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的理念是,如何婴儿哭了就采用冷处理,放任他一直哭,不要管他,不要抱不要哄,一直等他哭完闹完再抱。“哭声免疫法”创始人毁了自家祖孙三代!在看着监控和她的群友聊天!整整一个小时啊,就不能自己进来看一眼吗?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下次投胎不要再找这种粗心的妈妈。同时,“哭声免疫”“哭声控制”再一次被口诛笔伐,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延迟满足”的文章中,提到过,婴儿的哭声就是他的语言,他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哭。“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不再哭闹,让家长省力的标准乖宝宝,但是提出这个观点的创始人,却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这些天,网上一段视频让网友心碎,3个月大的婴儿在被训练“哭声免疫”的过程中,意外自己翻身,腿被床栏卡住,身体无法支撑头部力量,脸部朝下被床褥闷死。

孩子用尽求生的力量挣扎、嘶喊,但是她的母亲依然没有过来看一眼,反而在群聊里发视频询问专家,“要不要看一眼?”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反而去相信毫无关系的群友?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一度看不下去,孩子开始一次次的努力抬起头,无力的哭几声,然后又“咚”地一声磕在床板上,用力又缺氧的喘息几下,再使劲抬起头,再“咚”地一声磕回去,无数次啊,无数次!

婴儿的大脑对氧气的需求非常敏感,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在她挣扎求救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妈妈在干什么呢?

在看着监控和她的群友聊天!整整一个小时啊,就不能自己进来看一眼吗?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下次投胎不要再找这种粗心的妈妈。

同时,“哭声免疫”“哭声控制”再一次被口诛笔伐,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延迟满足”的文章中,提到过,婴儿的哭声就是他的语言,他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哭。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1)

“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不再哭闹,让家长省力的标准乖宝宝,但是提出这个观点的创始人,却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哭声免疫法”创始人毁了自家祖孙三代!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的理念是,如何婴儿哭了就采用冷处理,放任他一直哭,不要管他,不要抱不要哄,一直等他哭完闹完再抱。

据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再过分依赖父母,这个方法曾经风靡一时,因为见效快,妈妈省时省力,很多家长实践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但是,“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他自己的家庭到底被训练成什么样呢?

妻子沉默易怒,酗酒,大儿子传承他的衣钵,是一名精神分析家,但是却在30岁时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女儿嗜酒如命,多次自寻短见,小儿子是一名流浪汉,依靠救济过活。

他的孩子曾说:“这个父亲非常冷漠,没有同情心,无法沟通,甚至摧毁了他们家庭的感情基础。”

童年的情感匮乏,造成了子女们的悲剧,你认为悲剧到此为止了吗?并没有!

原生家庭之殇同样延续到了华生的第三代,她的外孙女因为从小目睹了母亲酗酒,自虐,导致她也酒精成瘾,并多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管教方法,可以说是一毁毁三代。那些被“哭声免疫法”修正过的孩子,长大以后,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这种让家长冷漠、冷血的方法真的还有人在用吗?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2)

一哭就抱,真的会宠坏孩子吗?你应该了解一下“全能自恋期”这个概念。

“全能自恋”是婴儿早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在这个时期的婴儿,自己和世界是融为一体的,甚少感知外面的世界,好像还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

母亲通过积极回应和陪伴,维持了这个时期的持续,这个时期的婴儿“全能自恋”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如果不能,他的世界就会崩塌,陷入非常可怕的无助之中。

当母亲掐着表,延迟回应婴儿的需求时,婴儿就会像承受地狱一般的煎熬。想象一下,没有大人的帮助,他动也不能动,哭也没人应,外面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连一只蚂蚁都对付不了,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

在最早期的时候,没有这么多育儿知识可以指导一个母亲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所有的母亲几乎都是凭直觉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哭了就抱,饿了就喂,拉了尿了换尿布,只要孩子哭了,哪怕母亲在房间的另一头也会立刻冲过去抱起自己的孩子。

婴儿觉得自己一动念头,母亲就会满足他的需求。母亲围绕婴儿的意愿来运转的模式,让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仿佛在告诉他:我是最完美的,我可以掌控我的世界。

当然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婴儿的“全能自恋”不会得到完全满足,但是足够好的照顾,依然可以让婴儿觉得:“我基本可以掌控我的世界”,那么即使有一些不能满足的需求,婴儿也可以承受。

