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该如何表达(身先士卒的领跑型领导)
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该如何表达(身先士卒的领跑型领导)只要有一个人迈出这间办公室,无心工作的他们,在互相交换着眼神,引子:现在是晚上8点,冷清的写字楼中,仍有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紧皱的眉头,宣告着领导的不满,
导读:领跑型的领导,你喜欢吗?相信很多人不经思考的便会说出喜欢,但这种喜欢通常是存在于想象之中。
当我们真正的面对一名领跑型的领导,主动加班、主动降薪、主动承接更多工作,作为其团队中的成员,我们必然会心生不满。
作为团队成员时,我们可以感知到喜欢领跑型的领导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当我们作为领导时,却往往沉浸在自满之中。
本期我们将以“领跑型”领导展开,探寻身先士卒的工作风格对团队氛围的破坏。
- 什么是领跑型领导?为何会引起团队不满?
-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领跑型领导?
- 我们如何纠正自己的领导习惯?
引子:
现在是晚上8点,冷清的写字楼中,仍有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
紧皱的眉头,宣告着领导的不满,
无心工作的他们,在互相交换着眼神,
只要有一个人迈出这间办公室,
他们便得以自由,得以喘息、得以恢复那所剩无几的精力。
但那个人不肯迈出这间办公室,
于是那些无心工作的人,握紧了鼠标。
什么是领跑型领导?为何会引起团队不满?
既然我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安慰、希望和安宁,我就只能并且只愿意关注自己——米兰昆德拉
身先士卒,在以往指的多半是那些作战时亲自带头的将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一马当先的冲向敌阵,自然是有着足够的信心,才敢于挑战生死。
而身处其背后的士兵们,自然会被这份气度所折服,将这种行为不断传唱,最终成为一种夹杂着敬畏、佩服与仰慕的褒义词。
但所有的词语、所有的形容,不得不考虑其实际的应用场景,错误的场景下的身先士卒,则不免有些莽撞。
01 什么是领跑型领导
我们都希望在企业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足够的认可,从而提升我们的价值,获得物质上、精神上的满足。
而作为企业领导,我们需要确保团队在正常有序的基础上,能不断的发挥出成员特点,持续优化团队运作效率,最终创造更多的价值。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书中提到六种典型的领导风格,领跑型领导便是其中一种。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总希望自己在武力超凡的同时,还拥有着聪慧的大脑,于是在团队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希望自己精通所有岗位知识,并拥有比成员更为熟练的技能掌握。
甚至于一定程度上,我们的上级、企业的决策层,也是希望我们拥有这种特质,于是在个体与他人的影响下,我们许多人成为了领跑型领导。
对于领跑型领导来说,其典型特质为:
自身要求
- 技能:要求自己熟知本团队所有岗位技能。
- 成果:不断追求突破,期望不断的创造新的成果。
- 时效:对工作时效性具有较高要求,对未完成的工作抱有焦虑。
团队要求
- 技能:要求团队成员自行掌握出色的岗位技能。
- 成果:要求团队成员在我们的指示下完成出色的业绩。
- 时效:要求团队成员自我约束,跟随我们的节奏进行工作。
02 领跑型领导为何会引起团队不满?
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并具有较高自我约束的人,毫无疑问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可以使自己不断的提升,最终成为一个出色、优秀的职场人。
但出色的职场人,或者说是一名出色的岗位工作人员,并非一定便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反而在日常的工作、组织结构调整中,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岗位工作人员,在升任领导层后,反而表现出了水土不服。
这种水土不服,在于从一个技术、执行、小团队负责人角色,转化为需要统筹处理人、事、物的角色,相当于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全新领域中,之前所获得、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无法进行完整的迁移,使得在新的角色工作过程中得不到认可。
因此,对于那些在本岗位以身作者,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当升入新的管理层岗位,往往由于对岗位的定位、对人心的触摸不足,引起团队成员的不满。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罗列原因,便会发现引起不满的关键点,反而正是其突出点。
- 高要求:领跑型领导,不论是对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掌握还是KPI的考核要求,往往是有较高要求的,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关乎利益的压力。
- 低指导:领跑型领导,认为团队成员每个人应当掌握出色的岗位技能,因此当员工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技能,领跑型领导会认为其失去了岗位能力,产生职责与埋怨或是边缘化行为。
- 常干预:领跑型领导,由于对自身的岗位技能能力,拥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因此在工作中时常会主动的干预成员工作,使成员的思路被截断。
- 好处罚:领跑型领导,认为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应如自己这般出色,因此出色则成为了“常态”,在高预期的影响下,员工稍有差池,则会受到处罚;最终表现出罚多于赏的局面。
- 负影响:领跑型领导的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来说意味着必须紧跟步伐,但领导与成员之间的工作节奏、强度不同,使成员常感劳累。
总结:综上所述,在领跑型领导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团队成员往往需要加班、高强度工作,致使自身得不到足够的消息,同时又有较高的kpi要求,并且领跑型领导在不指导员工的情况下,还不断的根据处罚员工,团队氛围自然极度压抑。
二、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领跑型领导?
