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似乎窥出了为什么“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并不喜欢市场营销工作,本想着好好干一阵子,就向领导提出调岗的要求。晋升为业务主管,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的。公司市场部有一位年轻能干而且业绩也不错的业务员,根据他的工作表现,晋升他为业务主管。本以为他会很高兴,工作也会更加努力。没想到自从职务晋升后,他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工作反而变得没精打采,业绩也呈直线下降。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员工明明给予了不错的待遇,但他们似乎并不领情,使你感到“吃力不讨好”。


最近,我就因为这个踩到了“坑”。

公司市场部有一位年轻能干而且业绩也不错的业务员,根据他的工作表现,晋升他为业务主管。

本以为他会很高兴,工作也会更加努力。没想到自从职务晋升后,他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工作反而变得没精打采,业绩也呈直线下降。

这是为什么?

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并不喜欢市场营销工作,本想着好好干一阵子,就向领导提出调岗的要求。晋升为业务主管,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似乎窥出了为什么“吃力不讨好”的原因。

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有的时候就象男女谈恋爱,付出的人总希望对方看到自己的“真心”,可现实是越付出越伤心。

那么,到底是管理者“无心”,还是走错了方向?

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需求,有的需求甚至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愿景或目标。

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才能根据不同需要,满足员工的独特需求,从而做到“吃力又讨好”呢?

我们可以通过做到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做好前期工作:设法获知员工的需求信息;

(二)转换思维方式:换位思考,保持同理心,多站在员工立场想问题;

(三)实现行动自觉: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区别对待,正确处理。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1)


一、做好前期工作:设法获知员工的需求信息。


有人会问:我怎么可能掌握每一个员工的独特要求呢?

的确,区别对待每一个员工是很难的。因为仅从每个人的外在表现,是很难获知他们的具体要求。

但事实是,每个员工都有他自己的“过滤器”,有他自己看待问题、解释问题的方法,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这正如《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书中所说的:

每个人都是不寻常的。有些人几乎从受雇的第一刻起就希望你少管他们。还有些人呢,要是你每天不和他们沟通,他们就觉得被怠慢了。有些人想得到你的赏识,有一些人则觉得同事的赞赏更珍贵。有些人渴望在公开场合得到称赞,有些人则刻意躲开公开场合的炫耀,而珍爱不声张的私下感激。每个员工都呼吸着不同的精神氧气。


我们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每个人的需求层次不一样,那么对需求的满足度也就不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地掌握每个员工的需求信息,了解他们独特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获知员工的需求信息呢?

01开口问。直接向员工询问,这是最快速有效了解的方法。

  •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 在目前职位上有什么追求?
  • 将来的事业向哪里发展?
  • 你对赞扬方式的偏好:喜欢公开赞扬还是私下认可?
  • 你平常都在学习什么?主要阅读什么书籍?
  • 你希望管理人员多长时间与你深度沟通一次?
  • 你的业余有些什么爱好?

......

02侧面了解。

通过其他管理人员、同事、朋友等渠道,从侧面了解员工的信息。

03观察与交往。

通过日常观察,以及工作生活中的交往,了解掌握信息。

04列清单。

由于需要记住的员工情况很多,可以用清单的方式列出来。清单上载明:员工的基本情况、喜好、要求等。

05分类归档。

可以按部门或者按职级,将员工的具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以便于查看。

在获知了员工的信息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处理,为管理服务。否则,这些信息只能使束之高阁。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2)


二、转换思维方式:换位思考,保持同理心,多站在员工的立场想问题。


现实中,管理者权威缺失的一个重要诱因,多数是与员工之间缺乏换位思考,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员工的立场去思考。

调整思维方式,重点是建立3种思维:


01换位思维。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

员工最需要的是什么?他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追求怎样的目标?

