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引发的脑疝:颅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颅脑损伤引发的脑疝:颅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小脑扁桃体向下移动,疝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由于枕骨大孔前部容纳延髓,脑疝发生时小脑扁桃体向前挤压延髓,导致延髓腹侧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累,故小脑扁桃体疝病情发展较快,而意识障碍多不明显,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和先兆,如突然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因抢救不及而死亡。因此,对颅后窝血肿患者,应适当扩大手术指征,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在ICU病房中进行监护。
脑疝是指颅内压增高后,颅内各腔室间出现压力差,推压部分脑组织向靠近的解剖间隙移动,引起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一)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包括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蚓部疝)和小脑幕切迹下疝,最常见的为小脑幕切迹下疝(又称颞叶钩回疝)。正常情况下,颞叶内侧的结构靠近小脑幕缘,包括海马回、钩回、海马旁回(内侧为海马回和齿状回)。当出现幕上血肿或严重脑水肿时,幕上压力升高,推移小脑幕缘旁的上述结构向幕下移动,移动过程中压迫行经脚间池的动眼神经、同侧大脑脚和大脑后动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脑疝发生早期,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支位于神经表面,最先受累,表现为同侧瞳孔最初缩小,旋即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随着脑疝进一步发展,同侧大脑脚受压,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病理征( )。大脑后动脉受压,引起枕叶皮质梗死。由于中脑受压,影响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患者出现昏迷。脑疝晚期则表现为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深度昏迷,伴有双侧病理征( )和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脑干由于长期移位和受压,发生继发性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出现紊乱。
(二)枕骨大孔疝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小脑扁桃体向下移动,疝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由于枕骨大孔前部容纳延髓,脑疝发生时小脑扁桃体向前挤压延髓,导致延髓腹侧的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累,故小脑扁桃体疝病情发展较快,而意识障碍多不明显,临床上并无特殊表现和先兆,如突然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因抢救不及而死亡。因此,对颅后窝血肿患者,应适当扩大手术指征,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在ICU病房中进行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