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传位福康安(关于乾隆私生子的绯闻之谜)
乾隆为什么传位福康安(关于乾隆私生子的绯闻之谜)其实福康安的身世之谜才是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主要由于福康安兄弟四人中就属福康安最受乾隆宠爱,官位最大地位最高,而且福康安也是清朝自三藩之后唯一的非皇室成员而被追封为王爵的人。但是行三的福康安两位哥哥福灵安、福隆安都娶了乾隆的亲侄女或女儿成为额驸,唯独最受乾隆宠爱的福康安没有娶到格格,虽然幼弟福长安也没有成为驸马,但是福长安是因为长相平凡,才能平庸,故此不受乾隆喜爱,所以没有将女儿下嫁给福长安。但是两位驸马哥哥都没有福康安地位和爵位高,这不禁让后人揣测不已。影视剧中的福康安形象尤其是福康安率军平定西藏边疆的廓尔喀入侵,平定边患之后福康安亲自参与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关于金瓶掣签制度,为日后100多年的西藏境内稳定和平做出贡献,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同时福康安制定的对于西藏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也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所以说福康安
乾隆皇帝应该是历史上绯闻最多的皇帝,比如他的身世之谜,再比如他与自己小舅子傅恒的媳妇儿那拉氏那段千古绯闻。所以至今民间和野史都流传福康安实际是乾隆私通那拉氏生下的私生子。
福康安是康熙朝名臣米思翰曾孙,李荣保之孙,其父傅恒是乾隆的内弟,他的亲姑姑便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以亲属关系而论乾隆是福康安的亲姑父。同时福康安也是乾隆朝名将重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福康安画像
福康安戎马一生,先后率军平定金川,平定甘肃回民起义,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战以及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平定苗疆起义。
尤其是福康安率军平定西藏边疆的廓尔喀入侵,平定边患之后福康安亲自参与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关于金瓶掣签制度,为日后100多年的西藏境内稳定和平做出贡献,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同时福康安制定的对于西藏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也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所以说福康安是民族英雄绝对是实至名归。
福康安虽然算是民族英雄,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做出过贡献,但是福康安的为人品行却不被后人所认可,福康安为人生性奢华无度,且骄纵部下,而且为人气量狭小,比如在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时曾经因为总兵柴大纪对自己礼数尊重不到位,福康安唆使部属轮番弹劾柴大纪,最终致使在镇压林爽文等天地会起义中,孤军作战坚守嘉义,为平定林爽文起义立下大功的柴大纪被乾隆冤杀。
从中可以看出福康安虽然比较有帅才,但是缺少大将之风范,气量狭小,所以福康安即使为祖国主权统一完整做出过贡献,也不是很受后世人尊重。
影视剧中的福康安形象
其实福康安的身世之谜才是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主要由于福康安兄弟四人中就属福康安最受乾隆宠爱,官位最大地位最高,而且福康安也是清朝自三藩之后唯一的非皇室成员而被追封为王爵的人。但是行三的福康安两位哥哥福灵安、福隆安都娶了乾隆的亲侄女或女儿成为额驸,唯独最受乾隆宠爱的福康安没有娶到格格,虽然幼弟福长安也没有成为驸马,但是福长安是因为长相平凡,才能平庸,故此不受乾隆喜爱,所以没有将女儿下嫁给福长安。但是两位驸马哥哥都没有福康安地位和爵位高,这不禁让后人揣测不已。
乾隆把侄女和女儿都嫁给了福康安的两个哥哥,唯独却没有把女儿嫁给最受自己信任和宠爱的福康安,当年傅恒也确实曾向乾隆求亲,希望乾隆再把一个女儿许配给福康安,但是乾隆坚持不许。这也就是民间传闻乾隆知道福康安是自己私生子,他害怕把自己女儿嫁给福康安是乱伦,所以他坚持没有把女儿嫁给福康安。
乾隆青年时期画像
野史和民间传闻是如此,但是毕竟没有史实证明,所以福康安未必为乾隆私生子。不过福康安深得乾隆宠爱却是有原因可查的,史书记载福康安自幼长相眉清目秀,粉面朱唇,模样长得与他两个未曾见面的表哥乾隆的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颇为相似,这两位皇子是深受乾隆喜爱的两个儿子,但是他们俩都是小时候因病夭折。
因此乾隆在见到幼年的福康安后被他勾起了思念儿子的父爱,于是乾隆把年幼的福康安接到宫里亲自培养,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都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如果不是私生子干嘛把小舅子的儿子接到自己家里培养。
