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翔客串电视剧(哥你好主演魏翔)
魏翔客串电视剧(哥你好主演魏翔)在大众的认知里魏翔是一位喜剧演员,幽默成为他的表演风格,这次的角色没那么幽默,与以往大家印象中的他不一样,这件事对魏翔来说非常新鲜,但他也不会担心换了风格而不被人接受。这么多年,魏翔说自己从来不会被刻板印象左右,他认为条条框框的界定只是暂时的,也有信心能在不同领域的角色中有所呈现:“每一个演员必经之路,大概就是从被认知、被记住、被喜欢,甚至被崇拜,然后再一点点沉淀,或者会失去,也有可能被观众遗忘,被新人替代,这很正常。只是因为观众熟悉于我在喜剧中的表演,但我并不是一开始学电影的时候就学喜剧表演,而是学表演专业,我觉得作为演员应该是什么都会演,什么都应该演,不被类型界定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事情。就像作为一个厨子,我可以做川菜,也能尝试粤菜,这才是表演的吸引力。”我是表演专业,一直在追求“什么都会演”结缘伍红旗这个角色,魏翔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导演张栾的信任。当《哥,你好》的剧本找上魏翔的时候,对他
由张栾执导,马丽、常远、魏翔领衔主演,贾冰等主演的电影《哥,你好》成为今年中秋档票房冠军,至截稿前票房已达1.96亿元。影片讲述了年过三十、一事无成的小伍,在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父亲老伍时,获得穿越时空的力量。小伍决定回到上世纪80年代撮合爸爸妈妈的故事。演员魏翔和马丽再次在电影里携手,呈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父母爱情”。
《哥,你好》魏翔版海报。
今年对于演员魏翔来说尤其特别,他首次担纲男主演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为今年春节档一匹黑马,收获了26.28亿元票房,大家纷纷认为这位被低估太久的演员终于等到了成功机会。中秋档的这部《哥,你好》,他再次担纲主角,饰演一位很传统的父亲伍红旗,有观众评价魏翔的表演,“他真的演什么是什么,不应该只演喜剧”。新京报在今年年初独家专访魏翔时,他曾说过如果一个电影成功了,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压力,意味着他之后要做得更好。过了小半年,当记者再次询问他如今的心态如何,他淡淡地笑着说:“害怕担心的心态已经过去了,其实真的没有任何改变和区别,不管作品怎样,我还是跟原来一样,热爱电影,乐于表演,按部就班做自己的工作,以前是怎样的,现在还是怎样。”
这次演的没那么“搞笑”,感情更丰富
结缘伍红旗这个角色,魏翔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导演张栾的信任。当《哥,你好》的剧本找上魏翔的时候,对他来说,伍红旗这个角色和他以往在电影里接触的不太一样,他是一名工程师,外表儒雅,正儿八经,拥有十足的知识分子气质,虽说性格直率,但表达感情则非常含蓄腼腆。相比起马丽和常远饰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搞笑”,反而更偏向于剧情片中情感丰富的父亲:“我在舞台剧上演了12年,并不是说每次表演时我都抖包袱,都负责搞笑。尤其是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我们拍的戏没有叫喜剧的,我也演过很多偏剧情向的正剧,只不过是观众没怎么看过,并且大家认识我、了解我是因为喜剧。”
魏翔在《哥,你好》中饰演一位很传统的知识分子。
魏翔告诉新京报记者,伍红旗比起以往他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例如《西虹市首富》中的教练、《我和我的家乡》中的村长)确实比较特殊,他非常感谢相识多年的导演张栾的信任,毕竟在这之前很少有这类角色找他。当看到《哥,你好》剧本时他觉得这个故事很特别,看完之后立马在家里把剧本演了一遍,自己设想成为伍红旗会是什么样。
我是表演专业,一直在追求“什么都会演”
在大众的认知里魏翔是一位喜剧演员,幽默成为他的表演风格,这次的角色没那么幽默,与以往大家印象中的他不一样,这件事对魏翔来说非常新鲜,但他也不会担心换了风格而不被人接受。这么多年,魏翔说自己从来不会被刻板印象左右,他认为条条框框的界定只是暂时的,也有信心能在不同领域的角色中有所呈现:“每一个演员必经之路,大概就是从被认知、被记住、被喜欢,甚至被崇拜,然后再一点点沉淀,或者会失去,也有可能被观众遗忘,被新人替代,这很正常。只是因为观众熟悉于我在喜剧中的表演,但我并不是一开始学电影的时候就学喜剧表演,而是学表演专业,我觉得作为演员应该是什么都会演,什么都应该演,不被类型界定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事情。就像作为一个厨子,我可以做川菜,也能尝试粤菜,这才是表演的吸引力。”
《哥,你好》剧照。
魏翔诚恳地强调:“当我这辈子演不动,甚至都站不起来的时候,我回想自己这一辈子都是被别人的评论牵着走的,在表演上,观众习惯什么我演什么,喜欢看什么我迎合什么。我却没有为自己喜欢的表演而演,那多遗憾啊,不是吗?”
