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不好你们都找到工作了吗(是不是更好找工作)
经济形势不好你们都找到工作了吗(是不是更好找工作)大环境也不是不重要,只不过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理论教育有一个瑕疵,容易让学生去从大环境来决定自己的个人发展,这种接近愚蠢的例子比比皆是。很明显,从【1】到【10】都属于个人条件,也是你的主观情况,而从【a】到【j】都属于宏观环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只要你前面个人条件发展好了,后面大环境对你来说影响是有限的。当然,宏观环境也很重要,这才能让我们制定适合时代的战略,从而规划自己的未来,包括近期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计划,都有赖于战略的确定。所以宏观形势也要去看。但是你个人发展事业,无论如何也是自己的个人条件决定了成败。简单从“能否赚到高工资”这个角度来看,你的个人条件中的【1】城市>【2】学历>【3】年限>【4】目前雇主的知名度>【5】求职技能>【6】半年银行流水>【7】目前职位高>【8】目前岗位好>【9】目前行业有前景>【10】目前岗位匹配>宏观环境中的【a】目标企业好>【b】地方政策>【c】国家
我讲宏观环境尤其世界局势的文章很少,因为主要是想让大家更多地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
将过多的心思、时间和精力,放到别人、鸡汤、新闻、小说、电视剧或者其他事物上,容易导致我们的青春无意中被挥霍了。几乎每天到我这来后悔甚至忏悔的,都大有人在。用一句俗话来说,“你早干嘛去了?”
这些后悔青春的人,最主要是过去指望别人的人。你要知道,这世间最主要能依赖的当然是自己,大环境不行更要靠自己,这是自古以来的教训,也是当今尤其未来的至理。
自己强大,你才能帮助别人;总是指望别人帮你,甚至你依附于别人,大多结果是失望;也没有人喜欢一个包袱,所以指望别人的人最终都会后悔。
当然,宏观环境也很重要,这才能让我们制定适合时代的战略,从而规划自己的未来,包括近期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计划,都有赖于战略的确定。
所以宏观形势也要去看。但是你个人发展事业,无论如何也是自己的个人条件决定了成败。
简单从“能否赚到高工资”这个角度来看,你的个人条件中的【1】城市>【2】学历>【3】年限>【4】目前雇主的知名度>【5】求职技能>【6】半年银行流水>【7】目前职位高>【8】目前岗位好>【9】目前行业有前景>【10】目前岗位匹配>宏观环境中的【a】目标企业好>【b】地方政策>【c】国家政策>【d】经济增长率>【e】国家所处经济周期>【f】国家产业政策>【g】亚洲经济形势>【h】世界经济形势>【i】地缘政治影响>【j】世界大战和世界秩序。
很明显,从【1】到【10】都属于个人条件,也是你的主观情况,而从【a】到【j】都属于宏观环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只要你前面个人条件发展好了,后面大环境对你来说影响是有限的。
大环境也不是不重要,只不过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理论教育有一个瑕疵,容易让学生去从大环境来决定自己的个人发展,这种接近愚蠢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失业后,你不去加强目前你最需要的【5】求职技能,你却因为【i】地缘政治影响中的俄乌冲突,而破罐子破摔,直接不去找工作了。这是接近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情,你都能扯到因果关系。
再比如,有人后天要出去面试,你此刻得短期2天内增加【5】求职技能中的面试问答技巧,并研究下自己【10】目前岗位匹配上是否有些技能需要短暂提高的,这些有利于你后天在面试中的表现,但是你却因为听说【d】经济增长率2022年全国平均来说不一定能赶上目标5.5%,而对2022年的下半年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过分担忧,从而你自己直接放弃了这个面试。
你这是自暴自弃,没有自信,用战略上的勤奋来取代自己战术上的懒惰。这跟我们接近100%的中国大学生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一样:“我学了这个有没有用?”看起来你是想高效学习技能,比如在10个技能里面挑到最有用的1个技能去全力以赴,实际上呢?实际上你最后一个也学不会,因为“我学了这个有没有用?”意思就是“我学了这个没用,所以我没必要学!”
进入社会了,也是一样。
收入越高的人,越在意从【1】到【10】中靠前的部分,比如为了更大的事业我要不要换个【1】城市、35岁了收入不低但要不要再提升个【2】学历、【4】目前雇主的知名度不够公司太小要不要换个大公司、要不要考个专业证书或者增加【5】求职技能和最新的软件技能......
工资越低的人,越关心从【a】到【j】中靠后的部分,比如:
- 上海三个月的封控对今年全国的【d】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影响,我今年就不能换工作了吧?
- 我以前教培行业的,受到了【f】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行业不在了,我现在只能找低工资岗位重新入行了!
- 我们制造业和外贸的饭碗,是不是都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去了(【g】亚洲经济形势),那我是不是不能找外贸工作了?
- 美国加息又缩表,我是不是得赶紧离开股市,还是继续买房(【h】世界经济形势)?
