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说牲畜跳槽的例子很多。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八六回,“母狗不掉尾,公狗不跳槽。”在如皖籍现代作家陈登科《我的老师》,“打日本,捉汉奸,驴打滚,马跳槽,鸡子下蛋,鸭子游水,反正都是嘴边话,说什么就写什么。”跳槽。《汉语大词典》解释,“指牲畜吃盛器内的食,吃了这只又吃那只”,强调的是“吃食”;《现代汉语词典》则说,是“指牲口离开所在的槽头到别的槽头去吃食”,虽也是说“吃食”,但侧重说“离开所在的槽头到别的槽头”,突出了一个“跳”字。那么,“跳槽”最初是源于“食”还是“色”呢?先看看“跳槽”的本义是怎么解释的。《现代汉语词典》。跳,“越过应该经过的一处而到另一处”,如跳级、隔三跳两;槽,“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如猪槽、马槽。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1)

(八十一)“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食”还是“色”?

作者 赵元珉

“跳槽”一词,现在说的是人离开原来的职业或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些人多数是想由改变单位或职业,以期获得更好的机遇,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甚至人生的目的。

《孟子》中有一句话叫做“食、色,性也”。东汉赵岐注,“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狭义地讲,可以说是食欲和色欲都是人的本能。

那么,“跳槽”最初是源于“食”还是“色”呢?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2)

先看看“跳槽”的本义是怎么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跳,“越过应该经过的一处而到另一处”,如跳级、隔三跳两;槽,“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如猪槽、马槽。

跳槽。《汉语大词典》解释,“指牲畜吃盛器内的食,吃了这只又吃那只”,强调的是“吃食”;《现代汉语词典》则说,是“指牲口离开所在的槽头到别的槽头去吃食”,虽也是说“吃食”,但侧重说“离开所在的槽头到别的槽头”,突出了一个“跳”字。

说牲畜跳槽的例子很多。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八六回,“母狗不掉尾,公狗不跳槽。”在如皖籍现代作家陈登科《我的老师》,“打日本,捉汉奸,驴打滚,马跳槽,鸡子下蛋,鸭子游水,反正都是嘴边话,说什么就写什么。”

那么,这些牲畜(主要指马)为什么要跳槽呢?

首先是“饭菜”质量。看到好吃的或闻着香的,就跳到别的槽那里去吃;自己槽里的少了或没了,就跑到有多的槽里去吃。是为“食”。

另一个原因,就是跳到别的槽里“搭伙”,过去勾搭异性;或牲口发起情来很暴躁,特别是母性,骚动不安,胡踢乱叫,跳腾蹿动。人们因忌讳直说“发情”“交配”等字眼,就借用“跳槽”来代之。是为“色”。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3)

再看看“跳槽”的引申义是怎么说的。

《汉语大词典》,“跳槽”是“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

关于“跳槽”的记述,从文史资料里找到的最早的是明朝文学家杨慎(1488-1559)在《升庵诗话•甄后塘上行》中说,“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庞,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弛,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

魏明帝,说的是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曹叡,公元226年至239年在位。“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的意思是说,后来的元代传奇,将魏明帝见异思迁的这种行为称作“跳槽”。

就是说,曹叡本姓曹,“跳槽”就是在“元人”借用牲畜“跳槽”这个“俗语”嘲笑魏明帝。此后,一发而不可收,“跳槽”在明清被广泛使用。

明·沈璟(1553-1610)《义侠记》第九出《孝贞》,“[老旦]妈妈,你还不知,我女儿从幼已许武二郎了。[净]那武二郎在外飘荡,久不回家,正是马上吃猪蹄,不知骨头落那里了。前巷有个张百万,要与他孩儿议亲,你们姐姐许了他罢。[老旦]他是一鞍一马,立志不差讹。[净]便跳个槽儿无不可。”这里的“跳槽”指谈婚论嫁的女子被挑唆移情别恋。

明·冯梦龙(1574年-1646年)《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再说王美娘在九妈家,盛名之下,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虽然如此,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秦小官人的好处来,只恨无缘再会。”这里的“跳槽”指嫖客另寻新欢。

明·冯梦龙(1574年-1646年)《醒世恒言》卷二十三,“那人何尝肯来?不是跳槽,决是奉命往他方去了。我日夜在此想你怨你,你为何今日才回?”这里的“跳槽”指偷情的男子移情别恋。

明·冯梦龙(1574年-1646年)《挂枝儿》,“记当初发个狠,不许冤家来到,姊妹们苦劝我,权饶你这遭,谁想你到如今,又把槽跳。明知我爱你,故意来放刁。我与别人调来也,你心中恼不恼?”这是苏州地区(吴方言区)青楼女子的哀怨之言,这里的“跳槽”指嫖客另寻新欢。

清·唐英(1682-1756)《天缘债》第十七出《沽美酒带太平令》,“怪伊行太逞豪,怪伊行太逞豪。我已咏宜家,肯跳槽?须知道,强夺人妻律有条。”这里的“跳槽”指男子另娶妻子。

清·沈复(1763-1832,苏州人)《浮生六记·浪游记快》,“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这里的“跳槽”指嫖客不断地另寻新欢。

上面明清时候的举例,是按作者所处年代先后排列的。从中看出,除了最早的沈璟在《义侠记》里说女子“跳槽”外,其他的都用在了男子身上。所以,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跳槽”的解释说,“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再者,魏明帝“跳槽”换妃是为“食”还是为“色”呢?身为皇帝,当然是为“色”了。在中国古代和“旧中国”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无权力、无地位,只是一附属品,若“跳槽”,则大多是冲着“食”的方面的目的去的。而男性的“跳槽”,一般是为满足“色”的方面的需要。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4)

最后看看“跳槽”现在的用意是怎么来的。

《汉语大词典》说,“跳槽”是“改变行业;变动工作处所”。例如:

明·凌濛初(1580-1644)《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挥金如土,并无吝惜,才是行径如此,便有帮闲钻懒一班儿人出来,诱他去跳槽。”

清·李渔(1611-1680)《连城璧·子集》,“戏已学成,正要出门做生意了,为甚么忽然要跳起槽来?”

艾芜(1904-1992)《人生哲学的一课》,“但说到三年才得满师,就令我有点作难了。然而,一转念:不要紧,住三四个月或者一年半载就跳槽吧。”

《申报》1885年1月19日《都下琐谈》,“京师剃头铺每邀匠人,必先支押帐钱若干,而后上工。匠人如欲跳槽他去,亦必补还押帐。”

浩然(1932-2008)《艳阳天》第四四章,“中农一跳槽,就给你们农业社抽了梁,撤了柱。”

从这些举例中可以看出,对于工作“跳槽”的说法,从明清到民国一直在用,甚至到解放后也有人在用。工作“跳槽”主要是为解决“吃饭”问题,自不必说。《现代汉语词典》把“跳槽”解释为“人离开原来的职业或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更符合现在的定义。

跳槽前15大征兆(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5)

说了骡子马子一大套。现在可以从上面这些举例和解析中列出一个狭隘的推论:

①马跳槽是因发情。

②元朝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政权,“元人”把一位汉皇帝换妃调笑成“马跳槽”。

③明清时期,“跳槽”一词多用于情色男女。期初是把女子比作“马”,把“移就别槽”说成“跳槽”;后多把女子或女子住处比作“马槽”,男子“去此适彼”叫“跳槽”。

所以“跳槽”之说,最初是源于“色”;现在的工作“跳槽”则主要为“食”。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号)

一家之言 欢迎讨论


声明

本文是作者授权本号发布的原创作品

享有著作权

任何人不得抄袭、剽窃

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