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莫言的写作风格(莫言不愧是文学大师)
如何评价莫言的写作风格(莫言不愧是文学大师)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不是真理,但绝对是有道理的。莫言倡导孩子们要多读书,要把语文学习的三分之二时间用来读书。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一个教师哪怕被任命为穷乡的乡长,也要摆酒宴庆贺,但如果一个乡长去当中学老师,他很可能要上吊。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就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了。就算有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莫言: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这句话是莫言讲的,就是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化学奖的得主莫言说的,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前年,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这场讨论极其激烈,引起了很多部门的注意。莫言作为一名作家,针对当今的一些教育现象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社会中,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所以教师队伍质量难以保证。莫言说,现在最优秀的师范生,也未必会去当老师。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必须承认,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他们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过的比教师好很多。无论什么人下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我们常常听说某些地方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者县长的工资。
一个教师哪怕被任命为穷乡的乡长,也要摆酒宴庆贺,但如果一个乡长去当中学老师,他很可能要上吊。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就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了。就算有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
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莫言倡导孩子们要多读书,要把语文学习的三分之二时间用来读书。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
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不是真理,但绝对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语文素养不高,不会写文章,就是因为读书太少,也没有时间读书。如果每个孩子在上学期间,能读一百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就算他一辈子不写文章,也必将让他终生受益。
语文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多读书。
莫言也批判了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他说,我们没必要让中学生掌握那么多的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到大学再学也不迟。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架钢琴,我们的确需要一些人学习设计、学习修理,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会修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一本语法方面的书,但都不耽误他们成为一代大师。
在莫言看来,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也难以写出漂亮的文章。但所谓的对语言的感觉,必须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
现在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像嚼蜡一样去学那么枯燥的逻辑语法,所以孩子们对语文一点兴趣也没有。没有兴趣,怎么可能学好语文?
莫言对当今的语文分析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本来就是一片略带一点病态的唯美的休闲小文,读这种文章只要能感受到一种情调就可以了。
如果非要从这篇文章里读出朱自清的爱国激情,非要读出朱自清对敌人的仇恨,那就是在误人子弟。就像一本《红楼梦》,每个人读后的心得体会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也是不一样的。难道老师的标准就是最好的?学生也必须得是老师的标准吗?
简单来讲,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大家心情愉快就行了。难道每个食客还必须说出这道菜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不成吗?
可以分析课文,但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莫言不愧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对语文教学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可能没教过学,但对怎么学语文,可能比任何人都懂。
莫言没有上过高中大学,但他读过的书可能比很多博士生都要多,正是因为他的博览群书,才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所以,莫言对语文教学的发言,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