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必读书单推荐:天目书单7月新书推荐榜
三月必读书单推荐:天目书单7月新书推荐榜在考察这一政治体制的本质时,赵鼎新教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中国历史,即强调结构性力量与社会机制在塑造历史动力方面的重要性。随后,本书考察了在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吸收了儒家和法家两种哲学传统的政治体制。虽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宗教、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但是儒法体制却延存了两千多年。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体制的存在,尽管中国从北宋时期开始就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但是并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推荐理由:本书是一部旨在对中国历史形态作出解释的社会学著作。在本书中,赵鼎新教授对公元前11世纪至清朝灭亡的中华帝制的历史进行了一项全新的讨论。这项研究首先揭示了一些可以解释“中国如何以及为何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一统下发展出官僚制帝国”的因素。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北宋文坛,群星闪耀。但提到婉约词,必不能绕过的一位词人便是秦观。秦观的词作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
《寂寞人间五百年》一书由词学泰斗叶嘉莹主编,叶先生亲传弟子李东宾注,完整收录秦观词96首。每阕词均附题解、注释,另有叶先生原声讲解吟诵音频,以及叶先生近两万字导读。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部旨在对中国历史形态作出解释的社会学著作。
在本书中,赵鼎新教授对公元前11世纪至清朝灭亡的中华帝制的历史进行了一项全新的讨论。这项研究首先揭示了一些可以解释“中国如何以及为何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一统下发展出官僚制帝国”的因素。
随后,本书考察了在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吸收了儒家和法家两种哲学传统的政治体制。虽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宗教、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但是儒法体制却延存了两千多年。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体制的存在,尽管中国从北宋时期开始就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但是并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
在考察这一政治体制的本质时,赵鼎新教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中国历史,即强调结构性力量与社会机制在塑造历史动力方面的重要性。
推荐理由:
三星堆出土文物为何显得“奇奇怪怪”?它们在何时诞生,由何人所为?有着怎样的含义和用途?这些问题引人深思,却一直布满谜团,乃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外星文明”的离奇解释。而学界也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从遗址发现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三星堆之惑层出不穷。
本书是“考古纪事本末”系列之二,资深考古学者许宏继续将“纪事本末”的体裁运用到考古事件当中,自三星堆遗址最早的研究发掘者开始追究,从林林总总的学术史料里归结出十大困惑点,抽丝剥茧般理清其中的观念分歧与衍化脉络。相信读者会在了解这些前因后果之后有所领悟,在比较各家长短之后,对三星堆有一个深入而宽广的认识。
推荐理由:
本书是作家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全书以新时代新乡土为大的背景,围绕乡村女性翠台一家的生活变化与命运转折展开叙事,以一户或几户人家的生活变迁辐射整个“芳村”社会在新时代发生的沧桑巨变。
全书二十四章由二十四节气命名,从小寒开始,到冬至结束,完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轮回。在一年的叙述时间中,当代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在作家笔下徐徐铺展,栩栩如生。
推荐理由:
他是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曾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执导《花样年华》《重庆森林》等经典影片,他就是导演王家卫。
《王家卫访谈录》收录王家卫接受的二十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五年,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的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
这些访谈涉及与王家卫有关的一切,更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以及张国荣等影星对这位导演的评价。
推荐理由:
一本有关宇宙、星球的科幻选集,包括13篇国内外科幻作家创作的与宇宙、星球有关的科幻小说,以及3篇非小说科幻趣文,共16篇。作者包括刘宇昆、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德里克·昆什肯、吴季、昼温、刘天一、房泽宇等。
该选集融合虚构与非虚构,既展示太空探索、宇宙知识等内容,也深入探讨人和宇宙的关系,人类未来在太空的命运,生命与宇宙的哲学关系等,并对宇宙探索这一传统的科幻主题进行全新的时代审视和哲学思考。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写给“Z世代”年轻人的对话体科普故事集,通过“荒白教授”和“秦子同学”两个生动有趣的角色,探讨30个关于自我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话题,在一问一答中解决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和困惑。
比如“人类花大钱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又如“我们读书、追寻诗和远方,有什么价值?”,再如“研究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
从教授和年轻人的故事里,读者未必会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却能从中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重新思考前行的方向。
推荐理由: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你的工作对世界做出贡献了吗?2013年,大卫·格雷伯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文中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在几周内收获了超过百万次的阅读点击,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人们深切关注的议题。
是谁在创造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剧不公平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反思悉数呈现,剖析了困扰世人的当代社会病灶。
推荐理由: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