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游戏收入排名(网易游戏植入区块链迷局)
区块链游戏收入排名(网易游戏植入区块链迷局)“仙神龙”看不懂游戏开发者将通宝总量限定的玩法。这个被称作“游戏界比特币”的虚拟资产“伏羲通宝”,生成模式采用了比特币的通缩模型且产出递减的设计,总量设定为1.63亿枚,从2018年9月7日起,每天生成50000枚伏羲通宝,每两年减半一次;其中的7630万可供玩家开采,而不可开采的9000万枚将储藏在《逆水寒》开发团队手中,用于游戏的运营。网易旗下端游《逆水寒》引入“伏羲通宝”的三日后,用户“仙神龙”玩了十小时才“挖”出0.14枚通宝。更令他不满的是,开发团队不用挖就天然持有了总量55.21%的通宝数量。 文|嚯嚯编辑|文刀“通宝”总量限定 团队自持过半
近日,网易旗下武侠端游《逆水寒》植入区块链技术,用户可通过“挖矿”的形式获取伏羲通宝。
总量恒定、每两年减半的“伏羲通宝”被看做游戏界的“比特币”,已经有投机嗅觉敏感的玩家一拥而入,玩家内部甚至流传“450一枚”的收购价。
尽管《逆水寒》开发团队不断强调“不做空气币,不搞ICO”,但1.63亿枚伏羲通宝有半数掌握在团队手中的做法,不免令人生疑。
这个打着“落地区块链应用”的游戏引发争议的背后,是网易继“网易星球”后的又一次区块链尝试,开发者试图通过统一的游戏资产解决玩家跨服务器“复用资产”的痛点,但中心化游戏平台的开源性、透明性仍待市场检验。
文|嚯嚯
编辑|文刀
“通宝”总量限定 团队自持过半
网易旗下端游《逆水寒》引入“伏羲通宝”的三日后,用户“仙神龙”玩了十小时才“挖”出0.14枚通宝。更令他不满的是,开发团队不用挖就天然持有了总量55.21%的通宝数量。
“仙神龙”看不懂游戏开发者将通宝总量限定的玩法。这个被称作“游戏界比特币”的虚拟资产“伏羲通宝”,生成模式采用了比特币的通缩模型且产出递减的设计,总量设定为1.63亿枚,从2018年9月7日起,每天生成50000枚伏羲通宝,每两年减半一次;其中的7630万可供玩家开采,而不可开采的9000万枚将储藏在《逆水寒》开发团队手中,用于游戏的运营。
逆水寒是网易2018年出品的武侠题材电脑客户端游戏,开发者为杭州雷火科技。今年9月6日,该游戏宣布植入区块链技术,在游戏场景中引入了用“挖矿”产生的游戏资产“伏羲通宝”。
按照游戏介绍,60级用户具有“挖矿”资格,可在自己庄园的矿场里挖掘通宝,挖掘的“算力”取决于游戏中的不同玩法,也包括挂机时间。
“仙神龙”说,《逆水寒》是一款时长收费制的网络游戏,用户在30级前免费,30级后,游戏按时间收费,“用网易充值一卡通充值,每1点可兑换10分钟的游戏时间,折合人民币大概是每小时0.6元。”这意味着,伏羲通宝的引入,“挖矿”成本不只是点卡,前期,玩家还需将角色从30级“练”到60级,才有资格申请挖矿。
“算力越高,收益也就越高,而算力的高低由玩家在线时长、活跃度、氪金(消费)量决定。”“神仙龙”告诉蜂巢财经,“这款游戏太氪金了,需要点卡来支撑每天的游戏时间。”
9月,《逆水寒》团队在官网发表了“伏羲通宝的开发目的”时称,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游戏资产的终极保值,构建更加安全的游戏内交易环境与黑客反盗号。然而,此类说法却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
区块链游戏爱好者“羽木”认为,《逆水寒》引入区块链技术的策划的思路并不正确,“一个游戏工作室偏偏要在游戏里给人讲经济专业知识,武侠游戏变成了在线理财平台。”
不少人认为,《逆水寒》区块链之举有炒作嫌疑,“不是借区块链吵噱头,拉新人,就是要搞数字资产,做流通,不然为什么团队还自持9000万个通宝。”
对于“炒作” 问题,《逆水寒》团队官方发声,称团队自持9000万枚“通宝”的目的在于作为特殊活动奖励发放,以及严防第三方恶意炒作伏羲通宝,从而确保伏羲通宝作为游戏道具的功能纯粹性。
官方的声明无法说服一些游戏和币圈的跨界玩家,“既然‘严防炒作’,你开发团队将通宝的总量限定在1.63亿枚,就会让这个游戏道具天然具备‘炒作’标的物的稀缺性特点,而且开发团队又拥有55.2%的通宝总量,这种玩法和币圈不是一样的吗?”