我们作为领跑型领导,正如前文所说会对团队的氛围造成致命打击,从而形成了我们在前方领跑,成员在后方停滞的窘状。
但我们作为领导,从来不会真正的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相反我们更希望团队成员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应有效能,与我们的效率达成一致。
我们希望通过以身作则、不断挑战的方式,来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使团队成员紧跟我们的脚步。
缺乏了正确的指导、目标与激励方式,使团队成员的角度与我们截然相反,相较于我们希望的努力,他们似乎更希望休息。
我们并非无法察觉到这点,我们也并非没有对自己的管理方式产生过怀疑,但很遗憾,我们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01 信任感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根据场景、技能、性格与态度不同,会产生相应不同的效率,但不论我们之间有着多少不同点,只要具有信任感存在,我们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
所谓的信任感,指的是我们相信对方与我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且可以在未来的过程中互相扶持,最终达成我们双方所共同期望的状态。
在信任感缺位的状态下,我们则不会相信成员的未来成长,我们需要成员可以尽快的提升个人产出,否则将被我们列入淘汰队列。
但企业并不可能所有员工,均是精兵强将,均是高薪聘请,对于企业来说,为了有更好的本土认知,更多的是从内部队列进行提拔。
而提拔后的员工,正如我们当年一般,由于技能没有完整的迁移,在升职后的岗位工作中,可能无法胜任。
而作为企业领导,我们也肩负着对团队成员的培训、指导、提升责任,因此信任感缺失则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停滞。
我们完全可以埋怨企业成员架构上的问题,但那不过是我们无能为力的焦虑,并无法帮助我们达成高层的期许。
02 错误循环
我们可以埋怨企业成员架构上的问题,可以向高层表示团队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给我们分配最好的人力资源。
但我们都知道那不过是我们的说辞,原因在于我们对成员的不信任感,正是我们对自身的不信任导致的焦虑。
试想一下,如果团队成员配合运行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只需要负责把握方向,提供思路。
这无疑会大大的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相信这种工作状态,即使对于领跑型领导来说也是希望、期望、渴望的。
但为何领跑型领导,却没有选择这种更好的管理方式,而是选择了事无巨细的对所有工作进行插手,并在关键时刻亲自处理?
原因在于领跑型领导不仅不信任团队成员,而是陷入了一个错误的逻辑循环之中,导致自身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领跑型领导之所以领跑,在于对团队成员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则出自于对自身安全感的焦虑。
试想一下,一个工作出色、成员敬仰、高层支持的领导,并不会担忧自身的地位不保,因此拥有更多的容错空间。
下属现在的犯错,并不会引起他的焦虑与恐慌,他完全可以忍受暂时的挫折,以换取未来的回报。
但对于我们这种领跑型领导来说,其事无巨细的插手,在对成员不信任的背后,本质上还是希望工作本身不出现问题。
我们可以认识到对团队管理的不足,致使团队成员能力、效率低下,从而使我们需要不断的投入更多精力去帮助成员完成工作。
“我们越是担心团队成员工作出错,便越要插手到成员的具体工作之中,越是插手到具体工作中,越是阻碍了成员的成长,我们也变越是担心团队成员工作出错。”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我们必须不断的投入更多的精力,但结果却往往是由于我们精力的有限性,最终全盘崩溃。
最后我们应该怪谁呢?似乎要怪罪于成员的能力不足,但这种不足却是我们不断插手具体工作所导致的。
我们可能谁都不能指责,反而所有人都可以指责我们。
我们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泰戈尔
我们唯一能怪罪的,便是我们自己,怪罪我们的错误循环、怪罪我们的不信任感、怪罪我们的错误思维。
我们可能时常想要回到升职前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专项岗位,去发挥自己的技能与知识,而不是去对团队成员负责。
我们当然可以退回原有岗位,甚至于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上级也是如此希望,毕竟我们可能在原岗位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但退回原有岗位,并不会使我们更加的快乐,因为这将意味着我们终生可能无法成为一名管理层,我们也很快的会在原有岗位触摸到天花板。
因此,想要突破职业天花板,获得更为广阔的见识,了解更多关于世界、人心的信息,我们需要对自身的领导风格进行改变。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盘的否定自己,而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升级与优化,扬长避短,既保留我们领跑的优势,又弥补我们对团队氛围影响的劣势。
01 管理认知偏差
我们之所以会对团队氛围造成破坏,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身为管理者的真正目的,从而导致还以员工执行层面的思想去进行工作。
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是角色的物理转化完成,但在心态上却没有完成这种转化,因此心态转化便是我们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 晋升原因:我们需要考虑清楚,企业为何会安排我们成为一名管理者?上级看中我们哪点,从而安排我们晋升?