在搞清楚对方怎么想之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去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结果更趋近于双方共识的方向发展。


02双赢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双赢思维是人际领导的原则。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做决策前首先考虑员工能从这个决策行为中,收获到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这样你的决策就会受到员工的拥护,得到有效而坚决地执行。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03全局思维。

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整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仅凭管理者个人只是势单力薄,无论是从短期利益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团队整体的效能输出才是最重要的。


思维转换了,方向明确了,行动力才有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做?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3)


三、实现行动自觉: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区别对待,正确处理。


例外管理(managing exceptionally):最初是由泰勒(FwTaylor)提出,意思是指最高管理层将日常发生的例行工作,拟就处理意见,使之规范化,然后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主要去处理那些没有或者不能规范化的例外工作。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4)

例外管理,取决于以下4个关键因素:

1、及时的感知和确认例外的发生;

2、例外信息在企业内外迅速和充分的沟通;

3、预先安排处理例外的业务规则;

4、例外的预防性管理。


根据例外管理原则,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区别对待和正确处理员工的不同要求。

01掌握需求:充分运用好员工的例外信息。

在我们获知了员工的例外信息之后,也就等于掌握了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管理学上有一个例子:一个4岁的孩子在他母亲过生日时,非常高兴地将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送给母亲作为生日礼物,因为这是他最想得到的礼物,因此认为他的母亲也肯定会很喜欢。

同样如此,对待员工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犯和4岁孩子一样的错误。而是要对员工的不同需求信息,进行梳理,客观分析,正确判断,充分运用好这些资源,以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02规则管控:满足员工需求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关于例外管理,《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书中是这样说的:

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例外对待。当然,每一个员工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一定的规则。在这些规则范围以内,按照每个人的要求区别对待他们。

职场实例:前些年,我刚到一家新公司做总经理,曾有这样一个下属,资历比较老,尽管大家对他反映平平,但我感觉看人看主流,再加上当时人手紧,认为只要能在关键时候把工作顶起来就行。于是我力排众议,聘任他为部门助理。然而,他当上助理后不久,不仅工作懈怠,而且生活中品行不端,单位里人际关系也十分紧张。年底评选先进,经过民主推荐、集体研究后,凭他的各种表现自然与先进无缘。于是,他到处大发牢骚,认为自己没当上先进太没面子。在一次会议上,竟公开提出部门助理不干了。说实话,我本就有对其免职之意,这次正好趁机解除了他的职务。当然在免职之前,我同他很好地谈了一次,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希望他吸取教训,能从头再来。

虽然员工有着不同的需求,但要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就需要规则来管控。

如果缺乏一定的规则约束,那就会变成放纵。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5)


03区别对待:正确处理不同员工的需求。

很多管理者会有这样的误区: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员工的个人行为和动机。这实际上得到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

我们不妨从一开始就尝试与员工直接面对面地沟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顾虑。

虽然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尽一致,但无非两个方面:合理的和不合理的。

1、对待合理的需求。

只要是在规则管控范围内的,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做法,来给予满足。

比如说,有的员工并不喜欢和接受上司在公众场合的表扬,他认为那样会使自己很尴尬和难堪,也容易招来同事的嫉妒。那么,你就可以改变这一方式,私下里给予赞许认可。


职场实例:我曾经管理过一家广告公司,我发现有一个业务员每个月的业绩排名,都在前3——5位徘徊,但我总觉得他能够做得更好。

我尝试着以别人的业绩来刺激他,但他丝毫无动于衷,毫无兴趣与他人竞争。后来,通过逐步观察,发现他并不是那种喜欢竞争的人,他心里想着的是如何战胜自己,而并不在乎其他任何人做的是否比他好。

于是,我同他进行了一次诚恳的交谈,激励他能够超过自己,追求更加卓越。他一下子来了兴趣,娓娓道出许多好的想法。我鼓励他大胆去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经营业绩都在前3名。

对待员工合理的个性需求,其实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多,只要能够转换思维,调整行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待不合理的需求。

超越了规则上限的需求,那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无理的。

比如说,我们经常遇到的,有人看到别人晋升了,也提出升职的要求;见到别人加薪,自己也想能够加薪,等等。

对待员工的不合理要求,首先还是要以正面引导的方式,站在公司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明确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予以抵制。

其次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运用权力赋予的力量,让他们认知到权力的威慑,感受到足够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这四种员工表现再好也不能拥有:真心对待员工却(6)


写在最后: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改变对待员工的“吃力不讨好”问题,我们可以做好这3步来加以解决:

(一)做好前期工作:设法获知员工的需求信息;

(二)转换思维方式:换位思考,保持同理心,多站在员工立场想问题;

(三)实现行动自觉: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区别对待,正确处理。

通过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理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