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试管双胞胎失独(60岁失独母亲冒死生下双胞胎试管婴儿10年)
67岁试管双胞胎失独(60岁失独母亲冒死生下双胞胎试管婴儿10年)生活压力之下,她不得不外出讲课挣钱,一年有200天都在出差,老伴和孩子都交给保姆照顾。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她才能多在家呆几个月。之前本来觉得自己和老伴都有积蓄和退休金,养两个孩子轻轻松松。可是没想到老伴中风,养娃成本不同于她生大女儿那个年代,不仅要生,还要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心灵健康,支持学习,培养才艺。2009年大年初五,盛海琳的独生女儿和女婿因煤气中毒双双去世,本来和美的一个家庭顿时遭遇晴天霹雳。盛海琳一度失去了生的希望。当年5月,她找了一家医院调理身体,7月准备做试管婴儿,后来成功怀孕,于2010年5月生下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女儿。可以说,盛海琳是以60岁姥姥奶奶辈份的年龄、身体和心理再生孩子。她分享说,生了之后有人叫她妈妈,弥补了她失去大女儿的痛苦。但是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进思敏行 编辑|欣欣
2020年5月,70岁盛海琳的两个双胞胎女儿整整10岁了!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她们长大出嫁。
70岁的母亲,10岁的女儿们?60岁生孩子!对,你没有看错,盛海琳60岁的时候,通过做试管婴儿,成功诞下一对双胞胎女儿,成为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母亲。
盛海琳60岁生孩子,其实和她曾是一位痛苦的失独母亲有关。
2009年大年初五,盛海琳的独生女儿和女婿因煤气中毒双双去世,本来和美的一个家庭顿时遭遇晴天霹雳。盛海琳一度失去了生的希望。
当年5月,她找了一家医院调理身体,7月准备做试管婴儿,后来成功怀孕,于2010年5月生下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女儿。
可以说,盛海琳是以60岁姥姥奶奶辈份的年龄、身体和心理再生孩子。她分享说,生了之后有人叫她妈妈,弥补了她失去大女儿的痛苦。但是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之前本来觉得自己和老伴都有积蓄和退休金,养两个孩子轻轻松松。可是没想到老伴中风,养娃成本不同于她生大女儿那个年代,不仅要生,还要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心灵健康,支持学习,培养才艺。
生活压力之下,她不得不外出讲课挣钱,一年有200天都在出差,老伴和孩子都交给保姆照顾。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她才能多在家呆几个月。
当日再生孩子的欢喜加上过去这10年的辛苦,凝聚成她今日的感悟。当有失独母亲咨询她时,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会劝她们不要生,因为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如果命运让我重来一次,我也不会选择生了。
其实只要看一看盛海琳从失独到准备再孕,到成功生下孩子的时间线,就会发现她做出再生孩子弥补失独痛苦的决定,并不慎重,也不理智,处于一种“失意忘形”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得意忘形,失意忘形是个什么梗?我认为,常见的失意忘形,有三种表现形式。
白百何、文章主演的小成本都市情感电影《失恋33天》曾经引发热议。女主黄小仙男友被闺蜜撬走,她失恋了,痛彻心扉,萎靡不振。
老板请她吃饭,她头发乱蓬蓬,一脸丧样。老板对她非常照顾,搞得她很不安:您是想开我?还是想泡我?
老板无语了,吐槽:“不就失个恋吗?你至于吗?”黄小仙抗议:“怎么了?难道我就不能拥有质疑人生的权利吗?”
老板讲了自己的事业,冷落了老婆孩子,后来失去他们的个人经历,还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你连人都没生过,你拿什么质疑人生?”
我认为老板这句话,不是说生孩子不生孩子,而是你如果没有一定的经历,看人生真的容易片面。特别是在人生失意之时,很容易把眼前倒霉的事看成是迈不过去的坎。
有个年轻同事一直在基层一线努力工作,升职进入我们部门。和事业顺风顺水不同,她的感情真可谓一波三折。
先是被谈了3年的男友甩了,好不容易调整好状态又谈了一个中意的男友,4个月后对方单方面觉得他们不合适,提出分手。
她备受打击,爱说爱笑的人一天耷拉着头,眼睛也没神,话也没三句。
恰好她刚升职,负责一项重要工作,好几天这种状态,领导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问带她的师傅:“她怎么了?她这样不会把项目搞砸锅了吧!”
