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遗传的几率有多大:致命蚕豆碰不得
蚕豆病遗传的几率有多大:致命蚕豆碰不得补充叶酸和铁避免进一步摄入导致溶血的物质对蚕豆病的易感性是由特定的G6PD多态性和其他因素(如遗传和豆类中的活性成分代谢)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会导致红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且某种传染源,如病毒,也可能在蚕豆病的发展中起作用。据流行病学统计,蚕豆病在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群中更常见。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来说,一系列其他食物和一些药物会引发反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避免引起贫血的物质和贫血危象中的输血。当发生溶血反应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酶病,据统计全球大约有4亿多人患有蚕豆病。蚕豆病学名叫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其特征是红细胞破坏和释放血红蛋白的趋势增加,就是所谓的溶血。顾名思义,这种情况是由一种叫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特殊有机催化剂在红细胞中的活性显著降低引起的。红细胞受损会导致溶血性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会引发一系列从疲倦到昏迷的症状。
蚕豆自古以来就与贫血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蚕豆”被用作G6PD缺乏症的通用名称。然而,并非所有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都会对这些豆子产生反应,而其他豆类也会引发贫血,对于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即使接触到花粉也会引起反应。蚕豆病患者总是缺乏G6PD,但并非所有G6PD缺乏的人在摄入蚕豆时都会发生溶血,绝大多数的蚕豆病病例发生在G6PD严重缺陷的个体中。
蚕豆病的症状病人可能会感到疲倦、发烧或头痛,这种情况也会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昏迷。早期预警症状包括黄疸、尿色暗沉、总感觉一直精疲力尽、疲惫不堪。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它是一种主要影响男性的X连锁遗传病,通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并且在发病人群中,90%是5岁以下儿童。
对蚕豆病的易感性是由特定的G6PD多态性和其他因素(如遗传和豆类中的活性成分代谢)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会导致红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且某种传染源,如病毒,也可能在蚕豆病的发展中起作用。据流行病学统计,蚕豆病在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群中更常见。
蚕豆病的应对措施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来说,一系列其他食物和一些药物会引发反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避免引起贫血的物质和贫血危象中的输血。
当发生溶血反应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进一步摄入导致溶血的物质
补充叶酸和铁
静脉输液减少急性少尿肾损害的机会。
严重贫血时需要输血或换血。
蚕豆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蚕豆或其花粉、蚕豆制品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或苯、砷、萘等均易引起溶血的化学物品。同时蚕豆病患者就诊时一定提醒医生自己患有蚕豆病,咨询有治疗经验的医生或者药师。以下是蚕豆病患者需要注意的食物和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所列内容。
禁食的食物:
蚕豆及蚕豆制品
其他豆类及其制品
苦瓜
薄荷
油漆、染料
樟脑球类制品
染发剂、指甲油、纹身颜料
禁用的药物:
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吡哌酸、二乙胺、二巯基丙醇、甲砜霉素、氨苯砜、葡胺苯砜、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羟基氯喹、甲氟喹、扑疟喹啉、戊喹、伯氨喹、维生素C、维生素k3、维生素K4、甲萘醌、亚甲基蓝、萘达林、萘、2-萘酚、β-萘酚、砷化氢、尼立达唑、一氧化氮、硝酸甘油、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醋氯芬酸、乙酰基苯肼、、奎尼丁、苯海拉嗪、硝普钠、螺旋霉素、磺胺醋酰、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磺胺吡啶、复方新诺明、阿地砜钠、丙磺舒、多佐胺、布林佐胺、布比卡因、托洛氯铵
禁用的中药:
黄连、金银花、蚕豆、珍珠粉、牛黄、腊梅花
每天学习一点实用医药卫生知识,拒绝伪科学。码字不易,喜欢本篇内容请关注我@厦门医学科普,转给你关心的人。