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绝望怎么办?听说你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绝望怎么办?听说你找不到工作梁专家终究是人口经济学家,果然“三句话不离本行”,绕来绕去总算把话题给引到“结婚生子”上来了。你没有看错,尽管这话说的已经是竭尽所能地委婉了,但“或者”后面的“结婚生子”成了和提升技能同等重要的建议!话说,我们的梁专家出席了【2022年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中的一场活动,面对“对于那些正在努力找工作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想说的?”问题时,这位梁专家回应说:“也许可以接受更多的教育?我认为这应该是就业市场的短期波动。”要说“短期波动”这句话说得还有专家的感觉,下面的话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说:“如果你短期内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甚至自我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然后等待经济好转,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文|赵晓璃
01
前几天,我看了某知名专家给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提的建议,着实膈应了好久。
这位知名专家叫梁建章,目前是携程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
话说,我们的梁专家出席了【2022年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中的一场活动,面对“对于那些正在努力找工作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想说的?”问题时,这位梁专家回应说:“也许可以接受更多的教育?我认为这应该是就业市场的短期波动。”
要说“短期波动”这句话说得还有专家的感觉,下面的话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他说:“如果你短期内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甚至自我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然后等待经济好转,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你没有看错,尽管这话说的已经是竭尽所能地委婉了,但“或者”后面的“结婚生子”成了和提升技能同等重要的建议!
梁专家终究是人口经济学家,果然“三句话不离本行”,绕来绕去总算把话题给引到“结婚生子”上来了。
明眼人都知道,“结婚生子”这四个字里,“结婚”只是手段与途径,“生子”才是最核心的主题与目的!
梁专家还说了,低生育率、低出生率是一个全球问题,但中国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养育孩子的成本最高,而且人口基数大,这意味着中国将无法通过移民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位专家眼里,目前工作不好找,正是广大失业青年们结婚生子的最佳时期?!
果然,论建议的雷人程度,还得看专家的发言啊!
02
不看不知道,这些专家的脑回路和咱们普通人的绝壁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啊!
我姑且把不同专家说过的话给整理了一遍,发现它们自成一派、彼此支撑——
- 找不到工作不要慌,可以先结婚生子;
- 别说你没钱,你把家里闲置的房子车子出租出去不就有钱了?
- 再不济,你可以考虑把家里的古玩字画卖掉一些,实在不行把家里的多余的保姆辞掉,这些都是办法......
专家的建议让我确信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及言行果然是环境的产物!
专家能有这样的想法,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及所处环境的产物......通俗来说,他们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更有可贵的结婚乃至生娃自由!
只是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全国人民都过着和他们差不多的生活!
对于大量依然挣扎在温饱及贫困线上的普通人而言,失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无所有喝西北风。
你让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去结婚生子?
且不说一无所有的人如何能够结婚生子,即便真的结婚生子,全家老小又要怎么活?
是不是要一起喝西北风?
你是觉得一个人喝西北风还不够,非要一大家子跟着喝风你才满意么?
03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为了解决低生育率及低出生率等问题,各位专家可谓“煞费苦心”,生怕老百姓听不懂似的,除了政策上的放开及宣传,还会在各种场合毫无征兆地cue咱“早结婚多生娃”!
这股子叨叨的劲头和毅力,让很多父母都自愧不如啊!
只是,这些专家除了缺乏起码的调研与深入群众生活的一线体验之外,更缺乏起码的常识和思辨能力。
你说现在的老百姓为何不愿生娃乃至结婚?
这个问题背后的原理其实早就有人揭示过了,并形成了一套理论。
这个人叫杨国安,是一名华人管理大师,他基于自己多年的思考与丰富的管理实践,提出了著名的“杨三角”理论,该理论主要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三个方面组成(如下图)。
如果把“杨三角”理论应用到组织建设中,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想要提高团队执行力,重点就是要解决员工“愿不愿意”、“会不会”、“许不许”的问题。
对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按照你的要求做事,你就需要从他“愿不愿意”(意愿)、“会不会”(能力)、“许不许”(环境或氛围)这三点着手分析与考量。
如果你有个上学的孩子,你发现最近他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希望他后面的成绩能够提升上来,你会怎么做呢?
有些家长本能的做法是:上来就和这个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就动用家长权威,以命令或要求的语气责令孩子进行改进,再辅以相应的奖惩手段......你当真以为,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提高成绩吗?
这是典型的“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的做法!
要知道,学习成绩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如果这个系统中的其他问题得不到解决,你单单要求孩子努力,只怕越逼孩子越逆反,到头来适得其反!
04
如果我们用“杨三角”理论去分析,问题就会清晰很多。
1、孩子愿不愿意学?
这是一个人的意愿问题。
如果一个人在意愿部分出了问题,那可能就需要借助心理疏导了;如果一个人的意愿没有问题,那么就需要继续排查。
2、孩子会不会学?
这涉及到一个人的能力问题。
如果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努力了很久,但因为能力上的差异始终无法名列前茅,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应该想办法去帮助孩子提升能力,而不是一味指责抱怨呢?
3、是否有适宜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这是环境及氛围的问题。
试想下,如果你家孩子学习的时候,眼前就摆放着游戏机;或者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成员都在刷手机娱乐......请问这样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呢?
事实上,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在于我们往往空有意愿,但碍于能力及环境氛围的限制,导致很多事情做不成。
因此很多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帮我们解决好“会不会”、“许不许”这两个问题,“愿不愿意”这个问题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
05
问题一、老百姓是真的缺乏结婚生子的意愿吗?
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繁衍是生物的本能,只要能给足保障没有后顾之忧,谁不想在这个地球上多留点自己的基因呢?
问题二、老百姓结婚生子的能力出了问题吗?
这个还真有。
现实中,没有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结婚的大有人在,更别提生娃了!
如果个人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没有固定的居所,更没有可期的未来,又何来底气和实力组建一个家庭呢?
问题三、有没有适宜生娃的环境或氛围?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眼前的苦难我们可以忍;可如果后面再看不到希望,估计没有谁会愿意忍受当前的苦难吧!
比如,整体就业环境对于大龄女性的不友好屡见不鲜。如果普通家庭里独自抚育孩子的女性生个二胎三胎(在家呆上个好几年),恐怕就会面临“无班可上”的困境了!
这还不算什么,整个养娃过程中需要承受的生活、教育及医疗等成本,以及娃长大后还要面对生存及就业压力、还要背负高房价等现实压力......就足足吓退了很多人!
这也就是为何三胎政策喊得响,却依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乃至行动的根源所在。
建议这些专家在建议之前,能够用“杨三角”理论稍作思考,别总是抓着“愿不愿意”这个问题不放,请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会不会”及“许不许”这个两个问题上来。
比如——
- 在优化社会就业环境、生存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等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建议与倡导?
- 在提升老百姓收入等方面,有哪些实质性落地的方案?
- 在技能培训方面,能给到待业人群哪些利好的机会与途径?
- 在三胎放开的同时,能给我们老百姓提供哪些保障性措施?......
这些问题解决了,岂不比动不动就cue咱老百姓结婚生子要有用得多么?
以上。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2021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持续热销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