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老电影火烧红莲寺(民国时代最火电影)
韩国老电影火烧红莲寺(民国时代最火电影)开放性、创新性、扬弃性、多元性、商业性,这些海派文化的特质,老上海电影兼具。细述海派文化,老上海的影人影视不能不提。那么就跟着司马路,再观一次老上海电影风云。遥望彼时,时局动荡,少有的商业基础与稳定的市民生活,上海兼具,因此集中了全国文艺界的精英,成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就顺理成章——当时90%的中国电影在上海生产。《西游正史》、《明星史记》等书; 在中国台湾出版:《三国前传》《三国智》等书。虹口大戏院、兰心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衡山电影院……这些曾经的老影院,仿佛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记忆放映机,浮光掠影的印象中,坐实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东方百老汇”的称号。
[司马路]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汉朝的密码》、《东吴帝国》、
《西游正史》、《明星史记》等书;
在中国台湾出版:《三国前传》《三国智》等书。
虹口大戏院、兰心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衡山电影院……这些曾经的老影院,仿佛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记忆放映机,浮光掠影的印象中,坐实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东方百老汇”的称号。
遥望彼时,时局动荡,少有的商业基础与稳定的市民生活,上海兼具,因此集中了全国文艺界的精英,成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就顺理成章——当时90%的中国电影在上海生产。
开放性、创新性、扬弃性、多元性、商业性,这些海派文化的特质,老上海电影兼具。细述海派文化,老上海的影人影视不能不提。那么就跟着司马路,再观一次老上海电影风云。
插画 杨蓉君
1932年,红一方面军打进福建漳州,缴获除了枪支弹药与大洋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铁盒。一开始,谁都不知道这个铁盒中装的是什么东西。后来才有去过大城市电影院的人说,这个啊,叫做电影拷贝,瞧,上面还写着片名呢!
于是,红军指导员一声令下:同志们,咱看电影去!数千红军,便在当地一所中学的操场,观看这部电影,场面蔚为壮观。
这部连红军都看过的电影,便是30年代红极一时的武侠大片《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红军都喜欢看,那么白军呢?说来恰好相反,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电影界颁布了一条禁令,而头一个,便是这部《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为什么会被禁?自然是因为它太火了。三年之内连拍了十八集,但凡上映,几乎就是万人空巷。而当时很多中国人,老实说因为几乎没有受过教育(要知道,当时全国只有3%的人接受过近代科学文化教育),很多人几乎就不能分辨电影与现实的不同,所以一看电影,便对那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深信不疑。所以查禁该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举个例子,《火烧红莲寺》里有一个镜头,女侠撑着伞从高处飞身而下,那叫一个轻如鸿雁、飘逸潇洒。结果福州就有个影迷也跟着效仿,撑着一把雨伞从山上往下跳,最后摔断了腿。你说这个咋整,算谁的责任呢?
不过,话说回来,责任并不在电影本身,单就电影艺术而言,这部影片确实有它的特殊意义。别的不讲,近一百年过去了,到今日还在电影屏幕上红得不要不要的那些个武侠、神魔、幻想剧,说白了其实都与它一脉相承。
那么,拍火烧红莲寺这个念头,当初又是怎么从电影公司的老总脑袋里蹦出来的呢?
这就得追溯到1928年4月的某个下午,当年的影视巨头、明星公司的老板张石川内急,顺手就从儿子床头拿了一本书,一边蹲坑一边看书。结果张老板这一读,居然就被书中情节深深吸引,直看到两脚发麻,方才从书中的江湖恩怨、儿女情仇的剧情中解脱出来。
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到这里也就罢了,最多训斥儿子几句少读闲书。可这位是当时上海滩最好的明星电影公司老总啊,这须臾之间,他的心思就活动开了,若是能把如此情节拍成电影,如何能不热卖?
这么一想,张总立即找来编剧导演一班人马,这些人都是人精啊,聚在一块踅摸半天,立马在这部叫做《江湖奇侠传》的武侠小说里,找到《游郊野中途逢贼秃,入佛寺半夜会淫魔》和《红莲寺和尚述情由,浏阳县妖人说实话》这些相关章节,把小说里的精彩情节拼凑在一起,便能拍出一部极好的电影。片名就叫做——《火烧红莲寺》!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样的剧情呢?
