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然而,仅仅两年,当肖海适应了外企的工作后,他又开始萌生跳槽的念头。外企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他感觉压力巨大、喘不上气来。无处不在的商业导向,让他觉得如处弱肉强食的丛林,缺少人性温暖。后来他抓住了一次机会,果断地离开了大学校园,跳槽加入了一家销售通信设备的外企(当年外企可是很光鲜的地方)。外企的工作环境、管理理念,甚至操着一口标准美式英语的外国同事,都让肖海觉得新鲜而刺激。凭借自己的语言才能,他成为了市场部公关传播主管,迅速掌握了很多职场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肖海是一位70后,二十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像如今很多年轻人一样,并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投了几份简历无果之后,他幸运地抓住了一个留校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刚开始登上讲台时,他紧张万分,双腿发抖。然而,随着经验的增长,作为教师的自信也在增长,因为备课认真、讲课出彩,为人和蔼亲切,肖海很受学生欢迎。寒来暑往,不觉四年有余,肖

工作不是件小事,工作是个大学问。

接下来,我们以“使命-哲学-战略-战术”框架来探究,你为什么而工作?“使命-哲学-战略-战术”四段论源于“心-道-德-事”四部曲。有怎样的人生使命就有怎样的人生哲学,就有怎样的人生战略,就有怎样的战术。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1)

先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吗?

肖海是一位70后,二十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像如今很多年轻人一样,并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投了几份简历无果之后,他幸运地抓住了一个留校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刚开始登上讲台时,他紧张万分,双腿发抖。然而,随着经验的增长,作为教师的自信也在增长,因为备课认真、讲课出彩,为人和蔼亲切,肖海很受学生欢迎。

寒来暑往,不觉四年有余,肖海开始觉得教师这份工作缺乏挑战性——一年又一年重复讲解同样的教材,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年人”,对教学工作逐渐失去了热情与激情。此外,大学老师的工资和待遇不高,让他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时,都觉得颜面无光。

后来他抓住了一次机会,果断地离开了大学校园,跳槽加入了一家销售通信设备的外企(当年外企可是很光鲜的地方)。外企的工作环境、管理理念,甚至操着一口标准美式英语的外国同事,都让肖海觉得新鲜而刺激。凭借自己的语言才能,他成为了市场部公关传播主管,迅速掌握了很多职场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2)

然而,仅仅两年,当肖海适应了外企的工作后,他又开始萌生跳槽的念头。外企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他感觉压力巨大、喘不上气来。无处不在的商业导向,让他觉得如处弱肉强食的丛林,缺少人性温暖。

肖海在师友的推荐下,很幸运地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来到一家著名管理杂志担任记者、编辑。这一次的职业变动,让已过而立之年的肖海非常满意,自诩爱读书、读好书的肖海,觉得自己兜兜转转、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工作,一生结伴文字,海阔天空。

但职业倦怠终于在第七年又向他袭来——肖海发现编辑这份职业,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于是,他又考虑向下一个职业进军……

读懂肖海

肖海的经历并非偶然,无论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潜意识里总觉得,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下一份工作更理想。

肖海无疑是幸运的,每一次,当他想要尝试新职业,都能如愿以偿。然而,肖海又是不幸的。由于没有对工作使命的清晰认知,因而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不能精耕细作、久久为功。

最终,肖海就变成阳明先生所讲的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肖海对于工作的使命没有清晰的认知,因而他的哲学也很模糊,勉强归纳一下就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追求一份新奇的体验。因而,肖海更像是一位游客,工作对于他则是一种有趣的人生体验,或者一次精彩的远途旅行,目的是从中寻找一份新鲜与新奇。

这样的工作哲学,导致肖海采取的是游击式“战略”——每当工作中的新奇感消失的时候,个人价值不能最大化,肖海就会失去工作热情和激情,因而萌生换一份工作、换一家公司的想法。兜兜转转,20年间,他更换了不下五份工作,国家单位、外企、民企、商学院、杂志社,他都经历过了,然而个人的格局和境界却没有多少提高,始终在一个平面上低水平地重复着自己!

游击战的工作战略,让肖海对待工作也是一种蜻蜓点水的态度——也就是“战术”层面。所以肖海很难在一个领域、一个岗位上深入扎根并且深耕细作,这么多年来,他没有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没有人生志向的肖海,其职业经历令人扼腕叹息。肖海给与职场人的启迪是:首先要找到清晰的工作使命,才能拥有正确的工作哲学。

看清自己

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找寻“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其实,这是在寻找一种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生活方式。从哲学上讲,这样的工作方式是没有出路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喜欢的或理想的职业。

当一个人的哲学出现偏差的时候,即便找到了一个与他天分、喜好相关的工作,他也很难把这份职业做好,因为他寻求的很可能是少劳多得——付出最小化,报酬最大化。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浅浅的耕耘,只有浅浅的收获。深深的耕耘,才有深深的收获。当一个人的哲学与大道明显相违背的时候,可想而知,他很难如愿以偿。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3)

关于理想的职业与工作,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点,少数人,极具天分,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确立了杰出的工作哲学,因而总是无怨无倦,最终成就卓越乃至伟大。

第二点,多数人其实没有明显的天分,所以很难说有某种工作特别适合自己。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的使命、建立正确的工作哲学,如此才能在职业选择上不走弯路。

第三点,多数人没有办法从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始,每个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面对现实,正确的选择是什么?清晰使命,确立哲学,不要抱怨、不要放弃,当下提升,当下强大,把这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脚踏实地做好,就是为未来的成功铺路。

同时,请牢记圣贤的教诲“君子不器”。随着一个人心灵品质不断地建设,格局和境界不断地提升,他不会被任何一项工作所束缚和局限,而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能“素其位而行”,做出超越他人想象的杰出贡献。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尽宝藏,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突破生命的瓶颈、拓展自己的工作边界。因而,当下的工作,只是一个起点。把当下的工作做好,借此机会锤炼自己的品质、建立自己的口碑、形成自己的信用,建立与他人链接的能量场。

如此,这份工作就超越了工作内容本身,成为最大化地建设自己、利益他人的一个途径。明白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任何工作对于我们,都是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机会!

你在为自己工作做什么(你为什么而工作)(4)

最后,以一个经典故事,作为文章的结尾。 一位路人,经过建筑工地,询问工人们在干什么?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搬砖,养家糊口而已。”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得意地回答:“我在砌墙,我是方圆几百里最出色的泥瓦匠。”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回答:“我正在建一座大教堂,将来人们可以在里面做礼拜”。 三个工人的回答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格局和境界。 第三位工人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建造一座大教堂,荣耀上帝的荣耀。当他将日常工作与人生使命联系在一起时,他拥有了一份强烈的使命感,形成了严肃的工作哲学——竭尽所能,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此时,他的战略就是坚守自己的工作、遇到任何困难也绝不放弃。他的战术则是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和时间,直至生命终点。 自然,你肯定希望拥有第三个人的境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