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一、字词盘点教材第84页右下方配备了一幅插图。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无言以对的尴尬模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寓意。第一层讲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这件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二、插图赏析

我们已经读过许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坐井观天》《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等。寓言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学期第15课《自相矛盾》就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

教材解读

一、课文解析

《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选自《韩非子 · 难一》,讲述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相互抵触。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1)

课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讲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这件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二、插图赏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2)

教材第84页右下方配备了一幅插图。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无言以对的尴尬模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寓意。

学法指导

一、字词盘点

1、难读的字

鬻 [yù] 吾 [wú]

2、要会写的字

矛 盾 誉 吾

3、多音字

夫: 【fū】 丈夫 夫妻 【fú】 若夫 今夫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3)

4、字词解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鬻:卖。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4)

二、课文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三、学法点睛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自主学习,阅读思考。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自主完成课后作业题。

我们可以根据朗读课文,按照课后问题要求,结合“读—画—写—演—悟”读书法自主完成,还可以就自己的见解、疑惑与同伴交流。

4、小组合作,展示反馈,多元评价。

课文围绕“矛与盾”写了一件怎样矛盾的事呢?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现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5)

5、学习方式

① 独学: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写在下方,准备汇报交流。

② 对学:对同学试着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并与同学讨论寓意。

③ 群学: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

四、拓展阅读

郑人买履

作者: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想一想:《郑人买履》中的哪些字词,我们在《自相矛盾》中已经学过?我们接触过的文言字词出现在其他文章中,你能否一眼就知晓它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6)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者:......的人。(定语后置)先:首先。度(duó):测量。而:连词,表示承接。置:放置,搁在。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其:他的。坐:通假字,同“座”,座位。至:等到,直到。之:到……去,往操:携带。已:已经。得:得到;拿到。履:鞋。乃:于是,这才。持:拿。度(dù):量好的尺码。反:通假字,同“返”,返回。市罢:集市散了。遂:于是。曰:说。宁(nìng):宁可。无:不。自信:相信自己。以: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7)

译文

试一试:结合字词注释,尝试翻译文言文《郑人买履》的意思。)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议一议:和同学交流,讨论寓言《郑人买履》包含的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知变通的人,告诫人们不能死守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对策。

欢迎点击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