- 我们的第三艘航空母舰怎么才8万吨排水量,为何不做到20万吨直接跟美国干(【i】地缘政治)?
- 我听幽哥以及其他几个博主都说过,可能会有【j】世界大战,世界秩序也会重新调整,那我是不是应该去重庆或者成都去投资,房子也买在内地,今后我的财产配置应该如何呢,是不是应该存瑞士银行?
看到这,大家可能就开始觉得好笑了。
诚然,所谓“时代的每一个尘埃落到普通人身上,都是灭顶之灾”,这句话确实正确,但毕竟决定时代改变的那个尘埃,还没确定无疑就来找你。也许是个好运,时代让你来做舵手呢?
看起来你是想入非非,其实是不愿意在前面有用的地方花工夫。
再看个常见的,而且大多数看不懂。
如上这位,他要从宏观环境中的【d】国家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来判断自己下半年的求职和就业情况更好。按照书本逻辑,确实也没错。
但这里有个主语问题,2022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所以很多企业没开工,求职者比较难找工作,失业的人比2021下半年的比如1000万又多出来了200万,达到了1200万。
2022年下半年大多企业复工复产了,所以岗位多出来了150万个,但也会有一些企业没能撑得住疫情后的现金流危机而倒闭了,所以2022下半年即使岗位比上半年增加了150万,但是失业的人还是达到了1050万,仍然比疫情前还多。
站在国家管理者的角度,求职者们求职压力比2022年上半年有所缓解,不过仍然达不到2021年下半年的就业形势。但是,整体国家经济形势,跟你个人求职和跳槽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因为这50万/1000万=5%的就业机会变动,因此你就失业、卧槽或者找不到1份工作?
看起来这位提问还蛮考虑长远的,也很有战略眼光,其实他是用对【d】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和【e】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的担忧,来取代自己就业上面的积极进取,即此人准备躺平一段时间,不愿意在从【1】到【10】等十个方面做任何努力。
此外,他还不止一个,你看下图。
上图这位更厉害,他寄希望于【d】国家2022年下面年的经济增长率更高,来确定自己的求职或者跳槽计划,并且继续指望宏观方面推出更多的【f】国家产业政策,从而让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更好,所以他在2023年上半年更容易求职,更好找工作。
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样一个逻辑,宏观上就业机会多寡,或者失业的人数是900万还是1000万,跟你个人求职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有也是5-10%的总就业机会的悬殊。你个人却只要找一份工作啊!
其实,在【c】国家政策>【d】经济增长率>【e】>【f】之前,你有至少12个地方可以去改善或者思考,即:【1】城市>【2】学历>【3】年限>【4】目前雇主的知名度>【5】求职技能>【6】半年银行流水>【7】目前职位高>【8】目前岗位好>【9】目前行业有前景>【10】目前岗位匹配>【a】目标企业好>【b】地方政策。
但是他不愿意,也难以理解,你看下图留言。
你要找工作,你需要看个人情况,宏观方面多了30还是50万哪怕100万个就业机会,不代表你就更好找工作。
你也不想想2022年下半年新加入的竞争者多了1076万应届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以及2022年6月-12月撑不下去而裁员的几百万人,怎么可能更好找工作呢?
宏观方面的求职的难度,一直在增加,只会越来越难,基本不会变得更容易。
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美发达国家都走过并一直在走,你去查下欧盟近30个国家的失业率,正常都在10%上下,厉害的如西班牙、葡萄牙20%上下,美国也不过最近一年稍微好转。
我都已经说过,从面试成功率来看。
- 1995年前后,你去求职,平均2个单位抢你1个人,因为当时的人不敢去体制外就业,不敢贸然去外企、私企、民企工作,也就知名外企相对好一点;
- 2000年前后,我们毕业时,大概每面试2家企业,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
- 2008年前后,大概每面试3家企业,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
- 2015年前后,大概每面试4家公司,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
- 2019年前后,大概每面试5家公司,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
- 2022年当下,体制外大概每面试6家公司,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体制内你面试大概10家国企,才能获得1个报到通知;
- 预计,2025年,体制外大概每面试8家公司,能收到1个报到通知,体制内你面试大概15家国企,才能获得1个报到通知;
- 2030年,大概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这也是欧美正常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所以,你一定要说更好找工作的时候,大概在2030年后,但这不代表着此间8年你都不努力、不跳槽,更不是说让你2022年7月-2023年6月之间都不去上班,等到你说的经济刺激政策这种宏观形势来给你带来工作,或者直接将工作机会给你送上门。
懒到家了,前面的这么多核心要素【1】城市>【2】学历>【3】年限>【4】目前雇主的知名度>【5】求职技能>【6】半年银行流水,你不去努力,盯着10名开外的宏观环境,来决定自己的就业和人生?
我看你还不如盯着【j】,即等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七八十年前二战确定的雅尔塔世界秩序倒塌并重新建立后,你再出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