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无论从艺术还是商业方面来看,1993年都算得上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电影最集中出现的年份。但是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电影票房却是在这一年开始走入低谷,并开启了连续10年的票房冰期。接下来的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也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仅次于金棕榈大奖),葛优则获得戛纳影帝。它是不是最好的中国电影,见仁见智,但它当年的获奖确实是中国电影史上极为轰动的一件事情。90年代的戛纳电影节,声势正浓,不像如今气势已不如当年。这一年姜文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影史经典。港片方面,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也是华语喜剧片的巅峰之作。

题记:中国电影史上的1993年,旧时代落幕的开启


1993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个神奇的年份。

这一年有很多优秀的电影留名影史。尤其是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霸王别姬》,多年来一直被很多人赞为中国电影最好的一部。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1)

它是不是最好的中国电影,见仁见智,但它当年的获奖确实是中国电影史上极为轰动的一件事情。90年代的戛纳电影节,声势正浓,不像如今气势已不如当年。

这一年姜文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影史经典。

港片方面,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也是华语喜剧片的巅峰之作。

接下来的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也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仅次于金棕榈大奖),葛优则获得戛纳影帝。

无论从艺术还是商业方面来看,1993年都算得上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电影最集中出现的年份。但是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电影票房却是在这一年开始走入低谷,并开启了连续10年的票房冰期。

大家看这张图。来源为微博用户每日电影票房播报。综合了中国电影产业史,中国电影1981-2011年检等各类资料,对中国电影历史上各种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和票房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2)

这个表的数据,当然只能参考,并不能完全当真,尤其是80年代之前的数据恐怕要掂量掂量。但是自从1994年国内开始电影票房数据统计以后的资料可信度比较高。至于80年代到93年这段期间的数据,应该也有一定权威性。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在80年代及90年代头2年非常繁荣。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活力,一些国外电影开始引进国内,日本电影《追捕》当年就风靡一时;香港电影和内地的合作也紧密起来,比如1982年由两地合拍的《少林寺》据说票房破亿,而当时每张电影票只要1毛钱而已,换句话说,李连杰这部成名作观影人次超过10亿。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3)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是真的,还说1亿都不止,还有人说是假的,根本就没有1亿。相信大家在头条上也看到过很多相关讨论,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李连杰少林寺票房”,就可以看到很多相关讨论。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4)

好了关于少林寺的票房咱们先不多说了。

中国电影在1991年票房达到了24亿,是曾经的历史顶点。这个数字直到15年后的2006年才再次企及。

但是就是在1993年,中国电影票房缩水一半,接下来的94年票房进一步下跌。由于市场急剧恶化,有关部门不得已引进了好莱坞大片,此后几年票房有所回升,但在世纪之交,票房进一步下跌,甚至跌破了10亿。

无独有偶,曾经红火的香港电影市场也是从1993年开始下滑,此后再也没有回到90年代初期的繁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这段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票房冰期持续了10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变化从1993年开始?

90年代这场中国电影市场的剧烈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各种经济的、历史的因素和中国电影自身发展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导致了这个变迁。概况来说,有3个方面。

一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了电影市场。

先说经济形势变化,大家知道,1992年对中国是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南巡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影响力非常深远。这个话题太多,咱们不多说。

南巡之后,中国经济走出了前两年的低迷,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经济过热引发了通货膨胀,物价上升。1993年CPI指数高达14.7%,1994年则升高到24%。虽然这2年中国GDP增长率也高达10%以上,但是现在一般认为是投资带动,经济过热,其实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很大提升。相反,由于货币问题,物价大幅上升,根据统计当年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但大家的收入并没有大幅提高,所以当年甚至出现了哄抢商品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形下,老百姓的文化消费和电影消费支出肯定会大幅削减。1993年电影市场票房突然下滑,应该和当年的经济形势有直接关系。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994年以后,这是影响电影票房下滑的第一个因素,但应该不是最重要因素。

二是vcd和DVD的出现,改变了电影市场格局。

这是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自93年以后10年冰期的最大原因。

自从电影被发明以后,它就一直是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是历史上人们观看电影的媒介方式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每一次都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和电影本身。

第一次对人们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传统模式发生颠覆性改变的媒介,是电视机。当然由于我国电视机的普及要在80年代中后期甚至是90年代以后,所以它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影响不大。不过在美国历史上,二战之后,电视机的普及极大改变了电影。