但是要知道史书所记载乾隆不止接福康安进宫抚养,还有他的幼弟福长安也是小时候一同与哥哥福康安被接进宫中由乾隆培养教育。而乾隆却并不是很喜爱福长安,他更加喜爱的是福康安。而后世却从来没有人怀疑福长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主要是由于乾隆对福康安过于厚爱宠信有加,所以才惹人怀疑。
不过史书上这段事情的记载到很有可能是乾隆格外喜爱福康安的真实原因,因为乾隆是一个非常喜好看人长相,以颜值喜好用人的皇帝,而且乾隆还是一位格外恋旧的人。比如他重用宠信和珅的原因之一就是和珅长相白净俊美,而且颇似当年乾隆宠爱的一位贵妃,所以和珅就深受重用。而福康安也是如此,他长相颇似乾隆已夭折且很钟爱的两个皇子,所以乾隆把对两位皇子的父爱倾注到了福康安身上。
当然这其中还有乾隆对福康安亲姑姑孝纯贤皇后的深深思念和喜爱,乾隆爱屋及乌,所以对傅恒家族及其四个儿子都算是恩宠备至,尤其是福康安深受乾隆宠爱。福康安本身因为长相俊美像极了乾隆夭折的两个儿子,外加乾隆对福康安亲姑姑孝纯贤皇后的喜爱之情,以及福康安确实有一定的能力,所以造成了福康安在乾隆一朝备受恩宠,也被后人误会为福康安实际为乾隆私生子的缘故。
其实历史上很少有像乾隆与福康安这般君臣关系,他们爷俩名为君臣,实际感情深厚情如父子一般。乾隆一直想封福康安为王爵,可惜碍于祖制礼法没有,福康安生前被封为了贝子,这也是破格封爵,在满清礼制中,除了皇室成员以外,外姓大臣最高爵位止于公爵,贝勒和贝子这样爵位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获封,而福康安则成为清朝自康熙朝三藩之后,唯一的外姓大臣被封为贝子。
虽然福康安生前没有受封王爵,但是福康安死后乾隆甚为伤心,不顾群臣反对,坚持追封了福康安为郡王爵位。
乾隆虽然很喜爱福康安,但是他的儿子嘉庆就没那么喜爱了,说来也有意思,嘉庆完全是和老爹乾隆对着干,凡是乾隆喜爱的重臣如和珅以及福康安都被推翻否认,乾隆去世后嘉庆第一时间处死了和珅,随即第二个收拾的就是已经去世的福康安,嘉庆虽未剥夺追封福康安的王爵,但是多次下诏谴责福康安生前奢侈无度的行为,并且追夺了福康安后人的爵位。
乾隆老年时期画像
说起和珅就不得不提一嘴,和珅虽然在乾隆朝深受喜爱和重用,当时很多朝臣都依附和珅,只有极少数的正直重臣能与之抗衡,这其中就包括了福康安,当然福康安可与刘墉、朱珪、阿桂等人不同,他算不上正直之人。历史上福康安与和珅的关系可并不像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演的那样,福康安与和珅沆瀣一气,虽然历史上的福康安也不是什么清官,为人奢华无度,但是福康安毕竟是世代身居高位且为皇亲外戚,家底丰厚,不太需要贪污,所以他为人奢华无度纯粹是富贵子弟的习气而已,他并不是像和珅那种白手起家贪得无厌的大贪官,也因此福康安非常瞧不起贪婪无厌的和珅。
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福康安虽然与和珅不和,但是他的弟弟福长安却处处讨好依附和珅,与自己的亲哥哥背道而驰,这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福长安常年在京城做官,而福康安是常年在外征战,虽然福康安备受恩宠,但是福长安却不是很受乾隆喜爱。
常年在京城做官,而自己家族的大靠山三哥福康安却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在京城做官的福长安就得另寻大树好乘凉,于是他就投靠到了和珅门下,与和珅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最后在乾隆死后嘉庆开始清算和珅,福长安也被嘉庆清算在内了,被嘉庆罢官夺爵差点斩首,最后福长安果断的出卖了和珅,帮助嘉庆罗织坐实了和珅的罪名,并亲自奉旨赐死和珅才免于一死。
而嘉庆虽然很不喜欢福康安,但是并未对死后福康安进行清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福康安作为乾隆重臣和名将,从来没有依附过和珅,而且与和珅之间还算是矛盾重重,嘉庆非常厌憎的人是和珅,而福康安作为生前与和珅对立的大臣,没有遭到嘉庆帝清算,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福康安死后的所有荣誉都是乾隆所赐,如果都被嘉庆推翻,那么嘉庆就有点像在骂自己老爹糊涂似的,这是属于不孝的行为,所以嘉庆对于福康安虽不喜欢,但是也没进行太大清算,只是把他的儿子德麟降爵处理。
影视剧中福康安与和珅形象
其实福康安与和珅的主要矛盾是由于在乾隆面前争宠的原因,乾隆对二人的矛盾也是故意和稀泥不予理会,福康安与和珅虽然矛盾重重,但是二人倒也明白乾隆心思,从不正面直接交锋,而是互相唆使各自集团党羽弹劾对方的党羽属官,其实倒霉的还是依附于福康安与和珅二人下面的官吏,为官行为时刻被对手集团监督,稍有不慎就被弹劾,而乾隆作为皇帝,只要弹劾有理有据绝对秉公处理,因此来说福康安与和珅两大势力集团互相监督弹劾,反而有利于吏治清明。
说归到底福康安与和珅还是因为长相俊美帅气,才受到乾隆重用宠信,所以说呢,颜值天下不光是现代流行起来,从古代就流传下来了。没准现在的小鲜肉级别的流量明星穿越到了乾隆那个年代,整不好混的可能比福康安与和珅都好啊。
最后大家可以参阅一下文中福康安与乾隆的画像比对一下,福康安是否有些神似亲姑父乾隆。正如后世民间为这段绯闻做的诗:
家人燕儿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单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