巨细。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福祉,还会时常举行一些盛大的民间公祭,以求神灵的庇护。铜川每年二月二时,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药王(孙思邈)洞香火兴盛异常。咸阳有张飞庙,逢每年夏季阴雨连绵,渭河水位上涨时,人们便会抬出张飞庙里的张飞神像去镇水,据说很灵验。而从宋代以降,随着儒学地域化发展,关学通过士绅阶层日渐世俗化。关中大地非常流行的理学世俗化教义《朱子家训》是与家族、伦理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规训着人们的行为。而由于汉代董仲舒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把王朝权力的更替和阴阳五行的运行结合起来。在民间阴阳谶纬非常流行,堪舆活动比较兴盛,还可以通过测字这种占卜术来预测未来。占星术、相面术影响了一大批的关学知识分子,这些士人运用占卜知识为老百姓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疾苦。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5)

四、戏曲与民歌

在秦地,代表性的地方戏曲是秦腔,陕西人称“桄桄”,主要根据所用的乐器桄桄而得名。秦腔最早起源于西音,吕不韦在《音初》篇说:“段整甲徒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出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殷整甲即是商朝第十一代国君——亶河甲,西河是今天山西大荔地区,在黄河以西,殷人西迁而做的西音,即是秦音。它的特点慷慨激昂、悲壮激越,有强节奏、高音程的特点。由秦音转化为秦腔。中间经由汉代的长安百戏,这是集民间歌舞、杂技、武术、杂要等各类艺术的总称。而秦汉之际,古乐虽已失传,然而乐工犹能记其铿锵鼓舞,“魏得晋乐,不知采用,后平河西,杂以秦声。”河西即为西河,黄河以西,是秦人居住的地域,在魏晋时这种秦乐就已经融入了胡乐。到唐季,秦地音乐夹杂的胡乐更多,最有名的现存唐人秦声剧目是《秦王破阵乐》。这一剧目是歌颂李世民完成唐代大一统功业的,乐调以秦声为主,夹杂有龟兹乐,伴有紧密的锣鼓点,歌声声韵慷慨,气势雄壮。宋金时期北方杂剧广布民间,并且利用迎神赛会的机会,戏曲逐渐发展起来了,山陕一带许多寺庙都建造有戏楼,并成为整个寺庙建筑有机的组成部分。

秦地文化考察:秦地传统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6)

陕南地方戏除去秦腔外,还有汉剧,辛亥革命后亦称“汉剧”,明末清初之际非常流行,主要在陕南的汉水流域流传。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商洛花鼓本为曲牌连缀体南方曲艺,清中叶,随着“下湖人”迁徙而传入商洛,多以自乐形式,逢年过节、求神报赛、红白喜事时搭班演唱。秦地的民歌主要是指陕北的信天游和陕南的民歌。

“传统——代代相传的事物——包括物质实体,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任何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惯例和制度。它可以是建筑物、纪念碑、景物、雕像、绘画、书籍、工具和机器。它涵扩一个特定时期内某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事物,而这一切在其拥有者发现它们之前已经存在。”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秦地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相对稳定且持久的自然生态因素,又有其复杂的历史契机与人文遗存,与融化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民宿风情之中;后者则直接影响到三秦文化的官方文化(如制度、价值观等)的历史沿革及其人文创造内涵。他们或是文字的,或是口头的,但是却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没荏苒存活于现实生活中。

——刘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