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这些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更是知字未提。……而对于,广告的创意从何而来?何人参与审核,违背科学常识都未察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为一封道歉信,妇炎洁再次被“骂”上了热搜。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

纵观道歉全文,充满了“敷衍”。

一没日期,二没公章,

而对于,

广告的创意从何而来?

何人参与审核,违背科学常识都未察觉?

……

这些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更是知字未提。

很显然,这份不痛不痒的道歉信,只是“越描越黑”。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

17日,妇炎洁因广告涉嫌侮辱女性,迅速引爆舆论。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4)

起因是妇炎洁官方旗舰店,上架了一款新产品“玫瑰粉嫩洗液”。

宣称可帮助女性祛除黑色素、提亮嫩肤、消除异味等等。

本来清洁产品打着这种噱头,消费者早已司空见惯。

但没想到,广告中对女性私密处的描写,引发了巨大争议。

首先,它意有所指地将女性私处形容成“黑木耳”。

并大声疾呼:

“洗出粉木耳。”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5)

不怪大众如此敏感,

要知道“黑木耳”这一网络词汇,曾是侮辱女性的代名词。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6)

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女孩,或因为长的漂亮,或因为打扮时尚,就被这样无端羞辱。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7)

更过分的是,妇炎洁这款清洁产品的页面,还特意标注:

还你粉嫩如“处”。

如此过分强调女性贞操,目的何在?

难道不是完璧之身,就不配得到尊重,需要被“补救”?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8)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

是广告渲染根本就不存在的“颜色”焦虑。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9)

妇炎洁将颜色变化的原因,归结成x生活频率高。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0)

但这个说法,外界早就辟谣了。

颜色的问题,只和个人体质有关,与“性生活频率”,毫无关联。

可总有些经销商,为了卖货不断地宣传和利用这个谬误,导致很多人信以为真。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1)

最离谱的就是,妇炎洁还在制造“x行为焦虑”。

煞有其事地分析女性性生活不和谐的原因,还附上了一张不知道来源的“调查报告”。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2)

创意之愚钝、用词之直白、渲染之大胆……真是闻所未闻。

对于妇炎洁这则广告,网友的声音也是出奇一致:毫无底线!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3)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4)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5)

很显然,这次妇炎洁引发了众怒。

作为一个知名女性护理品牌,妇炎洁在营销方面,一直是佼佼者。

那句“洗洗更健康”的广告词简短有力,至今还耳熟能详。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6)

为何这次“翻车”翻地如此彻底?

按理说,像这样大体量的公司,广告的制作、发布全流程必定会经过层层审批。

难道这次整个环节下来,直到上架,都没有人指出问题、及时叫停吗?

我不相信。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7)

相反,我认为妇炎洁这番操作,更像是“傲慢”过了头。

比如女性私处的颜色焦虑,很早就被证明是“伪科学”。

而这部分的知识,在年轻群体中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8)

但妇炎洁依然在“割韭菜”。

“割”的就是那些对这方面缺乏认知的人。

说白了,妇炎洁就是在利用“信息差”:

你了解,自然对我不屑一顾,但你也不是我的“目标用户。”

你不了解,那请听我好好“解释”,一通解释下来,生意不就成了?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事情发生后,妇炎洁官方并未第一时间发言。

只有店铺客服,表示产品已下架,并表达歉意,

“我们公司对此事高度重视,产品已经下架,内部正在彻查……深感抱歉。”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19)

这样的处理态度,让舆论不断发酵。

直到市监局针对妇炎洁问题广告,开展立案调查后,妇炎洁官方才姗姗来迟发布道歉信。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0)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静候调查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通过恶意营销达到目的,并非妇炎洁个例。

天下苦这类的“恶意营销”久矣。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1)

如果你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粉嫩洗液”,就会立即出现一大批相关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销量惊人,广告语更是不堪入目:

“粉到他*”

“让夫妻生活**尽致”

“*到他想亲”

……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2)

点开产品详情,还是熟悉的配方。

甚至,还将之比喻成女人的“第二张脸”,渲染焦虑气氛。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3)

这还没完。

在产品封面中,甚至还出现了淫秽露骨的“买家秀”。

卖家还宣称可以“全程一对一指导使用”。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4)

如此“贴心”的服务,不再少数。

更夸张的是,这些产品的评论区,一大波买家现身说法,纷纷夸赞产品具有“奇效”。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5)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6)

真是大开眼界。

这些发言的买家,究竟是人还是鬼?

