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甄宓的真面目:洛神甄宓 历史上最苦情的 女神
洛神甄宓的真面目:洛神甄宓 历史上最苦情的 女神(一)屈原笔下的洛神比如“洛神”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史料记载帝喾有4个老婆,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嫁给舜,而此后的传统社会,有地位的男人三妻四妾都算少的,曹操有15个老婆。刘邦娶了多少老婆自己都说不清,有个薄姬娶来三年他都没有记得她,直到有一次别人提醒,他想起后共度一夜作为补偿,此后又将她忘了,薄夫人一生唯一的一次生下一个儿子,就是以后的汉文帝。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女人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三从四德”成为衡量女人的标准。这期间的“女神”也是满足男人心理、生理需求而塑造、假想出来的。
纵观历史,我国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早期的母系社会:女性地位高于男性。
传统社会:男人至高无上,女人身不由己。
当今及未来:男女平等,互相尊重。
史料记载帝喾有4个老婆,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嫁给舜,而此后的传统社会,有地位的男人三妻四妾都算少的,曹操有15个老婆。
刘邦娶了多少老婆自己都说不清,有个薄姬娶来三年他都没有记得她,直到有一次别人提醒,他想起后共度一夜作为补偿,此后又将她忘了,薄夫人一生唯一的一次生下一个儿子,就是以后的汉文帝。
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女人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三从四德”成为衡量女人的标准。这期间的“女神”也是满足男人心理、生理需求而塑造、假想出来的。
比如“洛神”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洛神与甄宓,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还是墙上讨厌的蚊子血?(一)屈原笔下的洛神
不同于红山女神来源于真人,“洛神”是人想象出来的,屈原是书写“洛神”的第一人。“子不语怪力乱神”,屈原却是个专门爱与鬼神沟通的“大巫”,现代人介绍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主管祭祀的官员,就是巫师。我们现在是无神论者,说起巫师、大巫、男巫会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而在原始社会,甚至屈原那个时代,祭祀是件极其重大的事情,巫师享有崇高的地位,有时,众多的执政者都需遵从巫师的指令,因为那是通神的人。
屈原在《天问》、《离骚》中均提到洛神。洛神名宓,后人也称她宓妃。宓妃是谁?有四种传说:
- 伏羲的女儿;
- 伏羲的配偶;
- 伏羲的母亲;
- 后羿的配偶。
洛神宓妃画像
每一种说法都有很多历史学家考证多年,也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支撑。
这其中最广为接受的版本是第一种,也就是说洛神是伏羲的女儿,那她有什么事迹?她是个什么形象?她怎么就和曹丕的夫人甄宓有了关联?
在屈原的幻想梦幻之作《离骚》中,屈原表达了他对洛神宓妃苦苦追求却追不到手的心态。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镶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丰隆是谁?是天上地位高贵的云神或雷神。
蹇修又是谁?是传说中伏羲氏的大臣。
也就是说狂人屈原要让天上地位高贵的神去为他寻找洛神,他解下佩囊作为信物,要让洛神宓妃父亲伏羲氏亲近的大臣去给他说媒。可见洛神宓妃是多么难以企及的女神!
可是在后面,他又这样写道:
“保厥美以骄傲兮 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 来违弃而改求。”
是说洛神宓妃恃美而骄,傲慢无礼,喜欢玩乐,作风放荡,他放弃追求她了,这是欲抑先扬,先褒后贬。这也是洛神宓妃最初在文学上的形象:美,作风不好。
游国恩认为:“我国文学首先与女性发生关系的是楚辞”。屈原笔下的女性往往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那是他对明君、贤臣、美好情感的寄托。他笔下的洛神宓妃怕也是这样,先是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想象和尊宠,而后却逐渐失望,意兴阑珊。这多像他自己的政治生涯啊!
(二)司马相如笔下的洛神
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这样描写洛神宓妃:
“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娇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
他笔下的洛神宓妃,容貌出尘,神态妩媚,衣着华美,婀娜多姿。她的美“色授魂与,心愉于侧”,也就是说她的美摄人心魄。
在很多文人笔下,洛神宓妃都是这种美得足以乱人心神的危险人物,男人尤其是帝王,若想有所成就,得远离、拒绝这样的女人。
直到曹植的《洛神赋》,在极力赞颂洛神宓妃的美貌之外,也赋予了她完美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