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理想的生活,我可不止有恬淡而已
陶渊明理想的生活,我可不止有恬淡而已鲁迅评陶渊明,也是这样说的,“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由此看来陶渊明是有两面性的。但诗人也不都以一种风格为主,除了隐逸风格,他也是有其他风骨的。比如龚自珍是这样评价陶渊明的:“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二分梁甫一分骚”常用来形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
文|少年常乐游
我最近在备考的时候了解到了一些很有趣的文化知识,决定新开一个板块分享给大家,顺便记录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巩固一下。估计流量也不会很高,就随便做了。不感兴趣的就可以忽略,到时候看自己感兴趣的影视文化的部分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
东晋诗人陶渊明大家应该很熟悉,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诗多以恬静、归隐闻名。
但诗人也不都以一种风格为主,除了隐逸风格,他也是有其他风骨的。
比如龚自珍是这样评价陶渊明的:“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二分梁甫一分骚”常用来形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
由此看来陶渊明是有两面性的。
鲁迅评陶渊明,也是这样说的,“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金刚怒目的一面就体现于陶渊明《读山海经》的第十首,里面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几句写的就是《山海经》里的两个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大战黄帝”。
精卫填海就不说了,大家应该很熟悉,简单说说刑天。
据《山海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强力壮,体型巨大,是炎帝手下大将,和黄帝争夺神位,结果被黄帝斩去了头颅,然而失了首级后,却依旧不甘心,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再战黄帝。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被留存下来。
陶渊明对刑天的这种精神大加赞颂,于是写诗,诗中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可见陶渊明有他自己的操守与坚持,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大意就是说,陶渊明想当官时就去求官做,不会觉得自己丢人;想归隐时便去归隐,也不会觉得这样很清高。生活潦倒无米下锅时,也会去别人家乞讨;稍微富裕一点时,也不吝啬,来了客人会杀鸡款待。古今的贤能智者,最可贵的就是这份随性率真了。
在《读山海经》第一首时,陶渊明是这样写的: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大意是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的呢?
从这首诗里仿佛能够看到诗人每日悠闲的生活状态,早上乘着晨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慢悠悠地耕种完便趁着天气没热之前回到自己的小院,翻开前日没读完的书。
摘点园中的蔬菜做顿美味的饭菜,饮点小酒。空气中泛着细雨,夹杂着清爽的风。
从周王传到山海经,只要一低头便能获取这宇宙间的智慧和趣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关注着自己关心的事,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