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蓟的小篆写法)蓟还是一个姓氏。后汉的时候有个名人叫蓟子训的。蓟的小篆写法如图:(蓟的花)这种植物是常用的外用止血草药,国内很多少数民族都用它入药。关于蓟和术的区别,《尔雅.释草》给的解释是:“术,山蓟,杨,枹蓟。”邢昺给的注疏是:“此辨蓟生山中及平地者名也,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则一名术。”他的意思很明确:蓟生在平地就叫蓟,而生在山地的有时叫“术”,也有叫“山蓟”的。或者是现在说的“大蓟”跟“小蓟”的区别吧,同样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区药性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蓟”并不同于“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许慎解释为“芺”,或者两者在古代的植物学里是没有大的区别的吧。蓟还是古代的州名,也是县名,也是现代的县名,就是蓟州。唐代开元十八年置州,治所在现在的天津市蓟县。杜甫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里的蓟就是指这里。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根据地,平叛成功了,所以杜甫很

这是这套课程的第49课,我们接着说文解字,我们的方法是每次解说6个汉字,顺序是《说文解字》9353汉字的顺序,标题里只能说一个字的内容提要,因此,当你读到标题打开这篇文章,初读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时,请不要着急开怼,请耐心把文章看完,一定有你要看的内容。我们可以保证每一篇文章标题里提到的内容,在文章里都能找到相关的内容,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

(今天要解说的6个汉字)

1、蓟。读作j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芺也。从艸魝聲。”这又是一个问题,许慎用另一个草字头的字解释这个字,“芺”是什么呢?芺读作ǎo,《说文解字》有这个字,后面很快会讲到,指的就是“苦芺”,也是一种草,那么蓟用芺来解释,似乎不通,《说文解字注》里作的注解是:“《释草》里说:‘芺、薊、其實荂。郭云。芺似薊。許以芺釋薊。則爲一物。而芺字又不類列於此。未聞。’”显然,芺和蓟不是同一种东西,只是长得像罢了。

那么,蓟是什么呢?现代植物学里仍然有这种植物,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硬刺,密被白色软毛,头状花序顶生。初夏的时候开紫红色花,野生于路旁或坡地。全草入药,一般又称“大蓟”。另外还有小蓟,又称刺蓟、刺儿菜。功能是止血、凉血,和大蓟相同。古代时称蓟类的植物还包括白术、苍术等。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2)

(蓟的花)

这种植物是常用的外用止血草药,国内很多少数民族都用它入药。关于蓟和术的区别,《尔雅.释草》给的解释是:“术,山蓟,杨,枹蓟。”邢昺给的注疏是:“此辨蓟生山中及平地者名也,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则一名术。”他的意思很明确:蓟生在平地就叫蓟,而生在山地的有时叫“术”,也有叫“山蓟”的。或者是现在说的“大蓟”跟“小蓟”的区别吧,同样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区药性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蓟”并不同于“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许慎解释为“芺”,或者两者在古代的植物学里是没有大的区别的吧。

蓟还是古代的州名,也是县名,也是现代的县名,就是蓟州。唐代开元十八年置州,治所在现在的天津市蓟县。杜甫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里的蓟就是指这里。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根据地,平叛成功了,所以杜甫很激动。

蓟还是一个姓氏。后汉的时候有个名人叫蓟子训的。蓟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3)

(蓟的小篆写法)

2、荲。读作l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从艸里聲,讀若釐。”我们已经说过,《说文》常常给某字很简单的解释,这种解释在当时可能马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时代流转,古今差别,就很难弄懂实际所指为何了,只能参考其他典籍。这个字就是例子,只说是草,是什么草呢?《广雅.释草》里说:“荲,羊蹏也”。原来所谓的荲,其实就是羊蹄菜。

羊蹄菜,蓼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称土大黄。是一种常见野菜食用部位是羊蹄的嫩茎叶(老了就不能拌着吃了),因为性寒,不宜多食。不同地区也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如牛舌头、野菠菜、红筋大黄、金不换 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等,茎直立,粗壮,分枝,有明显沟纹,无毛,中空。具体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4)

(土大黄的成年植株)

凉拌羊蹄菜对治疗肠风、痔疮、便秘有一定疗效。它的根和叶都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的功效。具体采用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大概10月左右采叶,随用随采。荲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5)

(荲的小篆写法)

3、藋。读作diào或zhuó,另外专用名词时还读dí。《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只注了第一个音。《说文解字》给的注释是:“藋,釐艸也。一曰拜商藋。从艸翟聲。徒弔切”显然,它读diào时,指的是藜类的植物。藜在《说文解字》中有这个字,我们到本字时再解释。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称:“藋,即今所谓灰藋也。”灰藋就是现在说的灰灰菜,也叫粉仔菜、灰条菜、白藜等, 小藜、小叶藜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地或路旁,单一或多枝,叶互生,花簇细而疏,全草有去湿解毒,解热,缓泻之效。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6)

(灰灰菜)

