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路上最好听的音乐,这里有一份过年歌单
春节回家路上最好听的音乐,这里有一份过年歌单D.C.第一组:A.B.
提到古典音乐,你的关键词是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传统、腐朽、老掉牙?还是艰涩、冗长、没意思?……或者你是那种,提到“古典音乐”四个字,就不用再提别的了,没什么好说的。那么今天,当你堵在某条高速正百无聊赖玩手机,或是排队等待进入某个景点而前方是百人长龙,或者好不容易在家里光明正大地"躺尸",不妨往下看(听)看(听)。
误会一:听得少
真相:生活处处有古典乐
请试听以下两组音乐,听从你内心的逻辑将一二两组进行配对:
第一组:
A.
B.
C.
D.
第二组:
a.
b.
c.
d.
正确答案揭晓:A&b、B&a、C&d、D&c。不过,做完了连连看,才发现,这不是一个测试,只是为了让你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是直接使用了古典音乐的主旋律进行的改编。
这还不够,你以为你长大了才听过一些改编后的古典乐?
那么接下来这些,是你竟然那么小就听过系列!
首当其冲的是《猫和老鼠》的背景音乐,随随便便一盘点就是几十首。
杰瑞滑冰时播放的《睡美人组曲圆舞曲》啦:
汤姆坠入爱河时的《春之歌》啦:
另外一个著名的老鼠动画形象:Micky Mouse 以他为主角的动画片常常一集就是一场古典音乐会,比如下图中的米老鼠正在挑战汤姆猫也曾挑战过的古典名曲《匈牙利狂想曲2号》:
兔八哥《歌剧理发师》中的背景音乐正是《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猜猜这是向谁致敬
而2004年发行的日本动画《越狱兔》中的红兔一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鞋就会响起BGM:巴赫的《耶稣吾民仰望的喜悦Bach: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就连最近正红的国产动画《请吃红小豆吧!》已更新的短短12集里使用了5首古典乐选段作为插曲,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都熟悉的《春节序曲》:
如果你是个小时候不怎么看动画片的人,下面这几首长大了的你也应该听过吧:
姜文在电影中使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已经成为极强的个人风格,《邪不压正》开幕便响起老肖的《爵士组曲第二号》。
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你听过的版本应该是古天乐在《河东狮吼》里演唱的版本“来来我们都是水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原来是它!!!)
卡农本非歌曲名,而它成为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男女老少都在学习演奏的曲目,并永远以《卡农》的名义被人记住,全凭《我的野蛮女友》里全智贤的一次演奏……
总而言之,你以为你很少接触古典乐?真相却是:生活处处都有古典乐,你听的,真得不少。
误会二:听不嗨
(为什么他们的情绪能被古典音乐调动起来?)
真相:你一直悄咪咪地心随乐动呢
相信在你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古典音乐迷,他们收集各种经典版本CD唱片甚至黑胶、不错过任何一次高水准音乐会、动辄打个飞的只为目睹某位演奏大师的风采、车载音响里也永远在播放着巴赫、莫扎特、肖邦、柏辽兹……而终于有一次,你禁不住朋友持续一年地安利,终于在年底和他她一起出现在新年音乐会的现场,却发现自己在某一个漫长的乐章迷迷糊糊打了个呵欠,不好意思地瞥了一旁的朋友,还好他闭目凝神,满脸动容,没有注意到你……
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是很能get到那些发烧友的点,作家界有一位酷爱在其作品中提到古典音乐的人,你一定认识。在某音乐app上搜他的名字:村上春树,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歌单。
电影《挪威的森林》剧照
比如: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原著所提音乐合集、《海边的卡夫卡》音乐合集、《舞!舞!舞!》音乐合集……而点开你会发现歌单构成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古典音乐。村上式安利可以说非常洗脑,每部作品里都有一首主人公反复提及的音乐作品,“莫不如说是整部书的主题曲也未可知”。《1q84》系列里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刺杀骑士团长》中“我”画画时总喜欢播放的《玫瑰骑士》、舒伯特的《冬之旅》响起就会展现《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光景……
对这些古典乐爱好者的心醉神迷表示无动于衷?反正我横竖听了没感觉……真相是!其实你一直在悄咪咪地心随乐动……
不信,听听下面这些音乐:
激昂澎湃的乐声一响起,规整的曲调、鲜明的节奏,帝国军团在浩瀚宇宙中行进的画面呼之欲出。而使用进行曲这一曲式搭配电影的战争场景以展示军队势力,正是在调动你对进行曲这种特定音乐体裁的听觉记忆,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或者以其他主题为导向的《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等都是在用其特定的创作形式,独有的音符组合煽动你的情绪……
如果你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定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影片中的很多配乐都像圣桑《动物狂欢节》的第7首《水族馆》一样,充满灵动跳跃的魔术感。那些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像魔法棒一样,到处指指点点,用声音为你编织出一个美轮美奂的魔幻世界(水底乐园)……
