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不管是建立思维的秩序,还是建立信息的秩序。在这两个章节中,最主要的是用印象笔记搭建一个唯一的信息收集箱。把不管是来自软件的收藏内容,还是工作中的文档,或者邮件中的信息集中的转到印象笔记中来。全书共分为六个大的部分:如果以上的苦恼你有任意的一条,或者你也想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那么《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这本书就值得你一读。乍一看这是一本工具书,但其内容的聚焦点却不在如何使用工具的技巧上,而是聚焦在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构建自己的人生系统上。书中更多的在介绍理念,如何清空大脑,把记忆知识留给印象笔记这个工具,如何让大脑更多的用于创造和思考。这也是一本结构化思考的书籍。作者从章节分类的方法到正文小标题的应用,你都可以看到结构化思考的逻辑。这样的好处是每一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出来解决你的特定的一些问题,劣势就在于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一些内容会在不同的章节出现重复的内容

我想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

读书如流水过大石,一段时间后大概率上不记得内容了,甚至过上一两年连书名都忘了,感觉白读,内心非常沮丧。

在你的微信收藏夹、浏览器收藏夹、今日头条收藏夹、知乎等各类软件的收藏夹里存了一大堆的你觉得将来会用到的内容,可是当你想调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存在哪里了。于是一个一个的打开软件查看收藏的内容,耗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就能找到想要的内容。

除了工作之外,你给自己安排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编程等多方面的学习,留了一堆纸质版的文件,想扔舍不得扔,存放起来又想不起来用,完全没办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以上的苦恼你有任意的一条,或者你也想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那么《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这本书就值得你一读。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1)

乍一看这是一本工具书,但其内容的聚焦点却不在如何使用工具的技巧上,而是聚焦在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构建自己的人生系统上。书中更多的在介绍理念,如何清空大脑,把记忆知识留给印象笔记这个工具,如何让大脑更多的用于创造和思考。

这也是一本结构化思考的书籍。作者从章节分类的方法到正文小标题的应用,你都可以看到结构化思考的逻辑。这样的好处是每一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出来解决你的特定的一些问题,劣势就在于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一些内容会在不同的章节出现重复的内容。当然作者更重要的强调理念,至于具体怎么去执行,个人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2)

全书共分为六个大的部分:

  • 建立思维的秩序
  • 建立信息的秩序
  •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 建立个人信息库
  • 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 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从信息的输入开始

不管是建立思维的秩序,还是建立信息的秩序。在这两个章节中,最主要的是用印象笔记搭建一个唯一的信息收集箱。把不管是来自软件的收藏内容,还是工作中的文档,或者邮件中的信息集中的转到印象笔记中来。

举个例子。以前你在网页搜索到比较好的内容,你会使用收藏夹功能存起来,而当你使用印象笔记,你可以直接一键剪藏到笔记中。这个步骤和你存在浏览器收藏夹动作差不多,并没有增加操作的难度。当然,前提是你的浏览器安装好了剪藏的插件。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3)

你完全可以把邮件、网页、微信信息、头条信息、甚至word文档、音频内容等这些你觉得对你有用的内容全部转存到印象笔记中。当然,如果你使用别的笔记软件,功能会有差异,但这个收集箱箱的理念是相通的。有了这个信息集中收纳地,在需要调用的时候,直接到笔记中进行关键词搜索就可以调用。

你完全不用担心搜索不到内容,印象笔记的前身就是做搜索的,它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识别搜索你存的图片上的文字信息。

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个人兴趣、工作特点等把相关的信息储存在印象笔记,这样能大量的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4)

搭建属于你的个人信息系统

搭建个人体系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帮你记忆东西的外挂大脑的过程。有了信息的集中收纳地,接下来就是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档案体系,任务管理体系。

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可以构建不同笔记本组,在笔记本组内建立笔记本,然后把来自收集箱中的信息转存在这些地方。通过分类,方便自己随时调用。

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了我们下一步行动、为了之后阅读学习、为了输出内容做准备的。如果不是这个目的,那存起来将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你需要明确这一条信息的命名、分类和标签。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当你需要用到时,这条信息就一定能够为你所用。之后,你可以对这一条笔记进行重新编辑,或者加上你的感想,这些都是直接阅读微博或微信所无法比拟的。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5)

拿我构建自己的读书系统举个例子。我有一个阅读的笔记本组,在这个笔记本组下面有这几个笔记本:

  • 读什么书
  • 怎么读书
  • 全文书库
  • kontes
  • 大纲整理

在看到想看的书籍的时候,我会立即把书名和作者名新建一条笔记存在读什么书这个笔记本中,并在滴答清单新建一条提醒我处理这条笔记,然后继续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

手头上工作结束后,清单提醒我去处理这条笔记。我去豆瓣看看网友的评论,了解下书籍大概的内容,评估是否需要读。如果需要读,就去寻找相关的电子书资源,下载到kindle中。如果不需要读,那就删除这条笔记。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认同的观点,启发我思考的观点进行标记。全书阅读完成后,用kontes软件导出标记的内容作为书摘,方便我查询。

我会通过写书评或者读后感来强化吸收书本的内容。大纲整理就是书的目录以及阅读后做的思维导图。写的书评我会存在另外一个写作的笔记本组中。

全文书库,是我把一些实用类的工具书转成TXT格式存在一条笔记中。以后我想查询的时候,可以直接在里面搜索。

怎么读书,是我收藏的一些关于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后如何更好输出的方法这些干货文章的储存地。比如罗振宇的刷书方法清单,我就保存在这里。

当我需要调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我可以直接打开笔记本查看,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调用。这是我搭建的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6)

在建立个人信息库这个部分,把纸质资料电子化这个方法很实用。你可以把家里的说明书扫描后储存,把以前的病例检查数据扫描后存在印象笔记,可以把手机的名片存在印象笔记。这些理念,都可以帮助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

比个人更厉害的是团队,比团队更厉害的是组织,比组织更厉害的是一个系统。当你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系统,并且还可以不断迭代的时候,你自己就是一支军队了。

你可以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小系统,比如人脉管理系统,个人成长系统,职业发展系统,个人理财系统,休闲放松系统等。大系统套小系统,生生不息。

闭环于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库之后,你还可以用印象笔记记录你的日常。通过晨间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过去规划未来,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巨大变化。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7)

在时间管理领域,有很多人推崇记录时间的花费,找到时间黑洞。而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晨间日记的方法,规划每天的工作安排,记录小确幸的事情,既能够规划未来,同时又能够思考过去。这不仅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也能通过观察记录反思得失,增强自己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读完全书,除了收获一些方法,我还有三点体验:

  •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 不仅仅要标签化你的笔记,你还需要标签化你的人设
  • 系统化你的人生

在今天,面对巨大的信息量,我们需要一个载体来帮助我们承担记忆的负担。作者选择了印象笔记,这给予他巨大的想象空间,你完全可以选择适合你的电子笔记。找工具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作为知识工作者的你一定需要信息化,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专属信息库,方便你调用查询,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中台思维。

如何从0到1打造印象笔记体系: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8)

标签化你的笔记可以方便你更快速的定位你需要的信息。同样的,标签化你的人设可以让人快速的记住你。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方便人们快速的记住你,便于搭建属于自己的人脉圈。

构建系统这件事,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和我们的工作流类似。从接到工作任务到分解目标,再到具体行动,最后总结反思。你完全可以按照这种逻辑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体系,兴趣体系。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执行体系,你可以去阅读全书。

希望我们都能搭建属于自己的工作成长体系,共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