灰灰菜在历史上很有名,主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吃,在灾荒年间是救命的食物。明人滑浩《野菜谱》中载录的咏灰菜诗“ 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东家鼎食滋味饶,彻却少牢羹太牢。”需要注意,灰灰菜需要晒干后焯烂做熟才可以吃,否则易引起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有意思的是,灰灰菜做药时却可以治皮肤病,如紫癜或白癜,它还可以治龋齿。

当藋读作zhuó时,指的是蒴藋,就是下一个字“芨”所指的植物。是药草“陆英”的别名。陆英也是很有名的草药,名字很多,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接骨草”,到下一个字“芨”时再说它。当藋读作dí时,专用于“藋粱”这种植物,通“荻”。是一些地区对高粱的别称。藋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7)

(藋的小篆写法)

4、芨。读作j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堇艸也。从艸及聲,讀若急。”这个说得稍清楚,是“堇草”,所谓的堇草,有两个意义:

一个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蒴藋,它也叫堇草,也叫芨,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陆英。陆英,忍冬科。灌木状草本。野生,全草治跌打损伤,所以它有一个更直观的名字叫“接骨草”,它在不同的地区,叫法更多,如果罗列出来,至少也有几十种之多,如:臭草、走马风、七叶根、七叶麻、走马前、八棱麻、八里麻、七叶金、排风藤、铁篱笆、苛草、英雄草、排风草、八棱麻、大臭草、七叶麻、马鞭三七等等,它的药用价值也极多,功能和主治如下:活血散瘀,疏肝健脾,祛风活络,发汗利尿。用于跌打损伤、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风湿痛、脱臼、骨折、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等等,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8)

(陆英)

芨的另一个意义是指植物白及。兰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指状分歧肥厚的块茎,数个相连接,故名白及,又名连及草。块茎含粘液质和淀粉等,可为糊料,又可入药,可用来止血补肺。中药白芨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9)

(中药白芨)

值得一提的是,白及(白芨)这味药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还有另外的功能,就是用来水印上石和拓款用。去中药店里买来白芨(白及),密闭泡在清水里,大概半月左右(不要加热),白芨中的粘液质分离出来一部分与清水混合后形成较有粘性的液体,用它水印上石(方法如清水操作一样),因为有粘性,因此下墨快,着石清晰,这是一部分老印人经常用的方法,现在因为有稀释胶水的方法,清水上石也不难,所以很少有人用了。同样道理,用它来拓边款,也是替代清水,使连史纸与石面有一定的粘合力,从而保证边款的字口清晰,道理一样,现在一部分被稀释的胶水替代了,一部分印人嫌其麻烦,基本也不采用了。

我们买来的中药白芨是地下地块茎切割出来的成品,而白芨植物其实开花挺好看,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0)

(白芨植株)

芨是个专用字,除了两种植物外,没有其他用途,芨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1)

(芨的小篆写法)

5、葥。读作jiàn或者qián。中华书局的《说文解字》注音版只注了第一个音,当它读第一个音时,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山苺也。从艸歬聲。”这个字也算是给了具体清楚的解释,所谓的"山苺",我们47课讲过“苺”字,说得很清楚,就是“树莓”,需要了解,请回看那一课。

第二个意思是指另一种比较高大的草本植物,出自《尔雅.释草》叫“地肤”,因为老株可以做成扫帚,因此也叫“落帚”,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2)

(地肤)

地肤结的果实,叫地肤子,也可以入药,主要功能是利小便,清湿热。

当葥读作qián时,意思出自《集韵.先韵》“葥,车葥,药草”,就是车前草,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3)

(车前草)

车前草的种子入药叫车前子,有利尿、袪痰、镇咳的作用,不再说细说了。葥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4)

(葥的小篆写法)

6、蓩。读作mǎ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卷耳也。从艸務聲。"后人钱坫说《系传》本无此字,判断是后人妄加的字,因为《说文解字》后面还有“苓”字,解释也是“卷耳也”。如果是卷耳,那它的样子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5)

(卷耳花)

但显然,它很有可能不是卷耳,徐灏判断是“(上艹下婺)”字的重文,后人妄加的字意解释。《广韵》中有这个字,注明:“武道切,上皓明。又莫卜切,幽部。”《玉篇.艸部》给了注解:“蓩,毒草也。”是什么毒草,没有说。《集韵.遇韵》给的解释稍多了一点,称:”蓩,毒草,葶苎也“,也就是说,这种毒草叫“葶苎”,如果确认是一种毒草叫这个名字,古典籍里的记载只有《山海经·中山经卷五》有说明:“(熊耳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传说的一种毒草,跟现在的植物对不上号,所以没办法上图说明了。

它还有另外的意思,即同“茂”。出自《广雅.释训》:“蓩蓩,茂也。”我们暂且只能做这些说明,蓩的小篆写法如图:

篆刻请附释文:说文解字第49课篆刻时用来(16)

(蓩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出现这种后人误将重文做正文字解的字并不多,蓩大概是极少的特例了。好在,这种生僻字,如果不是翻字典,就很少遇到,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要深究。

(【说文解字】之4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