正是这种“全能自恋”的意识形态,使婴儿建立起了最初的安全感和对世界基本的信任。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3)

家长长期不回应,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哭声免疫”的危害。

我们都听过有名的“鲨鱼测试”,科学家把鲨鱼放进一只鱼缸,中间放上防撞玻璃,另一边放一些热带鱼。最开始的时候,鲨鱼每天会拼命的不断撞那些玻璃,想要吃那些小鱼,奈何都是徒劳。

虽然鲨鱼每天也有食物,但是它依然想要尝尝美丽的热带鱼的滋味。鲨鱼尝试了每一个角落,每次都拼尽全力,撞得浑身出血,伤痕累累,仍然没有善罢甘休。

有几次玻璃撞出了裂痕,科学家马上又会加上一层更厚的玻璃,持续一段时间以后,鲨鱼就不在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在意了,甚至当科学家把玻璃拿走,热带鱼在他身边游过,它也无动于衷。

这个实验中的鲨鱼就像是经历“哭声免疫”的婴儿对母爱的渴望,当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望以后,也就不会产生希望了,崇尚“哭声免疫”的家长不会是想看到孩子看到你时,呆滞的眼神吧?

01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在icu里待了七天,后来接回家以后,瘦的皮包骨头。饿了、拉了、尿了、从来不哭,有天晚上我听到她肚子咕噜噜叫了,她也没有哭。

后来是我和婆婆,但凡她醒着就抱着她,和她说话,慢慢的晚上才会哭了。有时候晚上闹觉,我就整夜抱着她,摇晃着,从房间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大不了,我今天晚上不睡了。”

现在有了二宝,我依然是这样,醒了就抱,饿了就喂,丝毫不觉得累,因为我知道孩子和你最亲密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他就突然长大,离开你的怀抱了。所以我不明白这些早早训练孩子睡整觉的父母初衷是什么?

哭是婴儿的语言,当她不吵不闹,过于安静的时候,其实已经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孩子不再向你表达她的需求,压制自己内心所想。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4)

02

家长对孩子的需求长期不做回应会对宝宝产生那些危害呢?

1.极度缺乏安全感

宝宝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一切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只有母亲的关怀能让他安心,当他的需求通过哭闹表达出来,家长却没有及时满足,孩子会觉得失望、难过,内心缺乏安全感。

哭泣是孩子表达内心的需求,怕把孩子宠坏而不抱,无疑是在透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2.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实验证明,缺乏接触会导致宝宝减少或停止分泌生长激素,大脑发育较慢,精细动作能力较差。

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首先要活得下去,才能长得好。

3.容易依赖他人,不够独立

“哭声免疫”的初衷是通过训练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其实结果恰恰相反,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孩子的安全感反而降低,别人的一点善意就能俘获孩子的好感。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5)

养育孩子需要用爱,而非套路

做父母的都是自然上岗,成为父母前从未接受过一堂培训,从未经历过一次合格考试,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只能自己摸索,而摸索过程的基础就是对于子女的爱。

1.身份的转变。

隔代抚养是现在很普遍的社会现状,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做起“甩手掌故”,下班之后只顾自己玩乐,整天埋头玩手机也不肯多关注孩子一点。

既然决定生出下一代,就要有所牺牲,有所觉悟,对自己负责,对子女负责。

2.甄别“专家”育儿理念。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育儿理论即使在大多数孩子身上适用,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你的孩子。

你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与孩子不断磨合,寻找最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育儿专家们的故事,只能给你点播,给你启示,不能完全套用。

3.养育孩子需要爱的供养,而非爱的驯养。

收起那套“我这是为他好”的借口,不要把孩子当做情绪的出口。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训话”的方式,孩子能接受吗?

《银河补习班》中,有句经典台词,“不要说是为他好,你为自己好,怎么不每天对着镜子痛骂自己俩小时?”

宝宝窒息死亡事件(哭声免疫法致婴儿窒息)(6)

结束语

母亲养育孩子,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当孩子哭了、笑了、不要犹豫,遵从自己内心去照看你的孩子。任何违背本能的行为,都会造成人性的逆转。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是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当我们养育第一个孩子时,时常捉襟见肘,但养育第二个孩子时,就得心应手的多了。

总之,教育的过程正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的过程。而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父母,爱和自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我是青松,致力于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感悟,欢迎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