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练习册语文(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练习册语文(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中的“多么美丽啊”,总体说明小鸟的特点是“美丽”,后面从它的“羽毛”、“翅膀”、“长嘴”三个部位的外貌进行了分述。可见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来描写小鸟的外形特点。2. 对翠鸟的外形观察。答:作者对环境和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1. 对环境的观察。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他虽然坐在船舱里,但是他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的声音,看到了“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的着装和动作,并以此推测当时的雨下得很大。这个段落,是翠鸟出现的环境描写。

接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2)——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三年级上册五单元的阅读能力目标是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外祖父家去,途中发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并对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表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练习册语文(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1)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练习册语文(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2)

问:课文在哪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答:作者对环境和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1. 对环境的观察。

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他虽然坐在船舱里,但是他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的声音,看到了“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的着装动作,并以此推测当时的雨下得很大。这个段落,是翠鸟出现的环境描写。

2. 对翠鸟的外形观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中的“多么美丽啊”,总体说明小鸟的特点是“美丽”,后面从它的“羽毛”、“翅膀”、“长嘴”三个部位的外貌进行了分述。可见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来描写小鸟的外形特点

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一段中,作者写小鸟的外形,着重描写了它的“颜色”。总起句说它是“彩色”的,后面分述了它羽毛的“翠绿”、翅膀的“蓝色”、长嘴的“红色”。所以,翠鸟是一种颜色漂亮的鸟。

抓住各部位的“颜色”特点,来体现翠鸟外形的“美丽”,不面面俱到,但特点形象鲜明。

3. 对翠鸟的动作观察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出现了好几个动作词,有“冲进水里”的“冲”,有“飞起来了”的“飞”,有“衔着一条小鱼”的“衔”,还有“站在船头”的“站”、“吞了下去”的“吞”。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将翠鸟捕鱼的情景跃然纸上,非常有画面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翠鸟捕鱼动作的娴熟。

同时,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可以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等词语体会出来。当然,无论是动作快,还是技术娴熟,都说明了翠鸟是一位捕鱼能手。

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系列动作,来体现翠鸟捕鱼动作的“娴熟”,活动场面生动形象,文字富有感染力。


问:课文是怎样对翠鸟进行描写的?

答:写翠鸟,作者是从它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从描写的内容来看,外形描写着力于写“颜色”特点,捕鱼活动着力于写“动作”变化;从描写的形式来看,外形描写是静态描写,捕鱼活动是动态描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便将翠鸟的“美丽”与“灵活”表达了出来。


问: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第四自然段写翠鸟的“活动”,那要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写?

答:第三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站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坐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去吗?”这段话是以四个问题的方式呈现的。

这篇文章是直截了当就描写翠鸟了吗?不是的。是写“我”和母亲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搭船的鸟,才有了对翠鸟的描写。也就是说,“我”和母亲去外祖父家,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所以在文章中写“我”的遐想无可厚非,是可以写的。

另外,从“我”观察鸟的外形,到鸟突然飞出去捕鱼,这两件事并不是连续的,中间有时间间隔,插入“我”的遐思作为衔接,再以“正想着”来过渡就非常自然了。因此,这个内容是必须写的,这样可以让文章衔接更加自然。

读文章,我们还可以知道,“我”是一个孩子,正是一个有着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的年龄。对突然出现在船头的翠鸟这位“不速之客”,除了惊喜,头脑里还会自然地冒出无数个问题。因此,这段用四个问句,不仅表现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而且让语言充满了童趣。


解析总结:

1. 这篇课文是以“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为线索,描写了坐船途中的所见所闻;

2. 课文中,作者对“环境”和“翠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其中,对“翠鸟”的观察是重点。

3. 文章采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达出了“翠鸟”静态的外形之美以及动态的活动之美。


公众号【悦乎微课】原创

↓ ↓ ↓ ↓ 收听更多课文解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