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怎么干首席科学家说了算(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科研怎么干首席科学家说了算(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制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之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执行力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以我指导过的研究生为例,我每学期都会要求他们做研究计划,执行能力强的学生基本能做到按时完成计划,甚至提前完成计划,这些学生往往都能在研究生阶段取得较多的研究积累和成果,并按时获得学位。也有的学生执行力比较差,无法做到按时间节点完成计划,这种拖延现象导致其他的研究计划也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整体科研进度被拖后,其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在制定好科研计划之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提前完成最好,尽可能确保按期完成。因情况不同,总会存在无法按时完成计划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接近并最终达到这个水平,养成积极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一样,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并严格执行和落实,是最终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我的体会是,要做到长远
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很荣幸能参与“治学大家谈”栏目,此前通过这个栏目看到许多位兰州大学老师和校友分享的学习和治学心得与经验,使我受益匪浅。珠玉在前,我也把自己在二十年科学研究经历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借此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
回顾我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曾经换过多个专业和方向,最后选定环境考古与环境变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我的科研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不少困难,很庆幸在不同的阶段都得到许多师长、同门和同行的帮助,非常感谢一路走来给予过我帮助的人!在此过程中,我逐渐在科学研究中找到了乐趣,也体会到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把自己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从科研工作中找到乐趣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科研过程很多时候也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能将自己从事的研究当作一种乐趣,不但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还会很大程度上消解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感。这如同不喜欢某种活动(如:打球、打游戏)的人可能会觉得其很乏味,而喜欢这种活动的人却乐在其中,即便持续时间很长也能够保持心情愉快。此外,找到乐趣后还可以显著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我在从事本科生教学的时候,有时会发现有学生不是因为获取学分,而因为感兴趣去听课,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都很好。
在科学研究中找到乐趣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开始从事环境考古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具体研究方向的选择经历了多次的摇摆,一度感觉非常焦虑和迷茫,时常遭遇挫折。在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开展了长期的工作之后,渐渐发现史前人类向高原扩散的动力似乎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不是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是与东西方交流带来的农业技术革新有关联。随后我对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过程与动力,以及东西方交流的历史与影响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随着新发现越来越多,我也更多体会到了科研带来的乐趣,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发现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和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在遇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学会将目标分解并逐一实现,在不断增强信心的同时也会收获快乐。
二、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并严格落实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一样,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并严格执行和落实,是最终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我的体会是,要做到长远有目标,2-3年要有清晰的规划,1年内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2个月内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的时间节点,才比较有把握保障阶段性和总体目标的完成。当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研规划和计划,不同学科和方向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一些常见的可能影响科研计划实施进度的因素(如样品采集、仪器状态)也应该在制定计划时纳入考虑,以便出现问题时有备选的方案。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比如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相信对大多数人的计划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方案。因疫情无法返校的研究生,本来的试验计划无法执行,就可以利用这段空窗期通过检索和整理文献资料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有益的积累。
制定好科研规划和计划之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执行力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以我指导过的研究生为例,我每学期都会要求他们做研究计划,执行能力强的学生基本能做到按时完成计划,甚至提前完成计划,这些学生往往都能在研究生阶段取得较多的研究积累和成果,并按时获得学位。也有的学生执行力比较差,无法做到按时间节点完成计划,这种拖延现象导致其他的研究计划也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整体科研进度被拖后,其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在制定好科研计划之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提前完成最好,尽可能确保按期完成。因情况不同,总会存在无法按时完成计划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接近并最终达到这个水平,养成积极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
三、积极沟通和参与学术交流
无论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学者,还是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与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研究生,首先要积极主动与自己的导师沟通,了解导师正在执行的科研计划,以及对自己在研究计划中的角色定位是如何考虑的,这对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在自己有不同意见和想法时,也可以与导师进行充分讨论,积极与导师沟通对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是很有帮助的。此外,与同门和同学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得到具体的帮助和指导。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之后,积极与同事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是推进自己科研工作取得进展的有效途径。我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开展过短期的学术交流,印象很深的是在办公楼一楼有一个公共的空间,工作日一直有很多人在那里喝咖啡聊天交流,每周五上午还有固定的三个小时由不同单位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可能一些重要的想法就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
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报告也是很有效的学术交流方式。在学术报告的过程中可以给同行展示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不同科研单位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增进相互了解,进而推动学术合作。在学科交叉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这无疑对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和影响有重要的帮助。我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在国外高校讲学的过程中,发现国外的学生很喜欢提问,也喜欢通过口头报告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这是国内学生应该学习和提高的。近些年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推进此方面的工作,以资源环境学院为例,学院会支持部分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三个月左右的交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的研究生面孔也逐渐增多。希望这个良好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对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治学大家谈”之前学者们分享的经验已经很深刻了,我从自身的科研经历中补充一点心得,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董广辉,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主任。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编辑 | 董毓松
责任编辑 | 黄煜
主编 |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