师傅和她谈了谈,她才如梦初醒,马上打起精神,调动干劲。毕竟职场看结果,拿业绩说话,因为情感失意,而砸了饭碗,损失太大了。
三毛曾经说过,没有经过长夜痛哭,不足以谈人生。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高高低低,有得有失,如果失意时,丧失了基本的应变能力,可能会失去更多。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徒弟,有一次孩子生病了,徒弟除了心急,还很愤愤不平。为什么是我的孩子病了?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王阳明劝他说:“此时正是修炼时。”平时锻炼的心智和能力,正是为了这些失意的时候用的。如果平时锻炼不够,失意时也正是补这种短板的时候。
如果陷入到对失意的埋怨中,很容易戾气满满。
鲁迅小说中人物祥林嫂,命运不幸,喜欢不断咀嚼这种痛苦失意,自己走不出来,和别人反复讲自己那些事。一开始大家还同情,后来听多了都烦了,甚至诋毁嘲笑祥林嫂。
不能自救的人很难遇到他救的机会,祥林嫂后来疯了,死了。这是当时冷漠社会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失意忘形的祥林嫂自己的悲剧?
有一位前辈在岗位交流中换了部门,正好赶上升值选拔,需要一项证书,他之前就考取了,他认为自己这次选拔是板上钉钉。可结果出来,并没有他。
他既没有心平气和地和上司沟通,也没有认真的复盘自我,而是陷入到觉得职场不公的戾气中去。对领导布置的任务非暴力不合作,对同事间的合作装傻充愣。
其实一开始,他之所以没有选拔成功,是因为这个升职竞争多,拥有基本条件只是敲门砖,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比他先在这个部门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其他人,显然更有优势。
可是他却在求而不得的失意中,看问题片面,陷入自我认知的执念。下一次选拔,他依然榜上无名。
热播剧《谁说我结不了婚》中潘粤明饰演的心理学博士曾说:“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打网络游戏吗?游戏里如果遇到了敌人,就说明路走对了。很多人并不是不能坚持,而是忘记了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失意不可怕,因为失意而丧失自我,才是成长大忌。
正如前面讲的盛海琳的人生故事。突然失独,人生横遭变故。她想出的应对之法是不顾高龄,再生孩子。这种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是看到做这个重大决定的时间线,我认为她还处于一种重大失意不冷静的状态。
所以后10年,她在努力为这个决定买单。所以才会有再来一次,不会选择生的反思。因为这10年的忙碌和劳累,她冷静了,可以客观看这个问题了。
人生失意,有时就像生病一样,病来如山倒下,病去如抽丝。很多人失意时不冷静,觉得重病得用猛药。当然有时候是管用的,有时候却未见得如此。
看网上有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开车狂飙,就因为丈夫说谎外出修手机却上了一辆灰色的轿车。妈妈打电话确认时,明显老公就在欺骗自己。
她气急败坏,不顾孩子们的大哭劝告,以106迈的速度撞上灰色轿车,导致车辆侧翻,自己撞晕,孩子受伤。可那个老公呢?早已下车。
为不值得的人如此冲动,还要搭上自己和孩子们的安全,失意忘形到歇斯底里,让人唏嘘。
就像下象棋时,如果遇到难走的棋,固然可以冥思苦想,沉湎其中,也可以着急上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应对之法,就是冷静搁置,维持现状,暂时不去刻意处理。
为什么不能贸然下重大决定?因为你不得不承认,有一种人生状态叫做: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我觉得这可能与人感受得意和失意的心理机制不同有关:好事一件就高兴好几天,坏事发生一件后,就看哪儿都不顺眼,都是负能量。
这时你做的决定,尤其是重大决定,怎么可能是客观正确理智的呢?
04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意忘形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呢?
第一,正确对待得失,有时得失需要复盘,有时得失需要接纳。
有人说: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度过了一生。
《菜根谭》也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
所以对待失意,或是复盘有所改进,或是慢慢接纳,都是睿智的人生态度。
第二,越是失意,越要该吃吃该睡睡,良好的作息有利于以静制动。
90多岁的日本精神科医生老奶奶写了一本《人间值得》的书,充满了人生智慧。她说不高兴的时候,不如吃点好的,喝点小酒,到点睡觉,不胡思乱想。
第二天醒了,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冷静的头脑,健康的身体也有利于开展清醒的思考。
第三,失意时,不要仓促做重大决定,急于行动。
越是重要决定,越不要在失意时做。重大决定,往往要全面多方面衡量,才能不偏激,有长远的眼光格局,才能良性地解决问题。这不是失意忘形的状态能做到的。
麦家《人生海海》一书曾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希望我们正确对待得意失意,把握好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