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观音寓意跟作用:何为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寓意跟作用:何为水月观音调琴啜茗图《簪花仕女图》卷(传)描写宫廷贵族妇女于春夏之交在庭园嬉游之情景,藏辽宁省博物馆。挥扇仕女图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绢本,设色,描绘宫廷贵妇夏日纳凉、观绣、理妆等生活情景,体态丰腴,运笔细劲古拙,流动多姿,设色浓丽,风格典雅,现藏故宫博物院。簪花仕女图
周昉是中国唐代画家。字仲朗(公元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游于卿相间之贵族。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周昉能获得这个官位与他的哥哥的地位有关,其兄周皓随哥舒翰征吐蕃克石堡城等立有战功。
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亦兼工肖像,尝与韩干同为郭子仪婿赵纵写照,未能定优劣,赵夫人谓“两者皆似,而干画得其状貌,昉画能兼得神气情性。”其绘扑蝶名播中外,画鞍马、鸟兽、草木,时人学之者甚多,程仪、高云、卫宪皆其弟子。好属文,能书。
传世作品画迹有《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72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挥扇仕女图
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绢本,设色,描绘宫廷贵妇夏日纳凉、观绣、理妆等生活情景,体态丰腴,运笔细劲古拙,流动多姿,设色浓丽,风格典雅,现藏故宫博物院。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卷(传)描写宫廷贵族妇女于春夏之交在庭园嬉游之情景,藏辽宁省博物馆。
调琴啜茗图
《调琴啜茗图》卷(传),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从艺活动约在唐大历、贞元间。
敦煌绢画白衣观音
周昉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的重要人物画家。道子善画神鬼,而周昉妙造“水月观音”。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为四家样之一。周昉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画壁画,画就草稿以后,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并纷纷提出意见,有人说好,有人指出缺点,周防虚心倾听,经过了一个月的修改,使公众认为完全满意,而被推许为当时第一。这一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周昉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所具有的美德,而且具体说明了宗教美术是如何和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得到了结合的。
周昉作画是非常认真的,据说创作时不停思考“至于感通梦寐,示现相仪,传诸心匠”。梦中见到了所追求的形象。
《调琴啜茗图》和《纨扇仕女图》过去都被认为是周昉的作品。作品的时代和风格都是和周昉接近的。《调琴啜茗图》表现两个妇女在安静地期待着另一个妇女调弄琴弦准备演奏。图中啜茶的出神的背影和调弄琴弦的细致动作,都被描得很精确而富有表现力。这幅画,通过刹那间的动作姿态,描写出古代贵族妇女在无所事事的单调生活中的悠闲心情。《纨扇仕女图》在这一点上同样也获得成功。开卷处一个贵妇懒散地倚坐着,若有所思的神态也透露出她们生活的寂寞。《纨扇仕女图》全卷凡十三人,表现了官廷日常生活的景象。
《簪花仕女图卷》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成功是在形象及动态的刻划方面。
戏婴图
这些仕女画中最通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的华丽的外表,也通过她们的神态揭示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
周昉作品已遗失者很多,但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大致的内容,例如:游春、烹茶、凭栏、横笛、舞鹤、揽照、吹箫、围棋等各种名目的仕女图。
敦煌藏经洞绢画水月观音图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的前言中提到,周昉在长安圣光寺画了一幅水月观音,他是画水月观音的第一人。那幅画描绘一轮满月将观音团团围住,周围有片竹林。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敦煌榆林窟西夏水月观音壁画
周昉画“水月观音”似是在仕女的身上添上项光、璎珞、净瓶、杨柳枝,并置身于水边岩壑之中,有水、月、竹;游戏坐,得大自在。不经意间在水月观音的一颦一笑里却能看到仕女们的影子,仿佛仕女前世是水月观音下凡来渡劫的。
敦煌藏经洞绢画水月观音图
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
敦煌藏经洞绢画水月观音图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甚至对观音的崇拜胜过佛祖,观音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高丽佛画水月观音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周昉作品在唐代很受朝鲜人的欢迎。至今也还可见各国博物馆中保留有周昉风格的高丽水月观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