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利来老板是梅州人吗(金利来老板去世)

金利来老板是梅州人吗(金利来老板去世)当时曾宪梓靠着手中的6000港元,创办并发展出了庞大的金利来王国。有人曾说,当年金利来狂打广告却不销售的做法是饥饿营销,虽然没有得到金利来集团的认可,但是金利来品牌的确在内地人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经典形象,直到现在,金利来依然靠着当年的声誉维持经营。曾宪梓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梅州人,1968年,30多岁的他到中国香港发展,发现当时香港服装业很发达,不少人都有几套西装,当时还有句俏皮话说“着西装,捡烟头”,意思是捡烟头的流浪汉都穿着西装。可是西装那么普遍的香港,作为西装最重要的配件——领带却没有像样的品牌。假如当时以400万香港人计算,每人一套西装,配一条领带,这领带的销售量肯定是非常可观的。曾宪梓白手起家,创办了“金利来”品牌。市民小梅对本报记者说,我前几天去逛街,偶然看见一家金利来服装店,瞬间勾起了无数回忆。“我记得90年代初,电视上总是滚动播出一句熟悉的广告语: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可是,还买

金利来老板是梅州人吗(金利来老板去世)(1)

9月20日,香港金利来集团发布讣告称,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因病去世,终年85岁。提起金利来,如雷贯耳,它是上世纪90年代最火爆的男装品牌,曾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当年,很多条件好一点儿人,怎么能没有几样金利来的产品呢?

曾宪梓去世的新闻也勾起了很多人对那个年代追“名牌”的往事回忆。当年,除了金利来,还有皮尔·卡丹、梦特娇、鳄鱼恤、华伦天奴、花花公子、登喜路、老人头……

当年风靡全国的“金利来”

提起曾宪梓,很多人不熟悉,但一说到他是金利来的老板,大家都会恍然大悟。曾宪梓和哈尔滨颇有渊源,他是哈尔滨荣誉市民,在哈尔滨开发区建设初期,就曾到哈尔滨考察投资,如今的开发区世纪广场地块,就曾属于曾宪梓。而他生前曾累计慈善捐献12个亿,哈工大和哈师大的一些老师和学生,都曾拿过曾宪梓奖。

曾宪梓白手起家,创办了“金利来”品牌。市民小梅对本报记者说,我前几天去逛街,偶然看见一家金利来服装店,瞬间勾起了无数回忆。“我记得90年代初,电视上总是滚动播出一句熟悉的广告语: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可是,还买不着,哪里都没有卖的!电视上播出,再加上很少看到有人穿,当时就有一个印象,这个品牌肯定很贵,很少能有人用得起。还有金利来的那个好像时钟‘九点’的logo(标志),深入人心。当然了,现在金利来很常见了,价格只能算是中档。”

市民郭先生对本报记者说,90年代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当时出席正式场合,流行穿西装打领带,还流行夹皮包,带领带夹,这四样东西里,如果有一样能买到金利来的,那就特别了不起了。“我曾经有一个皮包,可以夹在腋下的那种,是金利来的,我每次出去和别人谈生意,都把皮包立在桌子上最显眼的位置,人家一看拉锁下面的标志,就明白你是什么实力了。”

的确,金利来曾经是男士最爱穿的服装品牌,现在也是60、70后男性认知度较高的品牌之一,不少人会觉得拥有金利来是“人生巅峰”时刻。

曾宪梓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梅州人,1968年,30多岁的他到中国香港发展,发现当时香港服装业很发达,不少人都有几套西装,当时还有句俏皮话说“着西装,捡烟头”,意思是捡烟头的流浪汉都穿着西装。可是西装那么普遍的香港,作为西装最重要的配件——领带却没有像样的品牌。假如当时以400万香港人计算,每人一套西装,配一条领带,这领带的销售量肯定是非常可观的。

当时曾宪梓靠着手中的6000港元,创办并发展出了庞大的金利来王国。有人曾说,当年金利来狂打广告却不销售的做法是饥饿营销,虽然没有得到金利来集团的认可,但是金利来品牌的确在内地人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经典形象,直到现在,金利来依然靠着当年的声誉维持经营。

本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2011年,金利来国内销售终端的数量一度达到1300间,而2013年前后,随着海内外服装品牌在国内的竞争加剧,加上异军突起的电商以及随之而起的网红品牌,金利来的批发业务表现不佳。当前以90后为主流消费群体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爸爸辈”最爱的品牌,金利来面临品牌形象老化的危机。与往日的辉煌相比,金利来的“星光”已经没有那么耀眼。

金利来老板是梅州人吗(金利来老板去世)(2)

全国人民误追的“洋品牌”

很多人根本分不清那些知名品牌到底来源于哪里,以为都是国外的,其实,当年的大部分名牌服装都是中国的,金利来是中国香港血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些所谓国际品牌,比如鳄鱼恤、梦特娇等,其实也都是“香港制造”。

