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4堂写作课(周四写作课)

24堂写作课(周四写作课)我们是诗人,我们想得更多的是,他们的说法对我们写诗有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留给你慢慢想。远在瑞典古都读大学的马悦然,受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影响,爱上了中国文字、诗歌,后来把几百部中国诗歌和小说译介到欧洲。他觉得在193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中国,诗歌有很高品位和成就。1983年初,我收到他寄来的一部瑞典文与中文对照的诗集,那是他翻译的顾城和另一位北京青年诗人的合集《沙滩和任性的孩子》,收了90首诗,印刷精美。马悦然说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林语堂认为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马悦然认为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他们两人的比喻都很生动,都很深入。他们说的都对吗?诗歌能不能既是宗教也是灵魂——初级意义是宗教,之上的意义是灵魂?

24堂写作课(周四写作课)(1)

一些诗人还有一些小说家散文家,会把写作当成人生的信仰。他们敬畏,他们虔诚,他们活跃,为写作献出才华和时间。1930年代,林语堂旅居美国,应赛珍珠邀请,用英文写了介绍中国人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其中写到他的发现:“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林语堂继续写道:“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的情绪。诗歌教会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他还详细描述了一件事,为什么诗歌在中国人生命中有不可比拟的地位:“……中国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思维去进行想象,尤其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创作诗歌。这种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他用这样平易的语言,说出中国人和诗歌的关联,也说出了好多年的中国文学里,诗歌一直领先发展的秘密。

远在瑞典古都读大学的马悦然,受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影响,爱上了中国文字、诗歌,后来把几百部中国诗歌和小说译介到欧洲。他觉得在193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中国,诗歌有很高品位和成就。1983年初,我收到他寄来的一部瑞典文与中文对照的诗集,那是他翻译的顾城和另一位北京青年诗人的合集《沙滩和任性的孩子》,收了90首诗,印刷精美。

马悦然说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林语堂认为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马悦然认为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他们两人的比喻都很生动,都很深入。他们说的都对吗?诗歌能不能既是宗教也是灵魂——初级意义是宗教,之上的意义是灵魂?

这个问题留给你慢慢想。

我们是诗人,我们想得更多的是,他们的说法对我们写诗有什么启示?

比如说,在把诗歌当成灵魂的国度,写作诗歌的人应该有怎样的灵魂,怎样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你可能没有专门想过这件事,也写出了曾经满意的诗篇。现在,你从提高自己的需要出发,专门想一想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重读我们喜爱的诗篇。

诗中的事物不是死的是活的。你笔下的对象,都写出各自的灵魂了吗?

古希腊智者泰勒斯看见有磁性的石头能吸引含铁的粉末,以为石头有灵魂,进而说万物都有灵魂。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也是智者,他诗中的春、江、花、月、夜,以及一棵树,一片云,一条河,一阵风,一叶扁舟,都有情感,有悟性,有生命,有灵魂,都朝着诗人指向的同一个方向。这种智慧呈现,这种表达能力,拿到20世纪也是先进的,只在非常好的作家那里才能看到。

写诗实际上是写你自己。你的诗作里,要表现出一个灵魂优越的自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你认识的一些诗友,也谈论着提高自己的方向,时常有冲刺的打算。

问题的难点也在这里:万一搞错了,你和诗友们耗尽心力写出来的,竟然是个不比别人优越的灵魂呢?换一句话说,写诗的人怎么知道自己的灵魂是不是优越?

诗人的灵魂,其实没有那么玄妙,往往是一些精神特质的集合。之中的精神特质,对于写诗来说,有好和不好的区别,需要认真挑选。

在人们口中长期传诵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诗人需要的是哪些特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写的这座敬亭山,我有幸去过一次,那山的外形和神韵,像是一座适合晨练的普通小山。也许是相隔了一千多年吧,我看不到这座山有什么奇妙之处,值得李白与它相互欣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出了各自的情趣。李白写了敬亭山之后,无数年代的诗人来了不少,诗写了不少,不能说都不好,但在情趣上不如李白。

——相对于无趣,这是有趣的灵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本是一篇劝酒的歌,李白也大谈天地人生,有种种感叹与豪情,种种无奈与旷达。这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里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既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回到遥远年代的公元前七世纪,每年三月都响起酒神节的酒神赞歌,成为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起源。李白有诗仙和酒仙之名,他的《将进酒》是一曲非凡的酒神赞歌。

——相对于平庸,这是非凡的灵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东坡这首忆念妻子的诗篇,几乎打动了千年来的所有读者。人的际遇不同,人的感情相通,读到好诗时自有情感升华。我觉得,让他们升华的正是苏东坡普普通通的白描手法,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自然而又深刻。

——相对于肤浅,这是深刻的灵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东坡写这首诗有些偶然因素。那时他四十岁了,像后世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说的那样,人生开始走下山的路,当然他四十岁之前也总是不得意,之后不得意怕是更多了。那时他想起相隔不远又不能见面的兄弟,面对中秋满月喝了一晚上酒。那一场大醉之后,世上的所有浑浊都像秋水一样,渐渐澄清,才有了一首洁净的诗。

——相对于浑浊,这是洁净的灵魂。

诗人灵魂中好的特质,还能列举出一些:相对于怯懦,豪放的灵魂是好的;相对于犬儒,独立的灵魂是好的;相对于卑鄙,高尚的灵魂是好的。

要写出好诗,当然要选择这些好的特质来写。可是在这之前,要有好的特质才行。

前面说到的林语堂,写过《苏东坡传》。他觉得,与中国其他诗人相比,苏东坡更具有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他的眼里,苏东坡是具有多面性的天才:一个月下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散文作家,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伟大的书法家,新派的画家,造酒试验家,是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伽修行者……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和敬佩的微笑。

一个优越的人,有个优越的灵魂,写出了优越的诗歌。

你读到苏东坡的启示了吗?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