我和马丽、常远都还有提升空间
从出演阵容上来说,《哥,你好》的喜剧氛围很浓。演员马丽、常远、魏翔早已是合作过数次的搭档,该片也是马丽与魏翔继春节档爆款喜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后再度联手,魏翔说这班战友的合作永远会给表演带来无限的默契和安全感,为了一场戏、一个镜头,他们都可以在现场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哪怕用40分钟来想一种表达,一场戏,都不觉得浪费,这反而是种创作奢侈:“相互磨合、相互搭建了这么多年,省掉了很多熟悉彼此的过程。我们一同演戏自然是熟悉、顺畅的,很多时候让人惊喜的效果都是大家相互碰撞出来的。但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觉得我们三个都还有提升的空间,有时我在想,现在四十出头,如果再多积累十年、磨炼演技,我相信50岁的时候会演得更好。”演戏到现在,魏翔多了很多思考,他认为演员相对被动,要等机会,不停地积累工作经验,演员在电影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存在感,只是影片中的一个岗位,电影更多是依赖于导演、编剧、摄影师、剪辑师的集体创作:“演员是电影里的一颗螺丝钉,我们能左右的大概就是把自己的戏演好,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他的外在因素我控制不了。就我个人来说,我特别喜欢惊悚悬疑的电影,也希望哪天自己能够尝试,比如韩国的《老男孩》,我真的看了很多很多遍,特别喜欢。”
在魏翔看来,他和常远、马丽在未来的表演上,都还有提升空间。
【专访】
对评价,你需要在乎它,但又不能太在乎它
新京报:演员自然会受到角色影响,比如这次饰演一个很传统很深情的父亲,他的观念会影响你吗?
魏翔:其实不太会,你想一个40多岁的人,他的很多人生观念是很难因为角色改变的,毕竟角色和现实生活还是要分得很清楚。包括我觉得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没必要把一个电影看得那么高,电影毕竟只是一个文化产品,跟你在商店消费是一样的,它是能让你觉得愉悦,觉得精神上有获得感(就可以),其实它就是一个文化产品,能给你带来触动,但没有必要想着因为电影要做出什么改变。
新京报:出演电影自然希望能得到观众的反馈,反过来,你会不会被观众的观感影响?
魏翔:是,如果他们觉得蛮温暖,挺治愈的,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这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认可。电影行业随时处于一种可以被评论的状态,这方面比其他行业面对的评论压力更大。但你不太可能在每一次尝试上都达到一百分,不是随时都可以给人震撼,从影响他们到改变他们,这是不现实的,我会注重有所帮助的反馈,但也绝对不会被评论牵着走。
新京报:票房数据、评分,始终是衡量电影的一些因素,你会注重吗?
魏翔:在我被观众认识之前就注重(评论),当时注重的是观众哪天能认识我,但现在或者以后更注重的是他们别骂我(大笑),确实演员出演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承担很多压力,但电影就是被人解读的,它会给观众一个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自由翱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比如看过50部电影和5000部电影的人,对电影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任何一个电影没有标准答案,评价对我们来讲是事业,对别人来讲或许就是消遣和有感而发,你需要在乎它,但又不能太在乎它。
魏翔在《《哥,你好》》拍摄现场。
新京报:你首次担纲男主角的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就获得很高的票房,你的心态有因为这次成功而有所改变吗?
魏翔:从头到尾、从头到脚都没有变。我一直都是这样,在观众认识我或者不认识我,有了好成绩和没有什么成绩时我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大多数人不认识我的时候,对表演我依然很自信,有自信能够去演好,也越来越享受这件事。我和表演的关系非常纯粹,不会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改变,就像我说的,不认识我就不演戏了?或者认识我了,我就躺平了?那怎么可能。
新京报:那不变的你如何评价自己如今的状态呢?
魏翔:非常享受,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那时你还谈不到去享受表演,没那个心情。现在能养活自己了,也有机会拍戏了,还能和喜欢的合作者一起拍戏,这些真的是种享受。比如这次拍《哥,你好》,我就经常在我们搭建的上世纪80年代的置景里遛弯儿,自己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每一刻我都觉得特有意思,这是干演员这一行才能享受的幸福啊。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