市民小雪对本报记者说,这么多年了,一提起那些年的名牌,她第一个记得的就是梦特娇。“当时那叫一个辉煌,讲究的人可谓人手一件,还分光版和凹凸版,光板890元,凹凸版1080元。要知道当时普通人的工资也就400元左右。那时候我记得外公给舅舅钱去学驾照,结果舅舅拿到钱后去买了件梦特娇,回来挨了一顿揍。真不知道当年梦特娇整迷糊多少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市民吴女士对本报记者说,当年她的办公室有位女士,老公是包工头,她有3件梦特娇,每天换着穿。“当时我们不叫梦特娇,都叫‘娇衫’,我们背后给这位女同事起个外号叫‘小梦’。因为梦特娇的名气大,有很多新出生的小孩,都流行叫什么娇。后来我也攒钱买了一件,结果在外面晾晒时被偷了。当年大街小巷,男男女女都穿‘娇衫’,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俏。”

此后又开始流行鳄鱼恤,鳄鱼恤没有梦特娇流行时那么火爆,但跨度更大,至今还在不少商场里开着专卖店。从90年代末至今,在全国各大商场或者步行街逛街,抬头一看,就可能看到一个“鳄鱼”品牌:“鳄鱼”钱包、“鳄鱼”皮鞋、“鳄鱼恤”……

在价格上,一件“鳄鱼恤”最开始时价格也不算便宜,后来好多鳄鱼品牌出现,把大家弄迷糊了。有的是绿鳄鱼,有的是黑鳄鱼,有的鳄鱼嘴朝左,有的朝右,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不翘,有的张嘴有的不张嘴。反正大家都分不清这些“鳄鱼”,也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鳄鱼”始祖,但只要跟“鳄鱼”沾上边,你就想进店逛逛,顺便看看是否有折扣的好货。不过,如今一些“鳄鱼”品牌彻底与“紧急处理”、“清仓甩卖”、“最后几天,一年一次捡便宜的机会”的尾货商店相匹配了。

当年,鳄鱼恤和梦特娇的老板都瞄准了在香港的一些价格昂贵的外国品牌,他们自行设计生产,推出媲美外国货品质、售价却比外国货便宜,且尺码符合亚洲人身型的恤衫,从而使得这两个品牌顺利进入内地,成为受追捧的对象。可以说,当年的伪“洋品牌”现象成为香港的一种潮流,助推服装业成为香港出口收益最大的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既是世界主要成衣出口地,也成为国际、国内的时装中心。

金利来老板是梅州人吗(金利来老板去世)(3)

曾被国人戏称为“皮尔卡当”

不过,当年一些洋品牌也是相当知名的,皮尔·卡丹就是地地道道的法国品牌,而且皮尔·卡丹本人也曾为中国的服装时尚业做出过贡献。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里,皮尔·卡丹几乎每年都在中国举办展销会、时装表演甚至募捐活动,以此打开了这一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和销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皮尔·卡丹在中国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皮尔·卡丹品牌店在中国各个城市出现。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一定知道“皮尔·卡丹”这个牌子,甚至当年全国人民都开玩笑地将这个品牌戏称为“皮尔卡当”。当年,皮尔·卡丹象征着高品质的“外国货”,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牌,如果谁的衣橱里有一件皮尔·卡丹,一定会引来羡慕。如今有人说,皮尔·卡丹是八九十年代的“路易威登”。

据了解,皮尔·卡丹进驻中国前后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售出900多个许可证,超过20万人为皮尔·卡丹品牌工作,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令皮尔·卡丹开始膨胀起来。进驻中国市场后,皮尔·卡丹基本采取的就是品牌授权模式。

在“大品牌”和“大扩张”同时进行的背景下,国人对皮尔·卡丹品牌的热情高涨,品牌专营店从一线城市发展到偏远小城,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对皮尔·卡丹的品牌声誉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害,进而使得品牌的高端形象受到严重破坏,不再高高在上。

那些渐渐“老去”的潮牌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班尼路、佐丹奴、堡狮龙是真正的知名度高的“时尚潮牌”。佐丹奴开创了中国休闲服饰零售连锁店的模式,鼎盛时门店数达2600多家。班尼路知名度更高,曾经请过刘德华代言,门店数多达4000多家。堡狮龙曾是香港最大的服装公司,旗下的衣服款式简洁流畅,潮流范十足,曾风靡中国二三四线城市。

作为国际性的时尚之都,中国香港服装业起步早,凭借着高效率的保险、法律、质检等商贸服务队伍,很快在内地占有一席之地,成为80后无法磨灭的青春符号。但是自2011年以来,班尼路遭遇了关店潮。由于库存积压过多,2011年-2015年,班尼路平均每月关店12家。在6年时间里,班尼路关店约3000家。2016年,被母公司香港德永佳集团以2.5亿元的价格出售。

佐丹奴在内地的门店数量在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不断缩小。堡狮龙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哈尔滨,已经很难看到这几个品牌的专卖店了。衰落原因有很多,比如房租高企、电商冲击、对手竞争、本土化不足等。

来自美国的“花花公子”、来自意大利的“华伦天奴”、来自英国的“登喜路”等,这些“洋品牌”有的依然“高高在上”,有的已经“泯然众人”。不过,对于中年以上的国人来说,在物质生活大大富足的今天,那些曾经的追“名牌”记忆,回味起来依然那么美好。

本报记者 毕嘉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