这首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只因音乐所传递的那种忧伤而浪漫的情绪适合搭配各种抒情的画面,阴天的河岸旁,失落的主人公、下着雨的草原、蓝粉色晚霞笼罩的小广场,或者一位以收到黑色郁金香为暗号的杀手,在门前刚刚发现了一盆,如电影《雏菊》里的那位男主人公一般。而这种音乐中类似于印象派画作的抒情感,在古典音乐史中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率先尝试将画中那种glimmering的跳跃感以音乐的方式进行表达。将这一风格传承下去德彪西所创作的《月光》是不是曾在一个月色流淌的夜晚感动过你……
印象派画家威廉·透纳《月下煤港》
还有很多电影中作为配乐使用的古典音乐,当旋律在耳边想起,你的眼前自然而然会浮现相应的画面。说到底,电影配乐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配合画面,充分调动你的情绪,使你全身心沉浸于剧情当中。而其实,电影配乐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音乐家李斯特发明的一种音乐体裁:交响诗。跟当时运用音乐表现抽象的状态、宗教的理念,或信仰的狂热之创作传统不同,他的交响诗开始聚焦于具体的某幅画作,并试图用音乐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述。
误会三:听不懂
真相:这是伪命题
说到这里,第三个误会似乎也得以化解,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中,音乐与画面组合呈现时,往往更容易获取其中的所谓意义。那么如果是单纯地去听一首古典音乐呢?也不见得有多么难懂,如果你能听得出马克西姆的《蜂蝶狂舞》中的紧张焦躁,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愉快俏皮,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中河水汩汩地流动、德彪西的《大海》中时而暗涌时而澎湃的海面……何难之有?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而关于这一误解,著名钢琴演奏家,古典音乐教育家段召旭有着更为颠覆的观点:
“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说,不要担心古典音乐能不能听得懂,首先这个命题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通常这个“懂”指的都是要探究其意义、探究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比方说懂英文、懂日文、懂意大利文,都是知道其代表了什么意思,但音乐不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与语言是完全两回事儿,不是这样的范畴。所以本身“懂不懂”就是一个伪命题,音乐首先就是要判断好听不好听,如果你觉得好听,你其实就已经听懂了。”
段召旭,钢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学者、知名乐评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
在段老师看来,对于音乐,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好听不好听”,也就是它带给听者的感性经验如何。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正常的,他就有权利去评判好听与不好听,而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来评判好与不好。而如果你留意古典音乐史上,那些一直流传至今的曲目,其实在它所创作的那个年代也是深受好评的,比如威尔第歌剧首演获得最多赞誉的选段,在今天仍是座上观众能够哼出旋律的那个曲调。所谓古典,其实是当时的流行。
那么,如果只凭个人好恶就能欣赏得来古典音乐,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位专业的老师指导呢?对段老师来说,他的古典音乐专栏《古典音乐说明书》(点击订阅)其实更像是一位资深老乐迷希望分享给大家的“心头好”集合,而其专业的学识背景、丰富的演奏经验以及音乐教育的相关经历使得这份分享,成为初始古典乐,想进一步认识古典乐的人来的“说明书”。
▶如果只凭个人好恶就能欣赏得来古典音乐,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位专业的老师指导呢?原因有三:
◎ 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未经训练的耳朵很难敏锐捕捉到音乐语言的叙事结构,甚至由于缺少对乐章间分段的判断,导致听觉疲劳,最后注意力无法集中,难免会疏漏整个作品的某些细节,错失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点,就像阅读一篇没有分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一样。而其实每一部音乐作品里都有类似的标点符号,你需要的是学会分辨它们;
◎ 了解某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你可能会说,无需什么背景知识,我听到音乐自然而然会发挥想象力。诚然这种想象力是构成你愉悦感的最大源泉,但此刻的想象力处于毫无头绪的发散状态,而背景知识的补充,会为你的想象力打造一架天梯,帮助你一步步走向作曲家本人最想为你打造的那个音乐天堂;
◎ 段老师通过演奏的形式讲解每一首歌曲,避免了分析与乐曲分离脱节的情况,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而在每一次讲解后面都会富有推荐的欣赏版本,省去了大海捞针似的去歌单里筛选一首首同一个名字不同演奏者的音乐版本之麻烦。
下面,这首《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你可以尝试自己听一遍,听完段老师的讲解后再听一遍,看看前后有无差别。
点击试听专栏《古典音乐说明书》
是不是颇有收获?说来说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段老师的《古典音乐说明书》真正意义,正在于帮你从古典音乐中收获最大的乐趣。
点击上图
订购专栏《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
zhongdu@lifeweek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古典音乐说明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