故事初始之地,设计在湖南浏阳、平江两县交界处一个名为赵家坪的地方。话说这里是史上有名的械斗之地,有个陆姓的把头,在一次械斗中吃了亏,便托人介绍,让儿子陆小青拜在昆仑派大师门下学习武功。
许多年后陆小青学成下山,在江湖上闯荡。某日他便来到了一座叫做红莲寺的庙宇,初始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到了晚间,他便发现寺内莲座后面有一深穴,恶臭逼人(便是红莲寺杀人埋尸所致)。
于是陆小青便与和尚大战,他有功夫,和尚打不过他,可是寺庙内处处机关铁壁,他也冲不出去。这一时刻,第二名侠客出现,从从屋顶破梁而入,救出小青。
此后,便是陆小青联合诸路侠客英豪,与红莲寺群僧连番大战的场景。而最终战胜红莲寺最大BOSS的人便是女侠红姑,由当时中国顶级的天后级女影星胡蝶扮演。
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其实情节略有些简单。但当时中国人谁见过这个啊,简直就是酷毙了,所以一朝上映万巷空。而这种火爆景象也很快从上海席卷南京、汉口、广州乃至北方的北平、天津等地。就连当时正在创作《子夜》的茅盾,也被这种火爆所感染,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如此评价《火烧红莲寺》:
“每逢影片中剑侠放飞剑互相斗争时,看客们的狂热就同作战一般。他们对红姑的飞降而喝采,并不是因为那红姑是女明星胡蝶所扮演,而是因为那红姑是一个女剑客,是《火烧红莲寺》的中心人物。他们于影片的批评从来不会是某某明星扮演某某角色的表情那样好那样坏,他们是批评昆仑派如何、崆峒派如何的!在他们,影戏不是戏,而是真实!如果说国产影片有对广大的群众感情起作用的,那就得首推《火烧红莲寺》了。”
老实说,明星公司当年能拍出这部电影确实了不起,因为它将以往那些个纸上谈兵的武侠小说词汇,一一搬上了电影屏幕,活灵活现地呈现。观众一进影院,那个震撼啊,什么口吐飞剑、掌心发雷,还有能飞檐走壁、隐身匿迹的大侠,更有这般神通:“把食指一举,那缭绕而上腾的一道白光,便带着法术,把你的宝剑无条件地向敌人作战!”这,也就难怪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福建人,会以为这些都是真的,恨不得亲身一试了!
这里,就要提一下《火》的摄影师董克毅。可以说这部电影拍得这么好,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拍这样一部奇幻大片,宏伟场景怎么办?分身特技又怎么搞?都是这位董大师靠着奇思妙想解决的。譬如把画在玻璃板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布景拍在一起,“接顶”成完整的红莲寺辉煌建筑;又譬如透过真实人物与卡通形象融合,搞出“剑光斗法”的奇幻景象……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轻功场景的拍摄手法,那就是中国特色的吊钢丝。
其实就是用钢丝拴在“红姑”腰上,一根棚顶装只滑轮,铁丝穿轮而过,下面人用力一拉,“红姑”就升空了。然后用巨型电扇的大风一吹,摄影机前再加层薄纱,朦朦胧胧,奇妙的武打片便诞生了。于是我们便看到:“红姑”胡蝶一身古装,在大风吹拂之衣袂飘飘,如天外飞仙般向观众飞身而来。
不过,观众看着刺激,演员却要担很大风险,尤其是侠女的扮演者胡蝶。她之前演惯的是大家闺秀和旗袍美女,哪里会打拳飞腿,还要跃起半空耍轻功呢?“在观众看来潇洒的我,殊不知当年我每次演完戏,都大汗淋漓,衣襟湿透。从摄影棚出来,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紧张的心情为之一松。”后来,胡蝶如是说。
当然,意外还是难免的。有一次,胡蝶与另一位演员被拉起在空中,然而飞升未多久,便耳听喀喇一声,胡蝶登时魂飞魄散,以为自己的铁丝断裂,她死命揪住那位演员。落地之后,才知晓竟是对方铁丝断裂,自己紧急时刻的应激反应,居然救了对方一命。
但付出还是值得的,对于胡蝶而言,收获不只是票房而已,还有大量粉丝。许多年后,胡蝶在温哥华碰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影迷,彼此相见第一句话就说:“我看过您的《火烧红莲寺》,那时我也只有七、八岁,但是红姑在银幕上徐徐飞行的轻功,我至今也还记得。”
这部电影究竟有多火呢?咱都不用讲票房,单讲续集,从1928年第一部上映一直到1935年在香港拍出第19集《火烧红莲寺》,你自己掂量掂量。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山寨模仿剧盛行一时,譬如什么《火烧青龙寺》《火烧白莲庵》《火烧七星楼》等等。有的制片人到旅馆开一间面南的房间,演员一化妆,几句台词、打斗一番,再搞点外景,十天半月,一部影片已经演完。此后数年,全国纷涌而上的武侠神怪片居然高达227部。
而结果,便是许多无知之人尤其是青少年,看了电影就背个包裹离家出走,说是要上名山大川求师学艺,这虽然是观者少智所致,但社会舆论总不免为此激荡。终于惊动了国民政府下属的电影检查委员会,一纸禁令在1931年颁下,使这一波武侠神怪浪潮终于恢复到风平浪静状态。
未 完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