“不同于表现出管理能力,许多领跑型领导,往往是由于岗位能力获得的提升,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看中的是我们岗位的技能。”
- 上级期许:上级希望我们为企业带来什么变化?对于上级来说为何提拔了岗位能力突出的我们,而非是管理能力突出的其他人?
“企业希望我们通过对岗位的熟悉,通过专业化的角度,去考虑团队的整体工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
- 成员期许:成员希望我们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他们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成员希望我们通过对岗位的熟悉,更好的安排其工作,并从我们的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综上所述,企业看重我们的岗位技能,希望我们通过对本岗位的熟悉,强化团队运作效率,并减少团队运作过程中的不必要成本。
对于员工来说,也更希望团队的带领者是一名“内行人”,可以更好的评估工作,并提供切实的指导,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02 强化优势
前面我们说到了企业、员工层面对我们的期许,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知到,企业、员工的期许重合点便是我们的岗位能力。
因此,所有上层建筑的基础,还是出自于我们对团队岗位的能力掌握程度,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岗位能力掌握程度,指的并非是具体的工作。
对团队的运作方式与各岗位的技能,我们在晋升之前便已经基本了解,因此我们需要强化的岗位能力掌握程度,指的是更高层面的各岗位配合、协作。
- 深度认知:我们需要更为深入的了解各岗位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是什么致使他们的运作效率降低?
“销售人员的效率低下,可能仅仅是交通费上的不便,或是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会议。”
- 优化阻碍:同时,我们需要对各岗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优化,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会因较为强烈的负面影响,降低岗位效率。
“员工所使用的设备出现问题,即使影响效率也不愿意修理,直到将报销方式转化为备用金方式,员工才开始主动的确保效率不会受设备故障影响。”
- 统筹协调:利用我们的岗位熟练优势,统筹考虑各成员之间的协作方式,优化组织效率,打破成员隔阂。
“设计师与运营之间的沟通受阻,可能是由于运营无法给出正确的文案与要求,通过双方共同认定的工单模板,优化双方协调效率”。
- 尝试变化:不断的打破自身认知,汲取岗位、团队、行业新信息,利用后勤调用权利,结合自身经验,为团队提供新的方向与优化方案。
“以往运营以excel作为数据分析方式,我们通过挖掘,了解到了最新的BI可视化数据分析,通过培训、外聘培训,使员工掌握了相应技能,获得了更好的成长,提升了组织效率”。
03 规避劣势
前文我们已经基本的对具体的管理目标与现存的问题、我们的优势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逻辑框架。
而发挥优势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因我们管理方面的劣势,导致我们对团队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
作为领跑型领导来说,我们需要关注自身对团队氛围造成的打击,并着重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我们的行为。
- 目标设置:我们不需要一个较高的目标,而是一个我们与成员均认为可以完成的目标,从而使我们具有共通的信心去通力合作完成,而不是给自己一个虚假的幻想。
- 以身作则: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以身作则的走在最前方,为团队抵抗风险,而不是以身作则的加班、高标准造成团队压力。
- 加强指导:以指导替代取代,我们需要给予成员成长空间,更多的进行放权,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对待不良的结果,主动承担责任,并为成员梳理错误原因。
- 容忍错误:在具体的优化效果显现前,我们需要从错误的逻辑循环中挣脱,因此我们需要容忍员工的短暂错误,只需要确保员工未来的期许与目标与我们相同,便可以共同追求远期利益。
总结: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但对于领跑型领导来说,其具有鲜明的优势与劣势。
这种鲜明的优势与劣势,使我们可能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却难以出色的对团队进行支持与管理。
但不论哪一种领导风格,其均是如此,我们无需通盘否定自我,只需去规避自身的劣势,发挥自身的优势。
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我们只需要接近完美,而不是触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