根据美国有关研究,在1946年-1955年,随着电视机进入美国普通家庭,电影院的上座率下降了一半。因为以前没有电视机的时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唯一消遣方式,电视机普及以后,大家在自家银屏上也能看到娱乐节目,有了第二种选择,电影院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5)

电视机彻底改变了电影。在2、30年代好莱坞早期黄金时期,年观影人次动辄超过40亿,而当时美国人口只有1.3亿左右。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每年至少看了30部以上电影。比如美国历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1939年上映的《乱世佳人》当年就吸引了2.8亿人次。

但1950年以后美国年观影人次再也没有超过20亿。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6)

这可愁坏了好莱坞片商们。那么要如何应对电视机对观众的分流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观众在电影院看到电视机无法呈现的效果。

于是电影的银幕变得越来越大,影像和声音效果变得越来越佳。甚至出现了早期3D效果,这一切技术革新,都是为了让电影院观看的视觉效果远超电视机,如此才能吸引观众继续回到电影院。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7)

电影技术的革新挽救了这场危机,在6、70年代,美国观影人次终于止住了下滑趋势并有所回升。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和美国截然不同,但也有一定相似度。在70年代和80年代,咱们国家年观影人次接近300亿,年人均观影数量差不多也是30部,接近美国历史巅峰水准。

80年代后期,随着电视机开始在我国普及,每年观影人次也下降了一半以上。比如1991年观影人次只有144亿。

然而vcd和DVD的出现,再次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重大打击。

世界上第一台vcd恰好是1993年出现,是中国人发明的万燕牌。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8)

但万燕并没有申请vcd专利,后来各国的效仿者纷纷进入这个新兴市场,最终 VCD 的国际标准反而是由索尼、飞利浦、松下和JVC于1993年创建。由于市场竞争剧烈,vcd影碟机价格从问世之初5000元,到96年就已经降到千元左右,并成为当时新婚家庭标配家电。

加上vcd和DVD在画质和音效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越,尤其是DVD,几乎能够完美重新电影院播出的效果,此后数年,国内vcd和DVD影碟机的销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根据有关资料,97年vcd影碟机年销量就超过千万,国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vcd影碟机,成龙为爱多vcd做的广告当年可谓深入人心。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9)

在20世纪末期,影碟机和电视机一样基本在国内实现了普及。

伴随影碟机一起出现的,是盗版光碟。相信每一个80后都对90年代末期大街小巷各种销售盗版光碟的场景都还有深刻印象。

60年代电影放映机回顾(1993年发明的影碟机)(10)

盗版光碟 影碟机几乎摧毁了中国老式电影院。因为在影碟机上看到的电影和电影院看到的效果大同小异,同时盗版光碟又非常便宜,在家观看又非常便利,那观众还去电影院干啥呢?

所以本来引进好莱坞大片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转好,在95年-98年中国电影每年票房还维持在15亿左右,在影碟机实现家庭普及以后,中国电影市场彻底进入冰期,99年电影票房第一次跌破10亿,直到2004年才回升到10亿以上。当然那是因为《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商业化浪潮,同时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的电脑特效技术再次改变了电影,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然,影碟机本身也是历史的产物。随着21世纪家庭电脑的普及,影碟机也彻底失去了市场。


三是中国电影老的模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这个因素对电影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小。咱们简单说说。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始于2002年的《英雄》,此后拍中国式大片成为市场主流。那《英雄》为什么会出现呢?简单地说就是90年代中国电影依然延续了老的国有制片厂模式,拍摄题材依然以主旋律电影为主。那几年国产片票房比较高的影片都是《鸦片战争》、《生死抉择》这些主旋律电影,也就是冯小刚1997年《甲方乙方》开启的贺岁片有点商业化意思。

当时老式主旋律电影越来越难以吸引观众,所以这也是引进好莱坞大片的原因。

当然,引入好莱坞大片以后,票房依然持续下滑,这就说明电影本身并不是主要原因。


所以,90年代对中国电影市场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影碟机的发明和普及,以及盗版光碟的盛行,它像美国5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一样,彻底摧毁了老式电影院。

而此后,为了应对影碟机的挑战,电影的媒介形式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脑特效和3D技术让电影院重新焕发了魅力。数字拷贝的出现,也让盗版不再那么容易。现如今,盗版电影基本在中国销声匿迹,这才是中国电影市场在2010年突破百亿以后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背景。当然这也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之,回望1993年,影碟机的出现,绝对是改变中国电影历史在重要一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