对此,《逆水寒》的官方微博表示,“我们不发币,也不搞ICO,也无法上线交易所流通,伏羲通宝生成消耗全链条都在游戏世界中,无法转移到三次元来,这项功能我们就是服务游戏玩家的,想炒币发财的朋友就不用来了。”
引入区块链前 游戏曝“刷币”事件
《逆水寒》开服之初并未引入区块链技术,但在开服一周后,曾出现“刷币”事件。
6月29日,《逆水寒》全面内测,“开服”首周的7月6日,各个大区的游戏币价格疯狂下跌。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最火的两个大区“紫禁之巅”和“武林天骄”的金价及铜钱价格在当时下跌了近50%,“自己花钱买的装备,别人花一半的钱就能买回来,游戏体验极差。”
据早期玩家“拉斯”回忆,当时导致游戏币疯狂下跌的原因是游戏中主线任务出现BUG,用户可无限刷取游戏中的“铜钱”,“BUG是游戏中关于‘宋辽边境’的主线任务,当时玩家进入剧情领取金币后断网,再重新上线便可重复领取任务奖励。”
7月7日,《逆水寒》官微澄清了“铜钱”被刷一事,称“会继续观察铜钱价格走势,用增加高等级玩法奖励的铜钱数量,来将铜钱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此举在微博引来一片骂声。
“价格跌了呀,有用户因此受损。”拉斯说,7月19日,《逆水寒》官微再度发声,明确指出“为了限制用户利用任务刷取铜钱,游戏将更新领取任务的修为要求”。
此公告间接承认了游戏系统内存在用户恶意“刷币”的情况。官方前后表态太不一的做法,引发部分用户不满,更有用户在微博留言要“弃游”。
2个月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伏羲通宝”诞生了。有业内人士据此认为,这是开发团队为了解决开服前夕出现过的游戏资产BUG问题。
这一点在官方说明伏羲通宝的技术细节时有所显示。《逆水寒》官网在为用户解释“去中心化账本”和“中心化账本”的区别时提到,“中心化”的账本模式里,如果负责记账的中央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黑客可以给自己的账户“刷”大量的金钱。“而去中心化的账本模式中,即使黑客攻破了中央服务器,给自己刷了一笔金钱,但其他在线玩家手中的账本会因为找不到交易来源而拒绝承认这笔金钱。”
大厂游戏试水区块链的“中心化”窘境
尽管《逆水寒》官方两次发声远离空气币和ICO,引入区块链和游戏资产“伏羲通宝”的举动,仍旧吸引了一些币圈玩家的嗅觉。
在百度贴吧已经出现一些投机者打听“挖法”、求带玩的帖子;币圈的一些社交平台上,甚至爆出“游戏里已经有人450一个收了”;QQ上也涌现出伏羲通宝的矿工群。
但在矿工群里,对于收“伏羲通宝”的操作嗤之以鼻,“没开通交易怎么收?”也有一些玩家表示,目前已经没人挖了。
外界对于《逆水寒》的试水区块链的动机仍抱有猜测,而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游戏开发者“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维护广大玩家的游戏资产安全”的尝试。
今年8月3日,ChinaJoy、Cocos-BCX、DappReview、INBlockchain四家背景不同的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年区块链游戏产业白皮书》,该报告指出,传统游戏中的积分、道具、武器、 角色往往全部归开发商所有,也因此中心化的开发商有更大的权力对这些资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甚至随意处置。
除此之外,传统游戏内的资产往往只能局限于这一个游戏内部进行流通,出了游戏之外,似乎毫无复用的价值,也从技术层面很难被再次赋予应用场景。
此次,《逆水寒》解释开发“伏羲通宝”的目的时也表示,通过区块链技术,探索游戏资产跨服务器转移,伏羲通宝将会跟游戏账号绑定,可以跨服务器使用,未来可以打破不同游戏间的壁垒,通行于网易雷火旗下所有的游戏中,“玩家现在起就可以在《逆水寒》的A服务器变卖自己的装备和游戏财产,换成伏羲通宝,再去B服务器用伏羲通宝换取装备与游戏财产。”
无疑,网易想要打造一个用“伏羲通宝”链接的游戏世界,但这种跨服务器的资产仍旧存在中心化运作的弊端,团队保留了超过半数的通宝,让开发者和玩家的权利存在了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对于“挖矿”奖励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逆水寒》还未作更为详细的解释。
目前,该游戏打造的区块链还属于联盟链的属性,团队也表示未来不排除转向公链,而眼下,这一存储玩家游戏资产的区块链还未开源,未来发展如何仍有待市场检验。
为方便交流,请加蜂姐微信(fengchaocaijing),拉你进入“蜂巢财经反割联盟”,定期组织嘉宾分享,交流行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