为了吹嘘商品,无视科学常识,还真是煞费苦心呢。

除了这些小虾米,一些大公司也搞出过歧视女性的广告。

避孕套品牌杰士邦,曾经在官方旗舰店晒出一组“鲍鱼图”。

并配文:

“如何评价女生真正嫁给了幸福?”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7)

用鲍鱼的形状,来表象女生的生殖器官。

结婚时间越长,裂口越大,越松散......

就先不论这组图所表达的,到底有没有生理常识和科学依据。

是得有怎样的思维,才能把裂口大小和婚后幸福与否划等号?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8)

这样的低级趣味,不仅下流,还很恶心。

每次看到这样的广告,除了愤怒,还很不解。

要知道,这些用品的目标客户都离不开女性。

然而他们的宣传却在侮辱女性,这到底是什么鬼才思路?

我想,在杰士邦事件中,一位博主的评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尤为中肯:

在品牌眼中,自己的潜在客户,可能就是会欣赏这种广告的人。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29)

而所谓的“潜在客户”,就是那些掌权者。

换言之,从妇炎洁到杰士邦,他们以女性x器官为噱头进行营销,

就是为了迎合所谓上流男性,所谓掌权者的“男性凝视”。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0)

“男性凝视”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电影。

由电影评论家Laura Mulvey在一本书中提出。

Laura认为,早期的电影中男性是权利的主导和凝视的主体,而女性则是被凝视的客体。

而“凝视”本身就是带有权力和身份意识的观看行为。

电影《邮差总按两次》就提供了一个“男性凝视”的典型范本。

电影女主Cora Smith出场时,导演运用特写手法。

借助男主的目光,让她慢慢出现在观众眼中。

先从脚开始,再到腿,最后到全身……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1)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2)

让观看者不自觉追随男主,从下至上凝视Cora的身体。

这种刻画极具诱惑与情欲。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3)

而男主所呈现出的“凝视”目光,则充满性欲、且拥有被满足窥探的快感。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4)

可见,“幻想”是男性凝视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这种充满挑逗意味的拍摄手法,已经在日趋成熟的审美体系下被淘汰了,基本只有成人影片中还有它的痕迹。

但利用女性作为主体,迎合男性凝视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一点,在广告界更是被“发扬光大”。

当男性凝视被直接作用于男顾客,商家就会打出这样的噱头:

“买了XX产品, 你就得到了XX女孩。”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5)

后来随着女性成为产品消费主力,男性凝视又开始反作用于女顾客。

以上述妇炎洁广告为例,

如果以“男性凝视”视角,来解释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就是:

买了这个产品, 你就变得像广告中的女孩, 去得到/取悦你的男人……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6)

这是什么奇葩逻辑呢?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会“凝视女性”的,大都是或有钱、或有地位的掌权者。

他们以己度人,认为女性会享受“被凝视的感觉”,甚至会为了更好地“被凝视”,主动迎合。

之前我们也说了,像是妇炎洁这一类的大品牌,是不可能不经过市场调查就做出决定的。

所以那样的广告,就极有可能是内部的某些掌权者,拍脑袋决定的。

这部分人坚定地将“男性凝视”视为营销法宝。

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胡编乱造,制造各种低俗营销。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7)

而“男性凝视”被滥用,也的确成为了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一种消耗。

长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无限拔高“掌权者”的话语权。

而部分女性就会下意识地自觉迎合他们的审美,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可以“消费”的产品。

这样的案例,在所谓的“网红美女”中非常普遍。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8)

由此可见,“男性凝视”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消费主义陷阱。

通过潜移默化的“洗脑”,使用户不自觉地进行消费。

除了黄色还有,除了搞黄色就是搞黄色(39)

回头看看妇炎洁的所作所为,“男性凝视”可谓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从结果来看,是彻底翻车了。

从“男性凝视”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掌权者们,拍板决定了一个又一个侮辱女性、物化女性的广告。

他们更像是“那个年代”遗老,打从心底里把女性当作男性从属,这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

可笑的是,他们还试图在广告中以此获取普通人的认可。

那又怎么可能呢?

现在的女性越来越独立自主,现在的男性也越来越尊重女性。

人们越来越理解彼此,懂得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

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思维改革。

既然已经进步了,又怎么可能还会开历史的倒车,回去搞凝视、物化的那一套呢?

不过即便妇炎洁这次翻车了,“大人们”大概也不会反省。

因为他们永远想不明白,时代为什么变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