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作文,看梁晓声的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梁晓声 作文,看梁晓声的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说白了,就是文章体现的价值观。那什么叫“有意义”?一是强调文章要有“立意”;二是要学会写议论文。先来说第一点。如果说小学阶段以保护孩子写作兴趣为主,让他们从不怕写到愿意写,再到喜欢写;那中学阶段,写作就要考虑从“有意思”到“有意义”了。
上次谈了梁晓声写的《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今天来说说他的中学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坦白说,看到前三章时,有一丢丢的失望,因为期待的干货迟迟没出现,但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重理轻文”和“网络滥用”却被拎出来,进行了大篇幅描述(不过,考虑到读者群以中学生为主,这两种现象又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这样的设置也是一种“苦口婆心”了)。
待进入第四章后,我终于有了拿小本本做记录的冲动。
与小学版相比,中学版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一是强调文章要有“立意”;
二是要学会写议论文。
先来说第一点。如果说小学阶段以保护孩子写作兴趣为主,让他们从不怕写到愿意写,再到喜欢写;那中学阶段,写作就要考虑从“有意思”到“有意义”了。
那什么叫“有意义”?
说白了,就是文章体现的价值观。
再直白点,就是你想传达给读者的想法;也可以解释为,你的写作动机。
比如,蒲松龄的《义鼠》(借义鼠讽刺当时道德滑坡,人不如鼠的社会现状);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大家都很熟了,就不多解释了),虽文中没有一句表明“中心思想”的话,但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都在字里行间了。
那如何才能让文章“有意义”呢?
梁晓声说了,要“心中有,笔下才有”。
也就是说,心中若无真情实感,笔下是无法写出令人信服的内容来的,“文章骗不了人”。
那如何才能“心中有”呢?一是要增强对生活的敏锐度,也就是在上一篇中谈到的,对生活多体验;二是要培养“人文情怀”,多向名家学习,多看经典的著作、电影,“三观正”文章才“正”。
“有意义叩问的作文才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好作文。”
而这一“内在价值”也是另一文体想要写好的必要前提——那就是初中时会大量接触和学写的议论文。
好的议论文都观点鲜明,“立意明确”。而现今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大多是议论文。
这倒不是说议论文比记叙文“高级”,两者要写好都不容易,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文评判很难完全不受阅卷人主观影响,但议论文相较于记叙文,评分标准相对更易客观些,也更易被出作考题。
因为议论文的格式一般比较统一: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到位,是评判议论文优劣的关键。
但看似简单的格式,想要写好却不简单。
抛出观点后,若只讲“自己的感悟”和“道理”,易陷入“论据空洞,论证苍白”的窠臼里,常只能在及格线徘徊;但若佐以格言警句,名人故事来论证,则往往不但能使观点更“立得住”,文章也更易出彩。
这么一看,学写作,仿佛又回到了原点:还是要多读书,多积累。毕竟心中有墨,笔下才能生花。
但时间那么有限,市面上的书又那么多,该怎么选择好呢?
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言,只是凭借个人阅读写作经验,有一点心得,下回分享给大家:)
那么,下回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