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高铁上、机场里,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他在一线门户做过电商一把手,后来出来单干,又经历过两次创业。无论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当老板,他保持着每周工作 100 小时以上的习惯。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写方案;年会狂欢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改合同;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1)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2)

文 | 蔡冲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3)

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4)

工作上认识个老哥,四十多岁,有意思的一个人。

他在一线门户做过电商一把手,后来出来单干,又经历过两次创业。无论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当老板,他保持着每周工作 100 小时以上的习惯。

  •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写方案;

  • 年会狂欢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改合同;

  • 高铁上、机场里,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

  • 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在我的视角里,这些点点滴滴、无人关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5)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6)

    常态化努力的对面,是间歇式努力。

    你办了一张健身卡,决心重塑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1 月 1 日开始,12 月 31 日到期,中间只去过两次。

    你买了英语六级的单词书,占了图书馆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最后脑子里,除了对 abandon 滚瓜烂熟,什么也没留下。

    你朝九晚五地上班,你浑浑噩噩地过活。你觉得百无聊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你决定每天下班回家后,拿出两个小时充电和学习……回家的那一瞬间,着了魔一样,懒神附体:凌云壮志滚一边去,打开电视,端上平板,舒服窝在沙发里。

    你的生活特别像那本六级单词书:书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无数次,页角都皱了;但后边的内容,崭新如初,少有触及。

    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又关乎成败的大事。这些细节, 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属性。努力常态化是厉害与否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轨迹。

    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行尸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

    我们有时候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

    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7)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8)

    高中时,同桌和我的关系,类似于皇马巴萨。

    他是最令我胆寒的人:下午期末考试完毕,晚上还默默去自习——我的竞对啊,连半天都不让人休息。我心都要碎了。

    可怕之处在于,他风轻云淡,面沉似水。一切发生的如此自然,不需自我说服,不需心理建设……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努力常态化的人最可怕: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不管有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是:干活看心情。状态不好,身体微恙,就不干活了?不存在的。这么娇贵,哪里是成事的样子。你玩王者荣耀,刷微信淘宝,需要心理建设么,需要状态好么?

    当年彭德怀在左权县召集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不稳,彭将军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画面虽然醉人,这才是成事的状态啊。你当兵打仗,事情来了,你说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谁做炮灰啊。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9)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10)

    顺丰这些年高歌猛进,气势如虹,和老板王卫的职业习惯不无关系:创业二十年,每天工作 14 小时是太正常的事。王是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变革创新,就会觉得危机四伏。

    地产大佬罗康瑞是瑞安集团的主席,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罗的崛起,可不光靠家里:大学毕业,找家里借了十万块,整整七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一天休息……于是才崭露头角,小有名声。

    朋友在广州面试了几家游戏公司,都是要求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朝九晚九,而且这是广州行业常态。你以为你很努力了,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广东的游戏做的那么好,奖金发那么多,有它的基础逻辑。都说勤能补拙,更何况人家“拙”么?

    大学同学就职于经纬中国。 他有绚丽的履历和出众的能力,情智双高,犀利通透。安逸不在他的字典里:“除了吃喝拉撒,经纬是我生活的全部”…… 看了他的状态,多少能理解经纬的厉害了。

    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拥趸,我厌恶“要成功,先发疯”之类的毒鸡汤。我认为,任何透支身体去工作的行为都是不明智、不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 5 至 8 年、每周 7×12 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一个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周 60 个小时的工作量是标准配置。

    5×8 小时的时间表,远远不足以支撑你出人头地的。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优哉游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凭什么?我不认为那个运气万里挑一的人是你。刚加了两次班,就觉好感爆棚、天下在手,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出息。

    工作时间是表象,它的本质是努力常态化。它保证不了你成功,它只是基本配置。它需要你坚持不懈,需要数年一日,需要持续输出,需要你有坚如磐石的耐心。

    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没毛病。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11)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12)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努力无用的论调,变得非常受欢迎。

    我们说,“人的命运,不光依靠个人努力,也要依赖历史进程”。话虽如此,但不能抹杀了努力的意义。

    努力无用也好,阶级固化也罢,多数时候,是不努力者的借口。一个人,连力气都没有用尽,还谈什么方法、理想和人生?

    在我的公式里:成就 = 天赋 × 运气 × 努力。其中,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

    努力当然是有用的,扪心自问,你做 12 个小时是不是就比 8 个小时更有产出?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别折腾了,找个地方养老吧。

    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甚至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大多数人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努力一两下就有回报?哪有这样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个月。

    我们总认为付出够多,得到太少。其实,还是付出的不够:一般的,把付出打一折,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才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

    持续而稳定的输出十分重要:拆开来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时间长远,便是天与地的距离。这就是努力常态的意义:

    当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当努力对你根本不算一个要求,相信我,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新的自己。

    我不想再上班了语录(不想上班的时候)(13)

    本期话题

    你是三天打鱼两天半晒网的人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蔡冲,公众号:菜刀少爷(ID:mrcaidao)。连续创业客,金融老司机,写字热爱者。新书《练级》,当当网热销中。原文标题《努力常态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